《平民的记忆》专集全章节
马王镇地貌整体处于渭河和沣河冲积平原的一级阶地,而唯独这道梁的最高处却与二级阶地相当。可以推知,在古代,人们既要临水而居,又要防洪防涝,加之原的四周地势平坦,水沛物丰,这道梁自然而然成了先人居住栖身的首选之地。
感谢上天赐给马王村人这片皇天后土。感谢先祖,智慧的你们选择了这处吉地高梁。
马王村,从东到西漫布在这道梁的南坡和梁上。
有了这道梁,便阻挡了洪水,村子免遭水淹的厄运;有了这道梁,才形成了广阔的沣河冲积平原,历经几千年的沉淀淤积,造化出几千亩的沃土良田,这片平展如镜的土地被乡亲们称为南滩。
依傍这道梁,60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祖就在此生息。据吴振烽《西安地理沿革》记述,沣河下游在不到7千米的区域内,发现了38处新石器时期的村落遗址,比现在的村庄分布还要稠密。现客省庄、马王村、张海坡所在的这道土梁,就在这个区域内。1956年前后,考古工作者在马王村与客省庄之间的地段发掘出大量原始社会遗址,遗址内有仰韶、龙山、西周、战国以及汉、唐时代的多种文化遗存,其第二期遗存相当于河南、山东的龙山文化,但又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系“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村落”,大致形成于4000多年以前,因此被命名为“客省庄二期文化”,亦称“陕西龙山文化”,该遗址对探讨我国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现场。
有了这道梁,才有了周文王灭崇国后,一路征战并多处踏勘,最终选择此处建造了西周京城丰京。马王村地处西周丰京的中心位置,1956年至1981年期间,北京和西安相关部门的考古工作者,先后多次在这道梁上进行考古发掘。据《长安县志•周代遗址》记载:“1959年至1963年发掘出许多墓葬,首次在马王村北发现两处西周夯土墓基,为探索丰京中心提供了重要线索……1961年冬,在马王村西清理铜器窑藏一座,出土青铜器53件。1964年,在张海坡、马王村一带发掘西周墓葬140多座以及车马坑、马坑、牛坑,并在马王村和新旺村一带发现一铜器窑藏,出土青铜器29件。1976年,在马王村北发掘3座西周夯土残基和下水管道。”马王村坐落的这道梁,不经意间就挖出了好多“宝贝”,用遍地是宝描述,也丝毫不显夸张。1965年“社教”运动之后,马王村五队一位社员在马王村火车站领工区东北角的土壕取土,发现了几十件青铜器,我父亲董大权和大哥董颖生将这些青铜器移至我家大房门庭加以保护,一时间惊动了四方乡邻,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后来,这些青铜器被长安县文物部门接收。
有了这道梁,西余铁路盘踞梁上,才有了马王村火车站,西宝公路也在此修了公路桥。自古而今,这道梁历经几千年风雨岁月,锻炼出了瓷实的身板,这里的路桥工程,地基基本上不用垫方,便能达到沣河防洪的相关要求。
交通方便了,依托交通要道和火车站,马王镇因而滋生了一条东西商业街,随后也才有了西安造纸网厂、西安沣河毛纺厂、陕西省建工局采沙厂等几家大型企业的投建运营,马王村便也成了马王镇政府所在地,成为长安西部沣河西岸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而有了马王镇今日的繁华景象。
08 古城门楼、城墙
马王村曾有一座古城,古城里演绎过许多久远的故事。
为防外族入侵,马王村在清代同治六年修筑城墙(与灵沼乡冯村城墙同期修建)。城墙东西长约600米,南北长约300米,城的东西南北各建有城门楼,墙底宽约8尺,顶宽约5尺,高约2.5丈,每隔20丈有砖砌的水道,女墙之上有城垛,垛上有炮眼,全用砖砌成,城墙外有城壕,涝池。东城门外靠河岸是白家堡,西城外是西堡子,依四座城门设有东门社、南门社、西门社、北门社,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现仅存西城门楼一座,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听老人们说,筑堡寨城墙时全村民众参加,包括西堡子、白家堡和附近小村曹家寨的乡亲们。当外来入侵骚扰时,参与筑城的人家都有资格进城避难,或参与防守。民国以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人口急增,乡亲们从城内向城外分居,城墙被拆,墙基所在划为庄基。现城内、城外连成一片,城北以公路为界,路北为马王北村,主要为北门社的乡亲,铁路以西是马王西村,主要为西门社和北门社乡亲,村庄已与镇政府、西安毛纺厂、西安造纸网厂连为一体。东门社向东、向南发展和白家堡连成一片。整个村庄主要向南发展,新增了3条街道。
上世纪80年代后进行了新村规划,老城遗址为新村规划奠定了基础,新村规划基本上以老城为坐标,东、西、南、北四门相通并向城外四周直通。南北纵向4条主街,白家堡1条,东门外1条,南北门1条,西门外1条;东西横向七条主街,形成棋盘格局。北门外有西宝公路通过,西门外有沣灵公路通过。各条大街、村内道路都成了水泥路,下水道直通沣河,村容村貌为之一新。昔日古城荡然无存,只有村上执意保护的西城门楼昂然屹立在村道旁,向今人诉说着古城的沧桑史话,印证着古代文明的深厚内蕴,昭示着古今马王人的智慧和担当。
记得在城的西南角(现沣西医院东南角)建有槐爷庙,庙内有棵两搂多粗的槐树,公社化时被伐。城的西北角(现公路以北粮站西南角前)建有三官庙。城的东北角建有铁塔寺(现马王中心小学所在),老五队村内建有城隍庙。白家堡和西门外大道边建有石牌坊。很可惜,这些文物毁于文革中。尽管如此,现今的马王人还眷恋过往,仍承继先民遗风,每每耍社火、闹元霄,总会打出东西南北门、白家堡、西堡子的旗号;饶有趣味的是,东门社还打出“丰水东注”的横幅,此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东门社的乡亲们东临沣水,自然要炫耀诗文华章佐证,彰显他们优人一等的自豪。西门社则在西城门楼前聚集演练,用鲜艳的红绸把门楼楼匾“遥望岐阳”扮靓,“遥望岐阳”四字因而熠熠生辉。“岐”为马王人西周始祖故地,仿佛顷刻间一眼穿越千年,从这里可以遥望到西岐的光辉。由是观之,西周丰京古老文明的辉煌灯火,在当今的马王仍然散发着光芒,照耀得我们马王人神采飞扬。
09 丰京的神秘面纱
我们马王街道、斗门街道,今天归西咸新区沣西、沣东新城管辖,这里曾经是西周王朝的都城丰镐二京所在。《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载:“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丰镐二京,史称“双子城”,记述了文王作丰京,武王建镐京的史实。
1955-1957年,考古发掘认为:马王村、客省庄、张家坡、冯村、大原村、西王村(新旺村)斗门、普渡村一带西周遗址分布密集,大致接近于古代文献中所记述的丰、镐所在的地点,但还不能做出确定的结论。
随后1959-1963年五年的考古工作,“初步弄清了丰、镐二京故址的具体位置、范围及中心区所在地,确认丰邑故址位于今沣河中游西岸旁,遗址的东边缘以沣河为界,西边缘以‘灵沼河’为界,北界在客省庄村和张家坡村的北边旁,南界止于冯村、西王村(新旺村)和曹家寨之南边陲,总面积约6平方千米。遗址中心部位即西周宫室建筑群在客省庄和马王村之间的高地上。镐京故址在沣河东岸,与丰邑隔河对峙相望,遗址东界在昆明池西岸,西界在镐水故道东岸,北界在洛水村村北旁,南界在斗门镇南边陲,遗址残存面积约4平方千米。故址西周宫室区在洛水村一带”。
196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丰镐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确认的丰邑故址位于今沣河中游西岸旁,遗址的东边缘以沣河为界,西边缘以“灵沼河”为界,北界在客省庄村和张家坡村的北边旁,南界止于冯村、西王村(新旺村)和曹家寨之南边陲,总面积约6平方千米。遗址中心部位即西周宫室建筑群在客省庄和我们马王村之间的高地上。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手,重新确定了丰镐遗址西周遗存的范围和四至。其中丰京遗址东界南自新旺村南500米,东距沣灵路约200米的生产路,沿沣河沙滩地,西界在马王村南,东与现沣河相接,往北沿现沣河西岸与郿坞岭北界相接;西界大致以原灵沼河为限,南端起自冯村西南约400米,往北经冯村西至大原村西南约300米,与郿坞岭相接;北界西自原灵沼河东岸,沿郿坞岭北缘,经大原村北、张家坡村北和马王村北,在客省庄东北与现沣河西岸相接。南界西自冯村西南约400米,经西石榴村北约200米,往东至东石榴村东北约170米稍往南至村东,再折向东北与沣河沙滩地西界相接。丰京遗址面积约8.62平方千米,大致跨越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大原村、冯村、新旺村、曹家寨几个自然村。
丰京故都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
10 周人 周礼 周文化
我们马王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轩辕黄帝统一各部落后,便凝聚了华夏之魂,他因此成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黄帝的部落首领之位世代相传,所谓周人也是在此间产生。至黄帝十七世(周太王)时,壮大的周族部落从豳迁徙到岐(关中),并修筑城郭房屋定居下来,人民安居乐业。此时建立的管理部族事务的官僚机构,形同影子政府,初具国家功能。
黄帝十九世姬昌(周文王)是西周奠基人,他礼贤下士,有“三吐哺、三握发”的传说,他也勤政爱民仁政治岐,在周朝日益发展强大后,便寻踪先祖后稷降生地,然后举国东迁,沿沣河龙脉建都丰京。后周武王继位推翻殷商统治,隔沣河建立了都城镐京。这两座都城,历史上合称丰镐(长安),这是中国最早的王都。
周公制礼作乐即由丰镐开始。周公尚礼,依据周朝特点,改革殷礼并完善各种典章,制定出一套礼乐制度,规定与国事大小相应的礼仪礼乐,用以教化子民。其以周人的行为标准为准则,并以制度的形式推行到社会各个阶层,这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具体可行,它囊括了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规范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其意义在于,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加强了周人血亲联系,强化了宗法维护的等级秩序。这一制度,虽为奴隶社会阶级制度的产物,却对朝野起到了巩固统治、防止内争、长治久安的作用,因而周礼衍就了成康(周成王、周康王)盛世。
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武王克商以前的周文化称先周文化。武王克商后天下共主的周王朝,在继承先周文化的基础上,对商和其他华夏部族的文化兼收并蓄,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周文化。这种文化全面反映在西周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中,后世各朝代均以周礼为基准,登基、社交、祭祀、外交等重大场合礼仪皆从周礼,她奠定了中华文明之基,其传承影响极其深远。
周文化传承至今,她的孕育和诞生,就在我们脚下丰镐故都的这方圣土上,这怎能不让世世代代的马王人自豪和骄傲呢!
我们马王村的城门楼上的额匾“遥望岐阳”,凝结和寄寓了先祖们多少自豪和期望呀!
2023年8月,我们编辑出版了《秦岭·丰镐专刊》,我写了“卷首语”,简述了我对周文化的粗浅认知。
丰镐是一方神奇美丽,充满诗意文明的皇天圣土。
丰镐遗址地区,曾经是西周王朝的都城,居西安十三朝王朝之首。它位于秦岭北麓,渭河南岸,沣河两畔,雄居关中平原腹地,史称“文王作京于丰,武王作京于镐”,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发生的历史事件。
西周文明是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人从发祥地岐山周原向东进发开疆拓土,民和国富,国威神武。周文王火崇之后,在沣河西岸(今马王地区一带)建国都丰京,周武王又迁都沣河东岸(今斗门地区一带)建都镐京,史称“丰镐二京”为“双子城”,在整个西周三百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经数百载苦心经营,周人在这里开创了伐纣灭商的赫赫斯业,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史绩,奠定了西周文明的基业,竖立了中华古老文明的丰碑。
周文化包括先周文化,西周文化和东周文化三个部分。
西周文化是指从周武王兴周灭纣建立周王朝开始,到周平王从丰、镐东迁洛阳,大体上三百年时间。这是周文化主要形成期,周公制礼作乐、宪章文武即在这一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基本统一,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兴旺提供了条件,是周文化的辉煌鼎盛期,周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产生于这一时期,也是我们研究周文化的重点。
周文化经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特别是孔子儒家学说的继承创新和汉唐宋明经学理学的弘扬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心态结构,并成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体系。周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典章制度、礼乐制度、姓氏文化、易经文化和思想道德规范,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政治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
古人说周人尚文,应认为是对周文化显著发达的概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诗书礼乐,其基本内涵在西周已灿烂具备,西周是六经的发祥地。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评论:再读“南董北曹”(雷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