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记忆》专集全章节
《沣浪集》是董颖夫先生五十载的心迹和足迹,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他的人品和文品一样高尚,令人钦佩。他五十年对柳青情有独钟,为弘扬柳青精神做了许多好事、事实,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
《平凡人生》是董颖夫先生的画传,全册21个章节,383页,用1000多幅照片资料展现了董颖夫成长、创业,从企从文从公益的身影和事迹,观后令人震撼。
《沣河之子——董颖夫》四集纪录片,用影相资料真实的反映了董颖夫的成长和作为过程,有很强的视角效果,其事迹令人感动,发人深醒。
在笔会上,钱远刚,许埂,段建军,刘炜评,李希仲,张军锋、李希仲、刘旭东等同志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董颖夫夫妇和其子女对大家的关心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后 记
三年疫情,闲闷得慌,对于过惯了紧张生活的我来说,总得找个事情打发日子,消解寂寞。于是我着手写自己的回忆录。不意,竟拉拉杂杂、断断续续地写成了。这是一本自传体纪实作品,算是我对自己七十五年历程的一次回望、一次盘点,也算是对我自己人生一个初步的交代吧。
平凡的过往,让我回味留恋;美好的未来,更令我希冀向往。然而日薄西山,自有朝阳再现,霞光夕阳循环,这和人生一样的轮回,无论圆满与残缺,总归要烟花一般消散殆尽。幸而有文字忠实地记录,使我重温了消逝的梦想和充盈的理想,更要感谢文字对我人生的承载和启迪,这便是我起意著作的初衷之一,我想让后代记住父辈们走过了怎样坎坷的道路,使他们从中或多或少的得到启悟抑或力量,以增强他们与生活奋斗的信念和勇气。
寒暑易节,多少个青灯孤影的夜晚,我整理文稿,回顾人生,自然而然地仔细地梳理了自己躯体所包裹着的心灵。这如同用手术刀解剖自己:由少年而至古稀,由困顿而至富足,由迷惘而至明晰——人生之路该怎样走?何谓有意义的人生?人生的得失是什么?我深刻地感悟到: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有限的;人要生存,特别是要在逆境中生存、站立,要活得有尊严,活出个人样来,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有志向、有追求、有理想、有目标、有魄力、有毅力;要不断学习、不断奋斗、不断迎接挑战,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怕挫折,跌倒了爬起来再朝前,一定要百折不挠;要慈心向善,济世为公,才有可能或接近成功,才能使有限的生命无限地发光发热,从而变成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有价值。为此,我不懈地追求过、努力过、奋斗过。我有着深切的领悟:生存难、生活难、做人难,做一个真正的人更难!
这些初浅的感悟,大概源于我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文学指引我多读书,读好书,并使我深受教益。文以化人,它帮助我逐步确立、坚定了人生信念,丰富拓展了我的智慧和视野,端正了我人生的航向和目标,提升了识人做事的格局和能力。它也使我变得成熟和坚毅,使我懂得了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什么人可深交,什么人不可交。它更增强了我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能力和勇气。说实话,文学为我赚得了人生中最大的一笔享用不尽的财富。我用满腔赤诚拥抱生活,拥抱文学,感恩生活,感恩文学。这也是我长期以来,矢志不移竭尽全力地弘扬柳青精神的缘由吧。
本书取名《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我认为:我大半生的时间生活在农村,我的户口从未从农村老家转出,至今我还种着责任田,那我就是一位平民。这样说,我感到坦然。
本书部分章节是原来已有和零星发表过的文稿,这次作了拾遗补缺,力求内容完整一些。前十章主要以讲故事的形式片段呈现,后四章基本以主题资料为主,力求真实、客观再现事实,留下印记。但由于我记忆力衰退,眼睛患了黄疸性病变,视力急剧下降,几乎看不清文字,因而我只能口述,请庞晨打成文稿初稿,感谢王炜文友帮助编辑、校对、斧正,感谢王峰、刘省平校对,感谢伍月精心编排,辛苦你们了。
初稿出来后,承蒙许多文友指正并给以热情鼓励,王作兆、李希仲、张艳茜、杨广虎、邢小利、仵埂、闫建滨、张礼、孙尚志、毋东汉、刘省平、赖甫跃、湛社琴、于理余、魏宝荣等文友写来了热情中肯的评论及回忆文章,李顺年老师还为本书十四个章节配诗。在此,对长期以来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怀着感恩之心,我将关心、支持我的朋友及家人的交往的影像编入《平凡人生——董颖夫画传》及续集之中,我将永远铭记你们。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你们和我一路同行。
行看云雨,人生无悔。
书中不妥处,请批评指正。
董颖夫
2024年2月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评论:再读“南董北曹”(雷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