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记忆》专集全章节
一幅是1985年陈先生为“长安柳青文学社”的题词,内容是:
文学是个十分迷人的事业,也是愚人的事业,需要自信与热情,更需要追求的耐心与耐力。我的信条是:不指望赐予,自我奋斗。祝贺柳青文学社成立。
注意,落款日期是1985年5月,这是在1988年陈先生动笔写《白鹿原》三年前的励志铭。
他把事弄成了!
另一幅是2006年陈先生为首届柳青文学奖而题,内容是:
弘扬柳青的文学精神和人格精神。有感柳青文学奖。
我把这两幅题词献给大会,也献给获奖的作家们,作为我发言的结束语。
我们期待着下一个五月的收获。
谢谢!
2016年6月22日
五、办《秦岭》会刊
2007年,柳研会成立后,我决定办一份会刊,即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刊物,同时为研究柳青、学习柳青开辟一个阵地,也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发表作品的园地。这其实是我很早以前的一个夙愿,我当年在县文化馆工作时就想办刊,但这件事没有做成。
我们筹备在2008年《秦岭》出刊。对此,邢小利先生很是赞成和支持,因此由他担任执行主编,我担任社长、主编,办刊的所有费用由我承担。
多年来,《秦岭》和《秦岭》(长安)专刊并行。《秦岭》春、夏、秋、冬卷总计出刊55期,大多刊发全国范围内作者的较为高端的柳青(文学)研究理论文章。《秦岭》(长安)专刊12期,大多刊发长安区域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的作品。一个刊物,两种形式,兼顾到了区内外的作者群体,深受大家称道。
会刊的取名让我记忆很深。记得当时是在西安市文联门前,我约了王峰和莲湖区的一个好朋友,对刊物的命名进行讨论,最终定了“秦岭”这个名字。为啥用“秦岭”?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它代表了陕西,秦岭是陕西人民的父亲山。秦岭横亘千里,延绵伟岸,群峰林立,气象万千,蔚为壮观,显示了陕西气派;二是秦岭是中国气候南北分界线,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共生的地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秦岭具有博大的包容性,融通性,象征着文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流派纷呈;三是秦岭山脉又拥有无数珍稀动植物,蕰藏孕育着无限神奇和奥秘,象征着文艺的创新和探秘。倡导着文以新为贵,文以珍求存的理念。
《秦岭》要有秦岭的风格,秦岭的气魄,秦岭的内涵。
我亲自为《秦岭》撰写发刊词《一座高峰对另一座高峰的赞礼》。在发刊词中庄严声明:柳青创造了一座文学的高峰、艺术的高峰和人格的高峰,鼓励柳青研究者、文艺工作者像柳青那样和人民一道前进,攀登创造新的高峰。
《秦岭》的主导方向是研究柳青,收集相关柳青的文史资料。《秦岭》的宗旨是研究当代“柳青流派”的一些作品,在全省全国唱响“柳青流派”。刊物设有散文、诗歌等诸多栏目。运行几年以后,从文稿情况来看,理论研究较多,小说类作品相对较少,这可能跟多年来短篇小说不景气的文学样态有关。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分别出了《秦岭》中青年作品专刊、诗歌特刊,以弥补《秦岭》春、夏、秋、冬卷刊物的欠缺。除此之外,我们还出版了《辛亥革命与长安》《秦岭·丰镐专刊》等专刊。
直到今天,《秦岭》作为一个民间刊物,能坚持办刊14年,也着实很不容易。这一路走来,截止到2023年底,《秦岭》的编校出刊,总计花费100多万元。
附:一座高峰对另一座高峰的礼赞
——《秦岭》创刊号刊首语
总是忍不住回头张望,而每次回望那段远逝的岁月,总会看到你的身影……
你站在——有时也会是走在、蹲在——神禾原下,镐河水在你身后浅吟低唱,潺潺流淌;稻花在蛙鸣声中迎风撒洒着清香……含笑挥手,你向田间忙碌着的农民兄弟问长问短;悄然驻足,你望着不远处的那座苍茫山脉凝目沉思……
我知道,不远处的那座山就是秦岭,那是巍巍华夏的“龙之脉”,也是炎黄子孙的“父亲山”。日月之行皆出其中,文明之灿尽纳其里,多么令人神往。可是,一位人民作家神圣的使命如耳畔涌来金鼓铁马,你在“悠然见南山”的地方全然摒弃了“采菊东篱下”。你说:“我是大地的儿子”,儿子怎能不将父母牵挂。于是,风雨兼程,你在查探大地生息繁衍的奥秘;辗转反侧,哟,你在思索着,如何让父老乡亲们一路壮歌,如秦岭般逶迤东去。“连山到海隅”……
十四年,你用日月星辰赋予你的炽热情怀,风雨霜雪磨砺出的铮铮铁骨,皇天后土赐予你的智慧灵气,在大地上重新塑起一座高耸的山峰,这高峰与秦岭并肩而立,辉映神州!
新的高峰叫《创业史》;
塑造这座高峰的人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柳青!
后来,我们的大师走了,我们在纷飞的泪雨中为他送行……而他灵魂安息的地方,正好面对秦岭。
至今,那座高峰还在。她呼唤着我们,呼唤着我们的后生!
当二十一世纪的炫丽阳光照在千里秦岭之巅,当千古蜀道被撩开神秘的面纱,以壮美多姿的身姿展示龙脉神韵时,一支为探密另一座高峰巨大蕴藏的队伍在秦岭山下集结了——
这就是我们的柳青文学研究会。
请相信探寻者的虔诚与实力,相信我们的探寻会结出丰硕之果。
有成果便诞生了这份刊物。
刊物取名《秦岭》,就是:一座高峰——自然的高峰,对另一座高峰——文学的高峰的深情礼赞!
礼赞是多角度的:既可以是探寻后的发现,亦可以是辛勤耕耘中的收获,因为,探寻前人足迹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后人的路越走越开阔!
欢迎你走进《秦岭》。
六、编创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
在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我萌生了一个想法:用艺术的形式把柳青搬上舞台,让柳青活起来、立起来。秦腔是陕西的大剧种,最受陕西人热爱。我决定用戏剧的形式来反映。柳青是一个悲剧人物,最能用秦腔悲壮、激昂的特点来反映。
要用戏剧的形式塑造柳青,难度很大。因为戏剧要求有矛盾冲突,要有中心事件,围绕中心人物的中心事件来进行起、承、转、合。有些情节不能回避,这确实是比较困难的。柳青传奇的人生事迹,文学界人士都了解,那该怎样写剧本呢?
首先,我觉得《创业史》里梁生宝和梁三老汉是一对矛盾冲突,我便以柳青深入生活遇到了这对矛盾冲突做起因,以此触发柳青写《创业史》的冲动,层层展开柳青和《创业史》中人物的故事交集,如:组织互助组,梁生宝买稻种、运稻种、分稻种,连阴雨抢收粮食,抵制浮夸风,给牲口看病写牲畜饲养三字经,捐稿费,文革中被斗,妻子马葳之死,以及《创业史》第二稿手稿被抄家后失而复得的命运等情节,来展现人民作家柳青的光辉形象。
事件比较多,我就采用了作家沙叶新话剧《陈毅市长》的创作方法,即“穿糖葫芦”的创作方法,以柳青人物为主线,把几个主要事件串起来,逐层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
初稿写成后,我很不满意,就请卢凯老师来帮忙完善。卢凯老师又请张民翔老师加盟。张是户县人,业余写戏,有成就,后调陕西京剧团任编剧。他对农村生活熟悉,我向他讲述了柳青的事迹,并请来当年和柳青在皇甫的王曲区委书记孟维刚讲述柳青的故事,他很受启发。张民翔老师积极热情,我俩共同研究、修改剧本,并请我们的好朋友卢凯、柏承武等人多次讨论剧本,先后八易其稿。2012年,我们向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上报了《柳青》项目,省委宣传部2013年正式发文,将《柳青》列入重点扶持剧目。
接下来,找哪家剧团排演《柳青》戏剧成了一个大问题。我们通过业内人士联系了省戏曲研究院、西安市易俗社、陕西省戏校,都落实不了。我写了申请报告,想通过长安区文化局安排长安剧团排演,仍未能落实。
我在《秦岭》杂志上刊发了《柳青》剧本,登记了版权著作权。西安大唐秦剧团是一个民间剧团(在雁塔区注册),他们看了剧本后,很是热心,决定排演,由我赞助。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奔波,在2014年12月,《柳青》戏剧终于彩排成功,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等省市领导观看后很是激动,当场表态说这是一处好戏,鼓励我们要继续打磨,争取在全国巡演……
《柳青》戏剧从剧本撰写到舞台编创,其中经历的挫折和甘苦,真是一言难尽。为了把《柳青》戏剧立起来,我们豁出去了。先后开支了三百多万元!长安方面要求我们在长安重新注册一个剧团,我们便注册了长安梨园春剧团。
《柳青》戏剧参加展演和会演,获得巨大成功,先后演出100多场次,观众达10万人之多。
当时的《长安开发》《西安晚报》等媒体是这样报道的:
秦腔现代剧《柳青》在长安彩排
本刊讯(记者艾文)5月16日,由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和大唐秦剧团联手打造的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戏剧正式彩排。省文化厅厅长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评论:再读“南董北曹”(雷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