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记忆》专集全章节
(二)长安文学艺术期刊杂志众多
长安目前拥有的文学艺术刊物有王百忍主编的《长安文苑》、张三民主编的《新凤凰》、长安印社卢知民主编的《长安艺苑》、王长宏主编的《长安》、董颖夫主编的《秦岭·长安专刊》、习新利主编的长安一中校园文学刊物《台阶》、李顺年主编的长安二中校园文学刊物《樊川》、田措施主编的《艺术长安》、王润年主编的《长安画报》及长安诗词学会出刊不定期诗词专刊,国学传习会出刊会刊等。
建国以来,从长安走出的作家有着名作家、原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沙铃,着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朱鸿,着名作家、评论家、《小说评论》副主编邢小利,着名作家、西安市文联创研室主任何群仓等。
三、长安书画界人才辈出,成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以前,长安的书画创作局限于个别文人墨客。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西安美院在长安樊川建校,从而吸引了大量的美术书法爱好者,参与这一活动的人愈来愈多,书画作品的水平也愈来愈高。1953年郭杜的王捷夫自绘壁画并配诗,影响颇大,《中国青年报》以《神禾原上一牡丹》为题进行报道。1973年,各乡镇文化站先后成立书画创作小组。1976年,长安县与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首届西安农民画展,长安参展作品126幅。1979年,县文化馆举办“长安首届藏画展”。1981年,西安美术协会长安书画学会举办首届书画大展。1981年,举办张建哲国画展。1982年与1984年,县文化馆与县政协联合举办两次政协委员及业余爱好者书画展。1988年,县文化馆吕志平在美国由埃俄博举办个人画展,在国内举办个人“水墨画展”。《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中央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均予报道,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之拍摄了科教新闻片《黄土魂》。1989年,县政协举办“庆祝长安解放四十周年书画联展”,展出县内书画爱好者的作品。是年,长安农民田社玄、邹占兔及干部杨振中分别在西安市美术家画廊举办个人书画展。
从1990年至2008年长安每年都进行书画展,影响较大的有: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书画展;杨虎城诞辰100周年书画展;长安撤县设区书画展: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书画展;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庆社“七·一”书画展;长安首届精品书画展;2007年“土地杯长安书法展”等以及众多的个人书画展。有50多名书画家参加全国和省、市书画展并获奖。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长安走出的书画名家有崔振宽、左良、杨晓阳、刘永杰、茹桂、吴三大、王西京、王子武、高民生、萧焕、付嘉仪、王贵民等。
截至2007年,全县业余书画作者达2000多人、其中省美术家协会50多人,市美术家协会90多人:省书法家协会40多人,市书法家协会70多人。全区有16人在国际国内举办画展。以长安书画协会团体为主力的书画艺术创作风头正劲。书画家们在潜心钻研艺术的同时,深入生活,注重写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书画作品展览和评比活动。200多人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级书画奖300余次(项)。其中骆孝敏的国画《秋趣》获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书画精品大展”优秀奖(2001年);刘超、张新生、董晓光、马良、仇长华等人获省文化厅主办的“中国西部书画大赛”奖(2002年);刘汉民、刘岚作品入选“陕西省首届中国花乌画展”(2002年):刘超、焦军昌、王子云等人入选“群星展”(2003年);张新生作品人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2004年):宋建章获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2005年);王燕、董晓光、刘超等人获“首届陕西山水画作品展”(2005年);张新生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书法创作奖(2007年);青年书法家王江作品近年来连年入选全国“首届行书大展”“第二届扇面书法艺术展”“第四届正书大展”“第五届中国新人新作展”等多种展览,获“全国首届书法大展”三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各类奖项,许多作品被东南亚国家、港奥台地区和国家省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收藏。细柳街办石匣村因爱好者多,成就大,被省上命名为“陕西农民书法村”。
长安有影响的书法家有:李文艺、王仁志、崔浩、张琪、郭斌、张新生、胡文化、杨新民、王江、马德馥、张时珍、刘运卿、耿星普、刘喜良、王劲、宋建章、庞丁海、孙俊、陈康、闫沫、赵慎为等。
长安有影响的美术家有:杨建果,曹崇、邹战兔、骆孝敏、卢涛、马良、李正平、刘超、刘岚、刘汉民、谢子敬、王仁志、孙宝田、曹世俊、宋健章、刘丰、陈炜、董晓光、仇长华、阿愚、卢山、罗平、赵柱子、张宝省、巢珍等。
四、文学艺术社团众多,创作队伍庞大
长安现有各种文学艺术社团20多个,以书法绘画和文学为主。其中文学社团6个,即长安区作家协会、省柳青文学研究会长安工作部、长安文学艺术学会、长安杂文学会、长安诗词学会、长安柳青文学研究会等。有业余文学作者250余人。书画学会主要有:长安区美术家协会、长安区书画家协会、长安中国画院等。书画作者800余人。这两支强大的文学艺术队伍,常年活跃在省、市、区文化艺术领域,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文化强区”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分析与思考
长安近百部文学作品的出现和蔚为壮观的书画队伍的整体展现,是100万长安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也说明了我区人民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断追求精神生活,追求更高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其队伍之庞大,作品之丰富,在全国区县都是罕见的。对此,省市专业部门的领导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它是长安的一道靓丽风景,扮亮了“文化长安”的广阔天地,为世人注目,更是长安的一张大“名片”,不断地注释长安,展现长安的多姿神彩。
长安的文学艺术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一是长安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孕育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历史上长安文人墨客繁若辰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对长安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长安文化发展的资源优势。地理位置又是长安文化发展的区位优势。长安地处西安南郊,区位优势明显,文化资源丰富,城市化进程已把长安和西安融为一体。二是柳青《创业史》对长安文化的影响。柳青在长安生活了14年,写出了长篇不朽巨着《创业史》,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柳青是陕西文学艺术界的一面旗帜,长安作者深受影响,纷纷拿起笔来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三是长安文化资源优势明显。目前长安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高校聚集区,入区大学已达30多所,在校学生20多万,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云集,文化人才储备雄厚,人口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不仅为长安文化发展提供了知识储备和人才支撑,也为长安文化观念的更新创造了条件。四是领导对发展长安文化的重视。历任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十分重视文化工作。区委区政府有专门负责文化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一方面设置了文化网络机构,村有文化室、剧团,大村修建了戏台,乡有文化站,区上有文化馆等,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对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突出成绩和特长的人,给予重用和提拔。五是领导的示范作用。区上的诸多领导,对文学艺术特别重视和爱好。着书立说,成绩显着,受到文化界人士的好评,同时对人们也是一个激励。六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感悟加深倾诉欲增长。七是人们普遍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
六、存在问题
(一)这些年长安文学艺术的发展,主要是文学艺术社团在发挥作用,功不可没。但文学艺术社团缺乏经费,不能经常开展活动:个别社团有名无实,会员很少;创作队伍自身修养、艺术水平急需提高,有的作品不积极健康,只是个人情绪和牢骚的宣泄。
(二)原有的文化设施早已陈旧,与现在具有100万人口的大区很不适应。应下大力气进行文化设施硬件建设,特别是“三馆”的建设。
(三)党委政府的有关部门对文学艺术事业发展扶持不够,对社团的服务和管理不够,如长安作协换届无故拖延至今得不到解决。文化馆站建设需要进一步改革用人机制,提高服务功能。如有的街办、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是非专业人员,长期不从事文化工作。
(四)长安的文学艺术队伍,虽然庞大,人员众多,但是队伍比较繁杂,大而不强。有的社团名存实亡,各自为政,缺少活力和有效的组织协调能力。人员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是业余作者,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军人物。
(五)精品意识不强,文学艺术精品少。我区的文学艺术事业,精品意识不强,缺少推出文化精品的战略,虽然出了较多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乏有一些较好的作品,但缺少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精品,还没有形成长安文学艺术事业的优秀品牌。
七、建议
(一)整合文学艺术社团。区委宣传部、文体局、文联等部门一方面积极整合现有文艺团体,使一些名存实亡、人数极少的组织融合到其他组织,增强战斗力。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文学艺术社团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弘扬主旋律,以积极向上、促人奋进的优秀作品鼓舞人。
(二)调整文学艺术队伍,培养包装名家。一方面对现有的文学艺术队伍进行整合、调整,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专业对口。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名气的文学艺术人才进行包装、整合、策划、宣传,为他们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名家创造条件。
(三)给以经费支持。相关部门加强对文学艺术社团的组织领导,及时解决社团存在的问题,并给以一定的经费支持。为搞文学艺术的人员创造条件,搭建好平台。
(四)打造文学艺术精品。区委宣传部、文体局等部门积极扶持文学艺术社团开展活动,对较有影响的作品组织研讨,对外宣传,扩大影响。
(五)树立精品意识,形成文学艺术产业。相关部门应增强精品意识,对长安的文学艺术作品向外宣传推介、出版、形成文学艺术产业。
(六)规划建设“长安书画艺术展览中心”项目。该项目可采用政府规划,社会投资兴建或招商引资合作建设,功能集展览、交流、交易等为一体。
2008年完稿,2009年刊《秦岭》长安特刊
六、情寄文化五十载《沣浪集》首发
2018年12月30日,由省柳研会、白鹿书院、长安区政协等联合举办的“董颖夫《沣浪集》《平凡人生》《沣河之子》纪录片,首发暨情寄文化五十载笔会”在长安区举办,我省文化界、经济界等人士共300多人出席,对董颖夫先生新书和纪录片的出版发行,以及他五十载取得的文化成就予以热烈祝贺。
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钱远刚,省柳研会会长、白鹿书记常务副会长、著名作家评论家邢小利,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省柳研会副会长仵埂,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段建军,西北大学教授、学报主编刘炜评,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省柳研会副会长闫建滨,省政协《各界导报》主编赖甫跃,陕西三秦出版社副总编赵建黎,长安区政协原主席成德奇,副主席王佰忍,长安区原人大副主任王作兆、李映昭、何斌奎,西安市莲湖区人大副主任闫民学,莲湖政协原副主席李中固,西安市检察院原副院长薛志勇,长安区政协,工商联,慈善会,关工委,文体局,教育局,长安区文联,长安区作协,陕西省西安事变暨十七路军研究会等十几家单位的领导、学友、文友等各界同仁、亲友等300多人出席。
笔会收到了省作协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的题字书法作品:“南董北曹声誉文坛,人民赤子名望三秦”。著名文化学者、教授肖云儒题字“起笔创业史,落纸沣河浪”。著名作家评论家邢小利的题字“山高水长,沣河水长”“一生崇敬柳青魂,七旬心愿沣河浪”。长安区文联王江的题字“克勤克俭,演绎沣河儿女创业史;立德立身,塑成中国作家弘文志”。长安原教育局局长张民生题字“心里乾坤大,书中文章香”。另有30多位书法家、作家送来的诗词、楹联、贺章、条幅等。
原长安教育局、文化馆老领导赠送长诗牌匾“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友周博学送来牌匾。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齐雅丽,著名评论家李星,陕师大博士生导师评论家畅广元,评论家柏峰、赵德利、张志春、仵埂、段建军、阎建滨,作家李希仲、崔皓、杨广虎、王小洲、王润年、肖宝善、何少南、初梅、毋东汉等100余人撰写了评论文章和祝贺诗词,结集《董颖夫评论集》。
笔会由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邢小利主持。
陕西三秦出版社副总编赵建黎在笔会上介绍了《沣浪集》的内容和出版过程:《沣浪集》共七十余万字,分上、下集,有小说、故事、散文、诗歌、戏剧、调研报告、村史,附录等。
评论说:“文章散发着泥土的芬香,透着作者的才气和灵气,文笔生动,不少文章读来令人叹服,小说,故事,塑造了新的人物,揭示了新的主题,散文和诗歌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评论:再读“南董北曹”(雷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