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社区帮找回遗失物品 八旬老人…
    • 政协长安区文化艺术界委员工…
    • 普法宣传进社区 让法律服务与…
    • 西安市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讲…
    • 双节氛围渐浓 社区活动传递节…
    • 理性看待“长安中考并轨”传…
    • 长安区中招与城六区并轨?趋…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正文内容

    《平民的记忆》专集全章节

    作者:董颖夫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0日 点击数:
    系列活动,目的是想把过去没完成的事情接续起来。我制定出纪念活动的初步方案,其中包括举办纪念活动、建柳青广场、建柳青纪念馆、立柳青雕像、设立省级规格的柳青文学奖、成立柳青文学研究会等。我与陈忠实交流了我的设想,获得了他的肯定和支持。

    2006年4月4日,由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组织的“黄土地的怀念”代表团一行17人与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陈忠实,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徐晔,著名作家晓雷、李天芳、叶广芩、柳青女儿刘可风等一同来到柳青墓前,与长安区领导钱引安、杨立、周群亚以及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长安各界代表等,一起参加了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清明节祭奠仪式。“黄土地的怀念”代表团成员包括中华文学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张锲,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王巨才,著名学者严家炎,著名评论家、作家、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何西来,著名作家、评论家白描、白烨等,柳青的女儿刘可风作了动情感人的发言,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祭奠者。几位评论家、学者现场题词,抒发对柳青无限怀念、无限敬仰之情。祭奠结束时,陈忠实指着墓园对所有人说:“柳青墓园是多年前董颖夫带着人修的。”人们惊喜地望着我,让我感到不好意思。

    2006年6月28日,陈忠实参加了长安柳青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和柳青广场的奠基仪式。

    柳青文学奖最初的设想是由陕西省作家协会、西安市文联、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省师范大学文学院、白鹿书院、长安区政府六家单位联合举办。2006年4月14日在省作协开会,成立了柳青文学奖组委会,制定了评奖办法,评奖正式启动。

    2006年6月9日,首届柳青文学奖入围作品新闻发布会在常宁宫举行。我在会上代表集资人作了发言,陈忠实代表省作协讲话,对此作了高度赞扬,他的讲话发表在《陕西文学界》第53期108页,我抄录几段如下:

    “我们今天以柳青命名的文学奖,不仅是一个文学奖,它有更深刻的含义。我觉得有这样两种精神:一是张扬一种真正的文学精神。柳青在当代文学中,文学创造的成就,艺术的追求,艺术所表达的高度,不仅在陕西,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应该是高峰之一。这种文学精神体现在作家和革命,作家和人民,文学和人民这样集中的关系上,柳青都应该是一个体现得比较完整而又完美的人;二是张扬一种人格精神。我认为柳青的人格精神,在他同代作家中,是迄今为止在文坛上作为佳话传播最多的一个作家之一。一个作家把他的优秀作品留给后世,又把他的人格精神留给后世,这应该首先成为我们陕西文艺界而不仅仅是文学界的财富。

    长安区设立柳青文学奖的举措,是很有远见的,不仅得文艺界人之心,也得陕西各界人民之心。大家知道,柳青从解放以后,就把他跟长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跟长安人民融为一体,他的文学创造精神也跟这块土地紧紧地融为一体,在这里完成了他的艺术创造,也把他对生活的体验,把他对社会的责任感都留在这里,倾注在长安的情感一直持续到现在,留在人民的记忆里,留在人民的言传之中。长安区设立省级规格的柳青文学奖,恰逢其时,很有远见。我作为省作家协会主席,作为崇拜柳青的一个作家,感谢长安各界对于柳青文学奖的巨大热情,感谢长安工商界人士对柳青文学奖的扶助。”

    他的这些滚烫的话语,温暖了在场每个人的心,使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首届柳青文学奖评了出来,临近颁奖的日子(6月27日),却突然的莫名其妙的被叫了暂停,说是省委宣传部下达指示:该奖项不符合审批程序。此时,忠实正在北京拍“艺术人生”,我打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他听了以后很着急,在电话里对我说:“请转告省委宣传部,先让把奖颁了,我回来了补手续,写检讨也行。”虽然我们就此事做了情况说明,但省委宣传部没做任何改变,一直到2008年重新递交相关资料后才做了批复,把“陕西文学奖”更名为“柳青文学奖”,并由省作协主办、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承办,随后举行了首届柳青文学奖的颁奖仪式。

    首届柳奖颁奖被叫暂停之后,一时间众说纷纭,各种议论都有,我的压力很大。长安这边也有人想把柳青文学奖变为长安文学奖。我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加紧了成立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的步伐。我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省作协无法颁奖,就由省柳青文学研究会颁奖(柳青文学奖的初评结果已在媒体上公布,如果不颁奖,就会失信于作家,更失信于社会)。

    2007年9月8日,筹备多时的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长安常宁宫举行,120多名会员和社会各界30多位嘉宾参加会议。会议由邢小利主持,选举陕西师大教授畅广元担任会长,我任常务副会长,邢小利、齐雅丽、刘炜评、段建军、仵埂、闫建滨等任副会长,王峰任秘书长,并聘请陈忠实、贾平凹、雷涛担任荣誉会长。

    陈忠实在会上作了“柳青创造了一个高峰”的堪称经典的发言,发言稿随后刊登在《西安晚报》上,其内容如下:

     

    我今天参加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非常高兴。同时还有一点遗憾,遗憾的是这个研究会成立得太晚了。我觉得早在十年前就应该做这种事。这是一种心理,是我个人对柳青由仰慕到崇拜这种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情感驱使着的一种心理。今天这件事终于做成了,我有如愿以偿的高兴。

    我国当代文学自然形成的格局,一般分为两个大版块,一个是军事题材,一个是农村题材。这种文学格局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才有了较大的改变。柳青在农村题材这个领域里创造了一个高峰,艺术的高峰,思想的高峰,至今依然为文坛所敬重。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感受,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史家共同的一种看法,大家习惯用一种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十七年的文学,说“三红一创”是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红岩》是写国民党监狱中革命烈士斗争的故事,《红旗谱》是写现代革命历史题材的,还有一个《红日》是写战争题材的,唯一一部能进入这个民间和专家形成共识所概括的“三红一创”的乡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就是柳青的《创业史》。《创业史》是陕西作家柳青在长安的秦岭山下完成的,它的艺术成就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意义,而是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度的标志。所以,研究这个作家,不仅仅是对柳青研究有意义,也不仅仅是对陕西今天和未来的文学发展有意义,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我们起码可以看到,在上个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文艺思想和文艺政策受极左思潮影响的那种艰难的环境里,柳青如何以超凡出众之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完成了一次艺术高峰的创造。这是同代人努力在做而没有做到的,柳青做到了。我们研究他,就是研究十七年文学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伟大的作家,处在不像今天改革开放时期的文艺政策和创作环境下,进行了怎样艰难而勇敢的艺术突围,完成一个文学高峰的创造,我们从中学习和汲取对今天和未来有益的东西。

    许久以来,我就非常期望有这样一个研究机构的出现。我完全信赖我们陕西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还有作家和各界人士,能对柳青创造的意义、艺术的意义和思想的意义,包括人格的意义,进行充分的研究,全面揭示柳青及其文学创造的意义价值。我祝贺柳青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我满怀信心期待这个研究会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我对热心策划并促成“柳青文学研究会”的董颖夫等长安的朋友,致以真诚的谢意。你们对长期生活在长安的柳青的情感,令我感动。

    谢谢大家!

     

    我之所以把他的讲话一字不漏地录在这里,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讲话句句都说在要害处,说到了我们的心里。他对柳青的评价客观而又公正,精准而又深刻,对省柳研会的工作指出了方向,也满怀希望和期待。

    此后,柳青文学研究会正是按着忠实所指引、所期盼的路径,一步步扎扎实实的稳步前进,不敢有半点懈怠。

    2008年12月28日,柳青文学研究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召开年会,柳青研究专家、学者、作家、柳青生前好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100多人与会,陈忠实应邀参加出席,会议由邢小利主持,我作了年度工作总结。会上,柳青生前好友发言追忆柳青,省社科联副书记胡煜讲话,肯定和赞扬了省柳研会的工作,忠实满怀感慨地对省柳研会的年会和工作做了总结,他说:“会议主持人让我总结大会,不能叫总结,我谈一下我的感想。走进这个会场,我感到十分的高兴,我看到这么多的人为了一个生活在三十年前的作家柳青而不畏严寒,准时参加柳青文学研究会的年会,谈工作,谈发展,回忆柳青,研究柳青,甚是感动。这种精神本身就很令人感动,我感慨不已。柳青本人除了在文学史上所创造的艺术高峰之外,还能把企业界、文化界、行政界、教育界等人士广泛地汇聚到这里来。一个30年前去世的人到了今天,还有这样大的魅力,显然不光是在文学界有他的影响和成就,作为生活在一个社会背景很是严酷的时期里的尤其是‘文革’时期的作家,他所显现出来的是作为一个民族的道德良心,他的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大家备受吸引的根本原因。他是一个普普通通扎根基层的作家,社会各界都是这样对他尊敬、敬仰,他在大家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除了文学的魅力外,就是这方面的原因把大家吸引来的,到长安学院参加柳青文学研究会年会。这是我的一个感想。第二点是:我们的柳青文学研究会刚刚成立不久,这是一个民间的文化研究团体,竟然做了这么多的工作,这确实很令人感动。《秦岭》会刊按期出版,内容丰富,装帧设计等各个方面毫不逊色于其他刊物。一本民间的刊物,我看了后感到的确不错,给我提供了很多关于柳青的信息,都是我所感到惊讶的,所不知道的,而且各位的工作都是无偿的、自愿的,大家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干这些工作。这些事情本来就是对柳青精神、人格品质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柳青精神,进一步研究柳青的人格,使其发生更大的影响。回顾这一年,干了这么多的义务工作,作为一个民间文学团体,很是不简单。大家都是柳青的学生、崇拜者,创造出了富有成效的成果,我在此对你们致以最真诚、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谢谢大家!”

    2010年元月23日,省柳研会在长安西北饭店召开纪念《创业史》发表50周年座谈会,共有150余人与会,陈忠实在会上做了发言,这个发言稿刊登在《秦岭》2009年冬之卷第83页,题为《我读创业史——在〈创业史〉发表5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这个发言很感人,很真实,使我很受启发。全场的人都静静地聆听。忠实发言结束后,会场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掌声既是给柳青的——大家纪念他,亦是对他和《创业史》影响了忠实的肯定,这两个人和这部著作都在大家心目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大家为之鼓掌。这篇文章的内容后来被多篇研究柳青,研究陈忠实的文章引用。

    在我的记忆里,凡是我邀请忠实参加的活动,忠实每次都参加并讲话,从不推脱拒绝。当然,我也小有“心计”,就是事先会向邢小利老师打探陈的行踪。邢小利和陈忠实都在省作协工作,关系非常好,邢对陈很敬重,也深得陈的信任。再则,邢是长安人,和我们是乡党,关系上更为亲切,我们对陈和邢都很敬重。有了他俩,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有特色,有效果,也有人气。邢老师对柳青文学奖和柳青文学研究会的事务,从策划筹备到组织活动都亲力亲为,贡献重大。尤其是《秦岭》会刊,办得有质量、有影响,他功不可没。

    2011年11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代表大会胜利闭幕,陈忠实老师连任中国作协副主席,朋友们都想和他坐坐,聊聊,我请邢小利老师转告大家的心意,陈愉快地答应了。这次活动定好由我做东。11月28日晚,我早早来到作协南侧的雍村饭店做准备。畅广元、邢小利、刘炜评、段建军、仵埂、和谷、闫建滨和柳青文学奖基金会的张耀琪、郭育民、赵养乾、周博学等都来参加活动。不久陈老师久来了,还提了几瓶酒,他说:“给大家凑个高兴,我清理了一下库存,有两瓶茅台,怕不够,又拿了两瓶五粮液,这下把库存打扫完了,请大家尽兴。”席间,大家又说又笑,我代表大家给陈老师献花,他高兴地接受了,拍着我的肩膀让摄影师拍照。坐下后,朋友请他谈作代会的情况和他的心情,陈说:“第一次当选副主席时,还有些兴奋和成就感,现在已经没有了那种感觉。”有人问:“你现在咋办?”陈答:“咱是啥还是啥,该咋办还咋办。”一句朴实的回答,让大家感到可亲,可敬。

    后来,我和忠实还有几次见面,一次是新疆的朋友来了长安想要拜见忠实,他当时实在抽不开身,便把见面时间安排在晚上,地点定在了长安晶海酒店。那晚我们与新疆的客人和长安工商界的朋友相聚言欢。

    一次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长安区政协和政府的领导去西安拜见他,我随他们同行。双方见面寒暄,后谈起长安的事,他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我的家乡过去也属于长安县管辖,说起来,我也算半个长安人。我写《白鹿原》之前,曾在长安翻县志,住在长安饭店,借一本,看完送回去,又借一本。”

    还有一次,我受托为长安工商联的一些企业家向忠实“索要”签名本的《白鹿原》,我拿着二十多本书,去了他在石油学院的住处。他一边签名,我一边拿着他的印章盖章。那次真是难为陈兄了。

    2016年元月12日,第四届柳青文学奖在省作协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在会上听邢小利说陈兄病了,我去医院探望他,他已经不能说话,看着他消瘦的面容,我心里非常难受,在心里不断地叹息,为他祈祷,请他保重。

    2016年4月29日早8时,我接到小利的电话——陈老师走了,我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我写了下面这段文字:

    2016年4月29日早8时许,惊闻忠实兄在西京医院去世,悲痛万分,泪水夺眶。整整一天,情绪不能自控,晚上失眠,我慢慢地整理他与我相处时的照片、往事。让司机发在网上,第二天又约长安文友去省作协设的灵堂吊唁。晚上又不能入睡,出室在广场漫无目的的辗转,披衣望月,回室作诗一首,寄托我深深的哀思和敬意。

     

    附:悼陈忠实兄

     

    (一)

    与兄交谊四十年,从未锁眉怕艰难。

    昨夜心跳惊无寂,今晨汗疑讣有嫌?!

    各界齐叹归天早,八方共颂品艺轩。

    声名远播海宇外,谁个不仰白鹿原。

     

    (二)

    百姓心中根深渊,泪说忠实耕作艰。


    首页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评论:再读“南董北曹”(雷涛)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