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社区帮找回遗失物品 八旬老人…
    • 双节氛围渐浓 社区活动传递节…
    • 政协长安区文化艺术界委员工…
    • 普法宣传进社区 让法律服务与…
    • 西安市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讲…
    • 理性看待“长安中考并轨”传…
    • 长安区中招与城六区并轨?趋…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正文内容

    《平民的记忆》专集全章节

    作者:董颖夫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0日 点击数:
    费用由我出。旭东也一再劝说,大家众口一词,看我们态度坚定、诚恳,他才终于同意了,由我主持编排。他拿出了厚厚的八本线装手抄小楷的韵文集,在场的人为之惊讶和感叹——他真是个有心人哪!这里边记述了他人生平凡而又非凡的心迹和足迹,他热情地书写和讴歌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这是他用点滴心血凝成的厚重之作,也是“大家”之作。

    少南兄信任我,委托我为他编文集,这使我很感动,我虽有病在身,但定不负所托。

    此后一个多月里,我加紧收集他的文学作品。

    他的女儿何晓浪将他的书法作品整理成电子版,还将从电脑里搜寻出他没有删掉的一些诗词文章也发给了我,并寄来了他早先的一些照片。

    我从1980年县文化馆编印的故事集里,摘录出他写的故事《我和宁宁》《傻女婿》;从《长安百村》《老长安》丛书中摘录出他写的村史文章和民风民俗散文;从长安区关工委的书籍中摘录出他的连环画《长安革命故事》……

    文友崔浩送来了自己保存的少南的戏剧脚本《西瓜熟了》和连环画《古城风云》。

    刘旭东送来了自己保存的少南的一些诗歌和书法作品。

    张培忠送来了少南写的韦一村村史及他任教期间的一些照片。

    ……

    我边搜集,边整理,并确定书名为《三耕堂弃余——何少南诗文书画集》,全书分韵文集、散文集、戏剧故事集、书画集四个部分:韵文集分浮生辑、致人辑、咏物辑、旅游辑、悼念辑;散文集分史实、风俗习俗、记人;戏剧故事集录入戏剧和故事;书画集录入连环画《古城风云》和《长安英烈故事》两部,其后辑录了一些书法作品。

    时间紧迫,我采取边收集、边校对、边排版,多头并进的办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赶出样书。

    书名《三耕堂弃余》采用何少南先生原作原名,“弃余”二字即丢弃之后余下的东西。尽管他所弃的文稿甚多,我们一时无法收全,但“一叶知秋”“窥其一而知全貌”,读者可以从辑录的这些少量的文稿中感知他的博大。

    2023年4月,少南兄病情急剧恶化,已经卧床不起了,但头脑仍清醒。我迅速将《三耕堂弃余——何少南诗文书画集》打成样书,于4月8日送至病床前。他看到后眼睛一亮,随后手捧文集,翻看着,摩挲着,端详着,格外高兴,连声地说:“好着哩,好着哩!谢谢,谢谢!”一生酷爱文墨,作品结集是他精神所寄,心愿所至。看他高兴,大家欣慰。我如释重负,几个月来绷紧的神经终于放松,久悬的心也终于落下。后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似有千言万语,都在这一握之中。

    书稿第一稿出来时,我请旭东作序,旭东有些为难,说怕写不好。我说:“实事求是地写,想写啥就写啥,一切从真情真意出发,写心里话。你和少南兄共事几十年,也只有你能写好。”旭东答应了。一旦放下顾虑,思绪竟如泉涌,序文很快写成了,写得相当漂亮,情感真挚饱满,是一篇好文章。我为旭东叫好!

    这篇序作,旭东于病床前读给少南兄听,他连声说:“好,好着哩,过奖了!”

    旭东坚持要为书的出版出资,诚意难却,我答应其出印刷费用,所余费用全部由我出。

    《三耕堂弃余——何少南诗文书画集》终于出版了。可少南兄没有亲眼看到,实为惋惜!

    少南兄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深地怀念他,缅怀他。

    长安才子,樊川英贤,挚友少南,一路走好。

    少南兄永生!

     

     

    三、深切怀念柏飞同学

     

     

    2020年6月27日,柏飞同学因患病医治无效去世。接到电话,我即刻去柏飞家中吊唁。6月30日,我和同学王作兆一起去位于长安鸣犊的西安市殡仪馆咸宁厅参加了柏飞同学遗体告别追悼会。我的心情非常沉痛,为他的去世而十分惋惜。

    追悼会由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砖瓦行业领导同仁、各界朋友及柏飞亲属参加。大家的心情都十分的悲痛。

    我回忆柏飞同学的点滴往事,他似乎还活着:

    柏飞生于1951年腊月初十,比我小两岁,家住长安灵沼街道冯村。他从冯村小学毕业,1964年考入沣西中学,编入67级三班,和我是同班同学。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很快被选为班长,从此我和柏飞成了好学友,好朋友。

    柏飞的父亲柏纪元先生是长安有名望的教育工作者,学识渊博,桃李满天下。柏飞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1966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毕业后都回到农村生产队参加劳动,看不到任何前途,柏飞并没有灰心,不断追求上进。他先后担任生产队记工员、保管员、村团总支书记。社员们在劳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边向周围的能工巧匠学习,一边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瓦工手艺时,他给瓦刀背上夹持了两个限位块,让抹灰层的厚度均匀一致;学习木工时,他发明了可以直接计算三角函数的活动角度尺,被家乡及周边的木匠们广泛使用:为修生产队的水泵,他发明了单绳蹬爬器,大大方便了上下井作业;看到用辘轳从氨水窖里提取氨水时,人们被散发出的氨气熏得泪流满面,他发明了密封式手压泵,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村民的难题;为了打捞掉入井底的水泵、水桶等物件,他制作了自动开合抓钩……因为他的诸多发明,能极大提高劳动效率,柏飞在当地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

    除了在实践中摸索,他一直坚持学习文化知识。在生产队时期,他坚持每天晚上学习,自学了高中、大学的一些课程。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他先后自学了《木工简易计算法》《农村常用数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课程,他也常常背着馍、骑自行车往返数十里旁听课程。1973年,他写信向西北农学院农机系的教授求教,获赠了《拖拉机》《农业机械》等大学教材,他从此在自学的路上走得更加坚毅。他订阅了《农业机械》《世界发明》《机械工人》《机械工艺师》等刊物,并不断向院校、科研机构和国营大工厂的相关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请教学习,使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柏飞先生抓住各种契机、走上了职业发明家之路。

    最初的尝试源于文革后的新工作岗位。1979年,柏飞先生的父亲平反了,他接父亲的班到长安县柴油机配件厂工作。其间参与了农机部“稻麦割晒机”“70型脱粒机”的研制和定型,以及其他新产品的研发、试制工作,他的视野又一次得到拓展。

    他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申请授权的专利——摩托车变速箱皮带轮,是1983年通过研究自己使用的嘉陵摩托车而实现的。1986年,他将这项专利技术用于50型摩托车的传动箱,使皮带轮寿命提高8倍,同时降低了成本和油耗。这一产品迅速覆盖了全国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柏飞的发明不止民用领域。1991年,他发明的“便携式管道穿绳器”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一种无需动力、可单兵快速铺设电缆线的便携装备。此外,他发明的震动压力机,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难题;在高原拉萨,他提出的“膨胀空腔配风技术”,成功地应用到二次码烧的隧道式干燥室中,突破了二次码烧干燥室空气分层造成的技术瓶颈,为隧道式干燥室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类似的发明还有很多,柏飞先生一生中获得发明专利40多项,涉及机械、汽车、电气、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由于他的杰出贡献,2002年被授予“陕西省十大发明人”称号。

    在柏飞同学的追悼会上,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嘉琪先生致悼词,他在悼词中说:

    “柏飞同志在他众多的发明之中,有两项发明已被载入了中国建材行业的史册。

    “一项是‘节能型多功能防护式热风引风机’。这一发明把电动机放到轴流风机中部,简化了风机结构、减少了空气阻力,已成为现在砖瓦行业窑炉风机的标准配置。1992年,为生产自己发明的‘节能型多功能防护式热风引风机’,柏飞先生创办企业,该产品很快就行销全国、供不应求。

    “另一项就是国内外闻名的移动式隧道窑,这一发明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获得了美国发明专利、德国发明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自1996年起,柏飞先生为了使这一发明产业化,艰难举债、苦心经营十余年,分别于1998年、2007年在山西寿阳、山东荷泽建成了两条‘移动式隧道窑’生产线,开启了中国砖瓦业‘移动式隧道窑’时代。这一发明带动了中国砖瓦建材的一个新产业,至今约有6万余人、200多家企业仍从事有关的业务,还有近3000家砖瓦生产企业分享了移动式隧道窑带来的红利。这一发明正逐步在‘一带一路’的多个国家推广应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柏飞先生是‘移动隧道窑之父’,这是中国砖瓦建材行业中彪炳史册的事件。”

    柏飞逝世的消息传开,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第一时间发来了唁电,唁电中说:“柏飞同志从事砖瓦事业多年,关心行业发展,热心砖瓦事业,特别是从事砖瓦移动式隧道窑的研究和生产数十年,心系行业,心系砖瓦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柏飞同志发明的移动式隧道窑为中国砖瓦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尊为砖瓦界的知名专家和老师。柏飞同志的逝世,是砖瓦界的一大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尊敬的师长、朋友深感惋惜。我们永远怀念他!”

    生活中,柏飞先生是一个生活简朴、德及乡梓的关中汉子。

    他为人谦和,品格高尚。他对生活的需求是“饭能吃饱就行,衣能得体就行,房能住就行,车能跑就行”;而他又志存高远、心系家国。他的座右铭是:“询天质地多猎源,搏流击涌复求索。”

    他和善可亲、尊敬师长,年过花甲还在出差途中去看望自己的小学老师;他对同学、朋友关怀备至。记得我班有位女同学叫宋玉清,出嫁户县大王西联庄,早年丧夫,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前去看望她,我和王作兆等同学每人资助一万元,而柏飞资助了两万元,在同学中是最多的一位。

    每次同学会,他都积极策划参与,四处张罗,出资出力,同学们一致提议:由老班长柏飞主持同学会,他在班里年龄最小,但深得同学们信任、推崇。他主持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和喜欢。

    他学识过人、涉猎广泛、技能精熟,能熟练自如地用电脑绘制各种机械图、施工图,令同行们和同学们钦佩;他热爱故土,对长安旧事、故乡冯村掌故熟谙于心;他热爱砖瓦行业,曾经用地道的长安话深情朗诵的《我是砖头》的诗句,仿佛还回荡在我们的耳际,回荡在我们的心间。

    人生无常,命运多变。半年多来,柏飞同学面对病痛,默默承受、顽强抗争、毫不声张。突然的噩耗,让我们内心充满悲痛、震惊、惋惜,真是天妒英才!

    柏飞同学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亲密的好同学,好兄弟;然而,人死有重于高山者,精神有长于流水者。人生,在于生命的质量。柏飞同学用丰富厚重的一生告诉我们:无论命运多么坎坷、时代如何变换,人生就应该充满激情地去热爱、去拼搏、去奋斗、去创造,让源源不断的意志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伴随我们走向生命无悔的终点!

    可以告慰的是:柏飞的后人正继承他的事业,砥砺前行。他发明创造的成果仍继续惠及人类,他的生命仍在继续。

    思念至此,我们心里宽慰、踏实了许多。

    柏飞同学不朽!

     

     


    首页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评论:再读“南董北曹”(雷涛)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