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社区帮找回遗失物品 八旬老人…
    • 政协长安区文化艺术界委员工…
    • 普法宣传进社区 让法律服务与…
    • 西安市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讲…
    • 双节氛围渐浓 社区活动传递节…
    • 理性看待“长安中考并轨”传…
    • 长安区中招与城六区并轨?趋…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正文内容

    《平民的记忆》专集全章节

    作者:董颖夫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0日 点击数:
    在我们采访结束以后,长安区政协原秘书长陆程玖赶来对我们说:“老董这个人太好了,我给你们说几件事情:2006年长安实行合作医疗,参加合疗的群众要交一部分钱,没有人督促老董,他主动地急忙回家,给自己的家乡马王村北村的群众代交了全部医疗金。2009年10月,他母亲去世时,村里人自动地组织起来,排着长长的队伍,冒雨为董颖夫送来“独树一帜”的巨匾。2005年年底医院已查出了他身上长了个比拳头还大的肿瘤,医生劝他快做手术,因为要开展纪念柳青系列活动,他坚持把活动搞完,直拖到2006年10月份才做。我们都知道老董为公益事业慷慨捐款,以为他是什么大富商,其实不然,老董住得很简陋,我到过他住的明德门小区,一家4口人住在仅60多平米的房子里,用的家具卖破烂都值不了多钱。老董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提的提案从来没有为自己什么事,他胸中装着长安人民!”

    “他胸中装着长安人民!”多么滚烫的话语啊,此时此刻,我们明白了董委员的一切!

     

     

    三、让“委员”二字熠熠生辉

     

     

    2013年11月8日的《各界导报》报道如下:

     

    (记者:滑战林 维博)导读:董颖夫,连任五届的政协委员,长安区政协十三届常委,长安区工商联副会长,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柳青文学奖首倡人、捐资人和总策划人。近日,长安区政协组织了20余人的关于委员蕫颖夫的专访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老委员,也有新委员,有他的同事,也有区政协领导,大家回忆、畅谈董委员的事迹,气氛十分活跃、感人。座谈的同志普遍反映,在长安,有一个“董颖夫现象”——一位最基层最普通的委员,却做出了让人们惊叹的事情。

     

    让“委员”二字熠熠生辉

    ——董颖夫记事

     

    01 呼唤一种崇高的精神

     

    1996年,董颖夫出资2万元为柳青征得2亩墓园,修了墓墙,使柳青墓得以保护至今。

    2006年,他联络百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在区“两会”上提出提案和建议,举办“纪念著名作家柳青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修建了20亩地大的柳青广场,树了柳青雕像。他首先捐资10万元,筹集到100多万元设立了“柳青文学奖”。柳奖由省作协主办,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承办,3年1届,已举办了3届,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发起组织了柳青文学研究会,出刊会刊《秦岭》25期。建立柳青文学网站。多年来,他组织一次次的柳青文化系列活动,影响广泛,为长安打造了一个响亮的柳青文化品牌。

    如今,他又在为筹办将要到来的柳青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而忙碌。他在争取有关方面为柳青纪念馆布展,重修柳青墓园,创作《柳青》戏剧,编辑出刊柳青文史资料专集……

    董委员十分热爱长安这片故土,在他心中长安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长安人自古崇敬英雄、仰慕贤达,生前追随,死后缅怀。长安青山绿水,风光秀丽,厚土载德,苍天昭烈,长安聚集了大量的先贤英灵。

    杨虎城陵园坐落在长安少陵原畔。

    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领导人,陕西靖国总指挥井勿幕葬于长安韦曲清凉山。

    辛亥革命著名将领、屡立战功的张云山魂归故里,长眠于长安太乙。

    报界宗师,原《大公报》总编张季鸾葬于长安杜曲竹园村。

    辛亥革命先烈、著名慈善将军朱子桥逝后安葬于杜曲,与张季鸾墓隔路相守……

    董委员踏遍长安的青山绿水,有幸走近他们。在他心中,“长安有幸埋忠骨”是长安人的自豪和骄傲,有英灵相佑长安,长安的将来必将更美好,人民更幸福,俊才更辈出。然而让人遗憾的是,经过“动乱”年代,60多年过去了,岁月沧桑,长眠于长安的这些英灵,大多数被后来的人遗忘,不少墓地在文革中被毁。在编写《长安百村》的过程中,他一遍遍重温这些“英雄”的事迹,一次次到他们的墓地凭吊,一声声地顿足仰天长叹“魂啊,归来兮”。他憋着劲儿,准备一件件做起,他要瞅准机会“运筹”。

    2011年初,他在网上看到全国政协主席会议通过“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消息,时机到了,他认为:陕西的辛亥革命运动在全国革命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接着10月25日,就发生了同盟会革命党人领导的新军与哥老会联手的震动全国的西安起义,并迅速波及省内40余县,陕西成为全国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拉开了北方各省起义的序幕。陕西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井勿幕、杨虎城、张云山等诸多英烈都安葬于长安。朱子桥、张季鸾去世后也长眠于长安,利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机会来纪念他们,为他们整修墓地,传播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实在是不应该错过的一个机会。

    他首先向区政协提交了《关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先烈井勿幕、张季鸾、朱子桥、张云山、杨虎城等著名人物的提案》,并附上了5000余字的活动策划方案,获得了区政协的大力支持。接着,他邀请陕西辛亥革命后裔在他的办公室聚会,商讨纪念活动相关事宜。

    与此同时,董委员历时一年精心编写《陕西辛亥革命与长安》一书,10万余字,文图并茂,有的史料图片十分珍贵,一部分是从英文版的图书中第一次获得。此书的出版,使人们重新关注认识陕西辛亥革命的经过和意义,重新燃起了人们对英烈的景仰之情,促进了活动的开展。长安区政协邀请辛亥革命后裔及各界人士召开了纪念会。解放后第一次在井勿幕陵前举行公祭,活动由时任区政协主席成德奇主持,区委副书记徐树安代表区委区政府做主祭人并讲话,董委员代表社会各界宣读祭文,井勿幕的侄孙井晓天代表辛亥革命后裔做了深情、感人肺腑的发言。

    2011年9月4日,董委员策划组织了西安民间公祭报界宗师张季鸾逝世70周年活动。同年,董委员又策划组织了陕西社会各界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和纪念杨虎城将军殉国60周年活动,向区政协提交了《对杨虎城纪念馆重新进行布展》的提案。2011年,杨虎城纪念馆重新修建和布展。

    朱子桥将军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慈善家,是辛亥革命先烈之一。在1928年至1930年陕西连续3年大旱,朱子桥动员各地“三元钱救一命”。他亲赴陕西视察,去东北募集钱币百万元,粮食16万担。1938年,日寇大举侵略,灾民大量流入陕西,朱亲自主持创办了著名的黄龙山垦区,安置灾民5万人。因积劳成疾,朱子桥逝于西安灾童院,安葬于长安,万人扶灵。2014年3月11日,是朱子桥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日。董委员被朱子桥的慈善壮举所感动,于今年3月向长安区慈善会递交了《关于举办慈善将军朱子桥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策划方案》,并着手修缮朱将军陵园。在资金未落实的情况下,他先垫资11万元,与修建方签定了施工合同。朱将军墓园现已开始修建。董委员认为: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朱子桥将军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我们要知道感恩,学会感恩,朱将军是最应受到感恩的人之一。

    座谈中,不少人在发问:董委员十几年如一日为柳青、为长眠在长安在辛亥革命先烈井勿幕、为慈善将军朱子桥、为张季鸾、为杨虎城将军和其旧部——十七路军将士在中条山英勇牺牲的陕西“冷娃”的英灵回归,做了那么多事情,慷慨解囊,他“图个啥”?董委员深情地回答:“为了呼唤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他在这些活动中找到了尊严和快乐。“他为尊严而活着”,和董委员有20年的交情的区政协常委谢鸣这样评价董委员。

     

    02 打捞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长安村史

     

    董颖夫在长安是一位文化人,他多年一直怀揣文学的梦想。上世纪70年代初,《西安日报·延风副刊》刊登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真实的故事》。随后,短篇小说《钢锭子和刃片子》《分家》《上任以后》《张老汉的心事》《秀秀》等佳作问世,尤其是《出墙花》里精明的生产队长,更是折射出他日后成为企业家的端倪。在那个年代,董颖夫50万字的作品中,已有多篇在省、市获奖。只是,他弟兄姐妹10人,生活艰难,父亲又不幸早逝,作为家中“顶门杠子”的他为了生存,为了自救,毅然忍痛离开了他酷爱的文学事业,下海办企业。经过20多年的商海拼搏,终于成功了。生活得到保证之后,董委员割舍不掉的仍然是他的文学梦,但这时他已经60岁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董委员看到,长安的不少村庄将消失。村史,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研究人类生存状况和演进的“活化石”,要进行抢救性采访、发掘、整理,使历史文明代代相传。这项工作,也是人民政协存史资政的重要方面,必须抓紧进行。

    2009年元月政协会上,董颖夫委员向区政协领导建议编写《长安百村》一书,获得了区政协的采纳和支持。由他几易其稿写出的《长安百村》编写方案获得通过,他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第一部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于是继续编写,每年一部。为了保证撰写质量,他又聘请省、市文史资料方面的专家、学者来长安召开座谈会,使得丛书的质量一部比一部好。2012年新一届政协领导班子十分重视《长安百村》的编写工作。截止2012年12月,《长安百村》共出版4部,编撰了463个行政村,将近占全区671个行政村的70%。全书200多万字,采用照片450余幅。

    《长安百村》编写历时4年时间,工程量浩大,倾注了董委员的大量心血和智慧,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书出版后供不应求,再版时特精印了500套,作为区上的礼品向有关方面和外宾赠阅。去年8月,《长安百村》被省政协评为“全省政协文史资料书”一等奖。

    2012年,区政协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徐树安主席更加重视文史工作,提出了编写《老长安》系列丛书,由杨育民副主席负责,董委员仍被委以重任,担任该丛书主编。董委员提出了编写丛书的十几条意见、方案,区政协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丛书第一部已经付印。

     

    03 无愧政协委员的荣誉

     

    董委员是长安区政协连任5届的委员,资格最老,年龄最大。长安区政协学习提案委主任李府战十分感慨地说:“一般委员年齡到了55岁就到站了,而董委员被区政协一再提名留任,可见董委员在长安人心中的威信和作用。”

    董委员提了100多件提案和建议,80%被采纳,他所提的提案内容广泛,涉及面广,有长安发展战略方面的精辟之策,也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城乡建设、生态建设和民生方面的细微之论,大到战略方针,小到一条路名,一座桥,无不充满激情、智慧、思辨和责任。

    他在提案中的不少事例,已在《一个基层委员的参政情怀》中作了报到。时过3年,董委员又做了哪些事?

    长安区政协提案委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董委员在长安区政协十二届五次、十三届一次、二次会议以来提交提案及办理情况的汇报总表,我们数了一下,共20件,还有已经印发的专题调研报告3份,这些提案和专题调研,大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大都被采纳和落实。

    在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董委员就长安文化建设谈了几点建议,所提的几点建议会后作为提案交由各方承办,效果很好,为长安区“三馆一中心”、长安文化广场、5所中心文化站的建成发挥了“献智”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街道名称、小区名称进行了更名。该提案获政协优秀提案奖。

    长安区委书记聂仲秋在“关于长安进行柳青文化品牌建设”和“关于在区行政中心挂‘四大班子’牌子的提案”等7件提案上批示:“提案非常好,很有针对性……这些提案既是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点,又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工和中急需解决的难点……各级,各部门应积极承办,切实负起责任,专题研究调查,提出解决方案,加快推进落实,务求取得实效。”区委副书记王福林亲自督办,区四大班子的牌子挂起来了。区长杨建强在董委员提出的“关于长安生态建设的几点建议”等8件提案上也做了类似的批示,常务副区长仵江专门督办,召开了两次督办会议,由于“建议”涉及方面多,区政府召集发改委、水务局、林业局、市容园林局、环保局等6家单位分别就提案所涉及的事项认真办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04乐善好施为乡里

     


    首页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评论:再读“南董北曹”(雷涛)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