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记忆》专集全章节
一个身在最基层的委员,却能不负使命,对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加小企业经营者,却能将一件件事关长安区发展大计的提案摆在决策者的案头,并促其落到实处,产生很好的效益;一个对自己吝啬,却能处处替别人着想的人,在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扩街修路、教育办学等事项上,样样走在前面,慷慨解囊;一个经历坎坷、饱受磨难的人,却不向厄运低头,笑对人生,坚强而努力。他,就是长安区政协委员董颖夫。
连任4届政协委员的人屈指可数。董颖夫连续4届当选为长安区政协委员,近20年来提交提案和建议逾百件(条),在“多产”的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提案的“优产”,80%的提案被采纳落实,不少提案在长安区产生了重大影响,连年成为优秀提案的获得者。在长安文化界、经济界的圈子里,人们称他为“长安的诸葛亮”“长安的智多星”等等,佳冠多多,美誉连连。
01 为长安区树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董颖夫委员提案建议内容广泛,涉及面广,有长安发展战略方面的精妙之策,也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城乡建设方面的独到之言,还有民生、教育、交通等方面的细微之论,大到战略方针,小到一条路、一座桥、一处橱窗,无不充满他的热情、智慧和责任。而最具有影响、耗费他巨大心血和精力的,要数“柳青文化”品牌建设这件事了。
董委员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发展,文化是最终制高点。著名作家柳青在长安生活了14年,写出了文学巨著《创业史》,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柳青1978年逝世后部分骨灰安放在长安皇甫神禾原畔,永远和长安人民在一起,这是柳青留给长安人民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
但到了柳青去世18年后的1996年,时过境迁,坟头荒芜,令人痛心。董委员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办厂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当即决定出资2万多元征得2亩多地修建柳青墓园,在时任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和时任长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姚远、成德奇、县政府办及皇甫地区干部群众的支持下,为柳青墓园砌了围墙,这才使柳青墓保留了下来。当时,他还计划修建柳青纪念馆,塑柳青像等活动,但因故难以进行,这一拖就是10年。
“人想干一件事,没干成,总是耿耿于怀,我当了区政协委员后,每逢有机会,我总要为此事建言献策,狠说几句。”董颖夫告诉记者,自己的执着源于对柳青的敬仰和对文学的热爱。
生于长安的董颖夫从小酷爱文学,上初中时,语文课本中《梁生宝买稻种》一课,使他从此与柳青和《创业史》结缘。《创业史》给董颖夫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蛤蟆滩上那些让他觉得亲切、感人的庄稼人的故事,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创业史》中描述的人物和故事令他如痴如醉,他为这部书深深地倾倒,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每读一遍就有新的体会。再读,体会更深,他对柳青愈加敬仰。后来,自己学着写小说、故事等文学作品,竟然有50余万字的作品在省、市、县报刊上发表,省、市、县多次奖励,获得了省文化厅授予的群众文化先进个人称号。
2006年,董颖夫认为,随着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有所提升,再不是10年前了,他想以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活动为契机,进行柳青文化品牌建设,共设计了9项系列活动:召开纪念大会;建设柳青广场;树立柳青雕像;设立省级规格的“柳青文学奖”;重修柳青墓园、在《西安晚报》上开设纪念征文活动、成立柳青文学研究会;建立文学创作基地;建立柳青纪念馆。
他将自己的想法向陈忠实、雷涛、邢小利、王旭东等好友全盘托出,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好友很支持他,他连夜拿出策划活动方案,第二天面递现任长安区政协主席成德奇,长安区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王作兆等人,并恳切表示:“我把柳青这件事作为我后半辈子的一件大事来搞,请你们支持。”董颖夫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他们,他们表示:“现在搞这件事情的条件已经具备,你是政协委员,以提案的方式提出,我们共同搞。”在当年的长安区人大、政协两会上,他将举行纪念柳青90周年系列活动的提案向委员们作了通报,立即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70余名委员当场签名,签名人数之多,热情之高,在长安区政协史上实属空前。他又将内容相同的提案交给区人大代表付合理等人,又得到了30余名人大代表的联名建议,“两会”互动,百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在区两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得人心者提案成”。
区“两会”刚一结束,他就出资2万元,策划组织召开了“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策划会”,区四大班子领导到会给予有力支持。时任长安区委书记钱引安听完汇报后明确表示:“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们一定要搞好。”春节过后,纪念柳青90周年各项活动加紧推进。长安区委在常委会上决定:举办纪念柳青90周年系列活动,并同意设立柳青文学奖。当年3月初,征文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西安顿时间掀起了一股“柳青热”。为了确保活动能够正常开展,董颖夫先交给长安区文联1万元文学奖捐款,作为活动经费,同时他向区上表示,他先捐10万元,如果筹集不到100万元,他愿意包底。
当年,首届柳青文学奖入围作品新闻发布会在长安区常宁宫如期举行。同年6月,区委决定纪念活动为两天。召开千人纪念大会,宣布柳青文学奖基金会成立,表彰柳青文学奖捐资人员,向首届柳青文学奖获奖作品和作者颁奖,为柳青广场举行奠基仪式。
自柳青文学奖捐款启动以来,董颖夫首先带头捐款1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共收到捐赠117万元。柳青文学奖按照集资管理办法,资金不封顶,仍将继续,利息做奖金,逐步向全市、全省和全国开展,形成大的品牌。
如今在长安,柳青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每每回想起这一切,董颖夫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感慨:一个人民作家以他大写的人生创造了文学的辉煌,而他诞辰90周年的纪念活动既是大家对大师的景仰、追忆和感怀,也是人文精神在长安大地的充分彰显。柳青文学奖是大家设立的,是代表长安人民设立的,柳青雕像和广场是人民感情的表达,柳青生前深爱着长安人民,长安人民用这些方式纪念他,深深地怀念着这位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人民作家。
如今,董颖夫经常有事没事总要到柳青广场去转一转,坐一坐。望着松柏苍郁鲜花绵簇的宽阔的广场和坐落在广场南侧3米高的柳青雕像,一代作家的风貌总能让董颖夫感到踏实而坚定,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这种满足感过后,他又觉得还有许多事没有做,有的还没有做好,自己常为此不安和焦虑。
他自加压力,力求将柳青文化品牌朝着细微、精到、深厚、博大的方向去做。2010年政协会上,他又提出了建立柳青墓园长效管理机制的提案。从2008年至今,又主编柳青文学研究会综合性季刊《秦岭》,已出刊10期,为研究柳青和刊发文学作品开辟了阵地。此刊在全省评价甚高。
今年4月以来,陕西省省级文学大奖——第二届柳青文学奖评选活动已经开展。参评作品100余部,许多名家积极参评,盛况空前。柳青文学奖已成为陕西作家追崇的文学奖项,在全国知名度颇高,对推动陕西文学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著名评论家、作家何西来、阎纲、张契、白描等给予高度评价。
为建设柳青文化品牌,他从1996年做起,至今已努力了14个年头,他付出了许多,也丢掉了许多。从2005年至今,整整6年,他没做一项工程,尽忙活了柳青这件事。
陈忠实在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说:“董颖夫和长安人民对柳青的这种感情,令我感动。”
贾平凹在2008年清明祭扫柳青墓时激情地说:“陕西知名的作家都来了,我们在柳青墓前唱响陕西文学的集结号。”
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深有感触地表示:“董颖夫为陕西文学界办了一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
02 唤醒一条沉睡的河流
长安区政协主席成德奇同志告诉记者,董颖夫委员另一个有影响的提案是《关于提出沣河流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提案。
沣河属渭河水系,是长安区境内最大的河流,主水系源于秦岭北侧长安沣峪鸡窝子以南,流经长安20多个街办、乡镇,于长安王寺街办北入咸阳市秦都区渭河,全长70.5千米,其中在长安区境内61.8千米,沣河水系上游的支流有源自秦岭北麓的高冠河、太平河、潏河、小峪河、大峪河、滈河、金沙河等河流,沣河水系在长安区境内流域面积1460平方千米。董委员调查的资料是:全区水资源总量61682万立方米,1990年人均占有水量736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董委员生于沣水之滨的长安区马王镇,青年时期参加过大峪水库、石砭峪水库和沣河自动闸工程建设,近年来曾跟随过市、县水利方面的专家多次实地考查,对沣河充满着感情,常常关注着沣河水系的综合治理。董委员在提案中写到:沣河是长安人民的母亲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起码基础,水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资源,水也是一个地方灵气的画龙之“睛”。地不在大,有水则灵,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誉,沣、滈、潏、流经长安,青山绿水是长安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长安吸引客商的最大磁石,在久旱缺雨的大西北,难得地处秦岭北麓的长安有这么一片“江南”。在提案中,董委员尖锐地指出了沣河生态被破坏的现状:“加快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周边生态的严重破坏,城市建设在沣河和上游支流河床及河床两侧大量开采沙石,使河床下降了3-8米。有的地方更深,河面变窄,河床的下落迫使河水下降,也使流域周边的地下水急骤下降,过去沣河两岸的机井只打6-10米,低洼的地方挖一个坑就是水,现在机井要打到60-100米,形成深井深度竞赛。去沣河水系上游各支流流域遍种稻子,现在因缺水而改种小麦、玉米了,昔日的“小江南”只留在美好的记忆中。现在长安地表已无湖,无湿地,地下水层日益陡降”。董委员在提案中疾声呼吁“重视长安沣河水系‘水’的建设(即生态建设)是沣河流域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刻不容缓!”“有大水才能显出自然魅力,有大水才能吸引大商,有大水才能数十倍地提升沿河两岸的土地利用价值”。他在提案中举例说:“西安浐灞生态园的建成,曲江池湖面的再现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有水资源就要利用,就要做足水文章”。
董委员在提案中提出了沣河水、林、路、堤综合治理的建议,他说:“建设西部强省西安率先发展的提出和西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为沣河流域的重新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长安将成为西安主城区的一部分,沣河和沣河水系的各支流将成为西安城区的城内河,在这一规划私下的指导下,沣河要建成绿色长廊成为景观河,旅游带,两岸将成为最具人居的长安经济发展的聚集区。”“长安要充分利用沣河水资源和地域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大水大绿,交通等硬件建设步伐,引进重大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
沣河流域的发展首屈一指是大水工程的建设。为此,他在提案中写到:“首先逐级拦水,蓄水成泊。秦岭主峰以北山峭坡徒,长安的河是季节河、情感河,降雨河水顿涨,水势汹涌;雨过河床见底,水落石出。因此,把水留下来,把水存起来是首务。留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以河床为库体,在河床修一批简易的滚水坝、橡胶坝,上千米,几百米一级,级级挽留,层层不舍,一条河十几个门槛,水也可以从容地流,水就能够蓄一部分,这样一则可以补充地下水,形成庞大的地下水库。二则蓄成大小水面,造出风景线,形成小气候。其次,沿河建湖,依河修库,形成大的水面,可以在水势较缓的地方凿土成池,堆土为堰,造出一系列人工湖泊。另外,开挖渔、荷塘,即兴养鱼种藕之利,又可见荷水泛波之景,水环河绕,银线串明珠,自成天趣,借水之势做长安山水文章,必显魅力。
早在新长安战略实施纲要(草案)和长安十一五规划(草案)进行讨论的时候,在长安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座谈会上,董委员就提出了沣河综合治理的建议,在沣河上修几座橡胶坝的建议被写进了《实施纲要》。2007年在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董颖夫委员提出了《关于沣河流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提案》,区委办公室(2007)2号函作了答复。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他向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班子又提出了这一提案。2008年3月18日他把提案再次补充写成了5000余字的《沣河流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题纲》,提交给区政协和有关承办单位。区政协专门为此组织了沣河综合治理的视察活动,从沣河的源头,经三河口、梁家滩、马王、高桥、严家渠等处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召开了研讨会。接着,区政府还专门为此召开了“水与旅游”专题座谈会。时任区长汪文展和未外出的副区长全部参加。听完董委员的建议后,汪文展当会表示:“董委员所提的建议很有远见,很重大,也切实可行。区上在2010年着手沣河和大水工程建设。”会后,汪区长在春节前专门招待了董委员,感谢他对长安发展的建言献策。2009年,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专程视察沣河治理并召开市政府会议,确定了沣河综合治理的重大决策,计划投资60亿元,初步设计在太平口、梁家滩、马王、严家渠等处设橡胶坝,蓄水成湖,进行沣河堤、水、林、路的综合治理。今年元月20日,长安区委书记吕健又专程再一次考察沣河,指出:“沣河是长安人民的珍贵资源,沣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对长安西部生态、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区有关部门要牢牢把握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思想上、认识上坚决和市、区决策同步”。今年9月,长安区投资5000万元,举行了沣河治理第一阶段的开工仪式。2009年12月,西安沣渭新区宣告成立,沣河下游已列入沣渭新区主城区规划和建设之中。
董委员为沣河治理的建言献策终有结果。长安区政协,长安区发改委和各有关部门的朋友们,沿河两岸群众奔走相告,迎接造福长安人民的这一重大工程的全面启动。
03 当区域发展的智力推手
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也波及到了长安,许多企业因资金短缺举步艰难。为了尽快促进长安区经济的复苏,在长安区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上,董委员提交了《关于应对金融危机,长安区应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保增长,促发展》的提案。在提案中,他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危机对长安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他建议:由区政府办,区发改委牵头,组织有关方面进行调研,并梳理中央、省、市、出台的应对政策,结合长安的实际,逐项落实,并出台长安区的政策,扶持企业,刺激市场,保增长,促发展。长安区政府迅速组成专门班子,调研、梳理起草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的文件,并聘请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为文件把关,制定出台了7份文件。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钱虎威在区政协召开的经济界,工商联界委员参加的7个文件通报会上通报了吸取委员建议和起草7个文件的过程。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评论:再读“南董北曹”(雷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