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社区帮找回遗失物品 八旬老人…
    • 政协长安区文化艺术界委员工…
    • 普法宣传进社区 让法律服务与…
    • 西安市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讲…
    • 双节氛围渐浓 社区活动传递节…
    • 理性看待“长安中考并轨”传…
    • 长安区中招与城六区并轨?趋…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正文内容

    《平民的记忆》专集全章节

    作者:董颖夫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0日 点击数:
    一、重操建筑

     

     

    01 抉  择

     

    纸厂不能干了,面临着二次创业的抉择,我深深地陷入了思考:

    改革开放初期是短缺经济阶段,“十五小”企业应运而生。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几乎做啥都赚钱。有人在谈体会时说:“那时候,只要你胆大、能整、有钱,啥事都能干成。”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但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已经显现出来:企业经营大浪淘沙,优胜淘劣,高污染、高耗能、高成本的,尤其是不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粗放型经营企业及产品将会被逐步淘汰出局。

    这些短命的没有广阔前景的行业,我不想干,也不能干。对于高科技企业,我鞭长莫及,也不敢奢望。这一般要做巨额投资,要有高智商的经营者,这些条件我不具备。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投资方式的时代,是钱生钱、钱变钱的时代。谁有钱,谁就能挣钱。谁越有钱,谁就越能挣钱。我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我只能选择适合我的行业。

    这时,我已年过五十。话说“五十而知天命”,我从来不信命,也不想退缩。但这个年岁折腾不起了。我想来想去,做出了选择,还是干老本行——建筑。干自己熟悉、懂行的事。再说,跟我在纸厂干了十来年的职工,他们都需要一个饭碗,在建筑行业,他们可以跟着我继续干。这个时候,我没有光考虑自己,还要想着大家。纸厂不能干了,我们就一起干建筑;纸厂的门关死了,我们就再打开一扇生门。

     

    02 承包工程

     

    1998年至2018年的二十年间,我重新从事建筑业,当着“包工头”,先后承包了西安市四十一中、二十五中教工宿舍楼、西安市市容局办公楼、西安市一中教办楼、陕西省税务学校住宅楼、钼业公司金堆城小区住宅楼、长安嘉华小区住宅楼、长安春天花园、京科花园住宅楼、长安文教项目等一批建筑工程。

    每项工程从承包到交工,一般需要1—2年时间。完工后,催要拖欠的工程款是我最头疼的事,有的工程款拖欠长达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搞建筑也是资本运作,要有相当的垫资能力。大型工程项目,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就不能搞,因为工程都需要垫资才能运营。

    我开始承包工程时,大多是和朋友联合施工。办纸厂这十年,也是我离开建筑业的十年,建筑工艺、技术和施工方式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我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工程承包下来后,就要抓紧组织施工,工序流程一般为:处理地基,大都是土方工程,脏土开挖外运,灰土回填基础,混凝土垫层,也有桩基础。土方回填工程做到正负0为一个阶段,正负0以上为主体,分砖混和框架两种结构。结构不一样,施工方法也不一样,都严格按工程规范和图纸施工。主体施工和水、电、气、消防安装同步进行,主体封顶为一个阶段。业内人士说,主体完工是完工一半,以后工序和项目比较繁杂,要进行内、外粉,保温处理,要进行屋顶处理和防水渗漏处理,要进行装饰、装修、门套安装、贴瓷及地面处理,还包括室外工程、上下水安装工程等,直至工程验收交付。每项工程大体工序都是这样,大同小异。工程一个接一个,工作流程也周而复始。

    工程交工以后即进入工程结算阶段,工程进行中有变更和签证。先进行决算、审计,往往工程干一年,决算和讨要工程款得一年甚至几年时间,有同行说“在工地上人称老板,要钱时我们是孙子”。

    1995年,我的同学王晓从陕北吴起县剧团调回长安县,被长安县建设局任命为长安建筑开发集团公司总经理。当时的集团公司钱无一分,房无一间,人无一人,仅有一枚公章。他招兵买马,把14个乡镇级的建筑公司收编于县集团公司名下。我把好友郭杜建筑公司的陈学正、陈仓正、周博学等人推荐到县建筑开发集团公司壮大其力量。2000年,我被任命为长安建筑开发集团公司副经理兼西京分公司经理,并取得了二级项目经理证。

    由于工程需要,我也吃“过水面”——干二包、三包工程,也曾挂靠过西安西京城建总公司(原沣西建筑队)、陕西钼业公司建筑公司、西安城建集团总公司、西安建筑总公司等建筑企业,以其项目部的身份来承揽工程。

     

     

    二、见证和感受

     

     

    这里要讲的,是我过去干建筑的一些经历。沣西公社建筑队在1976年成立时,是由长安县计委城建科审批的。当时,县上没有城建局,农民进城搞副业,必须经过县计委批准,否则就有资本主义倾向,是破坏计划经济、重副轻农的行为。我们这个建筑队成立时,是一套人马挂两块牌子,一块是沣西公社农田基建专业队,另一块是沣西公社建筑队。之所以建立这样的队伍,是为了解决水库维护资金不足的问题,这当时在全县是首创。我们这是走企业化经营的路子,也是迫不得已被时势逼出来的。

     

    01 见证建筑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政策放开了,当时几乎什么活都能干。我们最初进城,在西安大华纺织厂挑土方,给大公司提供劳务,慢慢地从提供劳务发展到承包工程,从包工不包料发展到包工包料(即从小包到大包),从包砖混工程发展到框架工程,从多层建筑到高层建筑。变化非常快,建筑工程工艺、技术、规范都在迅速改进和提高,一步步发展,一步步提高。

    承包到工程后,首先要成立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经理之下,配备有工长、技术员、质量员、收料员、安全员、资料员、采购员、预算员、财会人员、机械操作等人员。比较大的工程,设有几名工长和技术员共同负责,以确保工程质量。

    组织工程施工时,要选好劳务队,分小段包工(即分部、分项承包)和大包(也叫全包)按平方米计价,完工结算,农民工工资绝对不能拖欠,即就是甲方推迟付款,自己也要想方设法按合同约定付清。

    我们承包的工程多了,就成立几个项目部,分工负责,各负其责。

    在改革开放前,长安县只有一家集体建筑企业,他们的职工吃商品粮,领工资,是为长安第一建筑工程公司。长安第二建筑公司是统领乡镇一级的建筑公司,归社队企业局领导,后来归口管理,建筑业统归长安县建设局领导,这时全县已有几十家建筑企业,以民营为主。

    国家对建筑业归口建设部和各省市的建设行政部门管理,制定颁布了一整套法律法规和条例,对建设单位、地质勘察、工程设计、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质检部门等都有严格的管理要求。对建筑企业实行资质认证,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资质等级。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一般为特级,省市国有企业一般为一级,长安县大部分建筑企业资质为二级。五龙建筑公司、长安建筑开发集团公司后来升为一级,对其职工也评职称和资质,持证上岗。工程实行招投标和监理监督制度,有对应资质才有资格投标。对房地产企业根据其业绩情况也评定资质。

    有的包工头十几年艰苦创业,实力壮大之时干起了房地产,征地盖房售房,干得风生水起,十几年下来终成为一方“诸侯”,如曹振凯、张忠昌、付合理、赵养乾、兰喜吉、伍汉平、柏茂义、张耀琪、陈仓正等,这些人都是从建筑业起步,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当然也有少数人干赔了,结局不太好。这些成功的建筑企业,要和国家级、省级的建筑企业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现在,我们同时代搞建筑的大多数人如今都上了年龄,有的收摊不干了,有的传给了下一代,有的干脆转行干别的了。

     

    02 建筑市场农民工

     

    市场经济背景下,催生了适应建筑市场的各种劳务公司(队伍),他们专业性强,技术熟练,组织管理严密又形式多样,有钢筋混凝土工、支模工、砌砖工、水电工、装饰装修工、粉刷工、架子工、机械工等,其与各大公司和项目部签订劳务合同承包工程。这些人大部分是农民工队伍中的技术人员,往往是外省一个地区或一个乡镇一个村组成的民工群体,他们相互合作时间长,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从而形成了非常牢固和信任的关系,彼此依托、协作、帮衬,抱团取暖。他们是城市农民工中的最大群体。

    劳作或休息时,从细微处观察,他们可能是夫妻、父子或是亲戚搭帮组合。若是夫妻上阵,男的砌砖,女的递砖供灰浆;男的抹灰,女的在脚手架下供灰;女的绑扎钢筋,男的做支模工。以上种种情形,工地上比比皆是。他们盼着发工资,供养在老家上学的孩子和老人,他们常惦记的事是老人身体的安康。在中国建筑劳务组织中,这大概是一种特有的工种组合的最佳形式。为了挣钱,他们冒严寒战酷暑,起早贪黑不避风雨,风里雨里攀高下低,不计甘苦辛苦打拼,他们身上特别的吃苦精神时常让我感动万分。基于此,运营资金上再紧张,我都要想办法给他们按时足额支付工程款。因为一看到他们,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童年、少年时打工的情形,吃苦劳动的经历把我和农民工的情感连在一起,感同身受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城市的繁华隐没了建设者的艰辛,一座座建筑、一片片小区都在他们辛勤劳动的过程中诞生。他们用汗水和心血,为他人建造了亮丽的家园。甚或,他们在离开工地以后,再也没有看过一眼这些建筑,转身一别竟成了永远。

    居住在城市人们,应该记住他们!

     

    03说“鸡”

     

    那一年,长安建筑开发集团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领导讲完话后,请我上台发言,会上应说的领导们都讲了,那我说什么呢?我爱好文学,就壮着胆子,结合我承包工程的实际,向大家敞开胸怀,将多年在建筑行业的感受一吐为快,下文是当时即兴发言后补记的发言稿:

     

    说“鸡”

    ——在长安建筑开发集团公司年终总结会上的发言

     

    今天,时值年终,辞旧迎新,表彰先进,总结工作。公司让我上台说一段话,说什么呢?该讲的领导都讲了。思考再三,盛情难辞,就给大家来一段说“鸡”,权当送给大家新春的礼物吧。

    说“鸡”就是“鸡”说。

    在座的大都是全县建筑业界的项目经理,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俗一点说大都是“包工头”,这属于民营经济范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渡的今天,我们这些最先吃螃蟹,最先走向商海,最先在伟大的变革中冲杀未来的冲浪儿、试水者,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老总或者项目经理。我们这些人是鸡的命。鸡的命就是刨着吃的命,看一下我们的履历:最早大都是属于生产队“十大匠”里的木匠、泥水匠,也有在大的国营建筑公司里面当民工而逐步锻打出来的钢筋工、混凝土工及技术人员。这些人里,不少人背景不好,多属于“黑五类”家庭的子女,不能当工人、当兵、当干部,往往被挤到了学一门技术谋生的道路上。我们不是国营大公司有政府部门给活,我们全靠自己在市场上找活,抓活,抢活。自找米下锅,给大公司拉下手,甚或吃人家的“过水面”,被人戏称为“干二包”的。这是我们民营建筑业最大的一个特征,也是鸡的一大特征。

    有的同志会问了,有的人一年活不断,有的却吃了今天没明天,是啥原因呢?根据我这几年的实践和观察,我劝大家都当母鸡(会场的人大笑)。大家都不要笑,这句话对男同胞不礼貌了,然而这的确是“鸡”的第二大特点。你看:当你杀了母鸡开肚观之,那肚子里的大蛋、二蛋、三蛋以至碎沫沫蛋一串串,有的快出粪门,有的即将孕育成形。这就是说,我们不光要看到母鸡在窝里天天下蛋,更要看到母鸡(乙方)用更多的时间和公鸡(甲方)在室外觅食,不断地交配怀蛋。

    鸡要多交配、多怀蛋、多下蛋,就要有足够和充分的营养。鸡从不挑


    首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评论:再读“南董北曹”(雷涛)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