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埙缘(郭沛军)
很早的时候,我就听说过埙。在那本小说里也看到过,但不曾见过。
大概在2000年,随旅行团到宁夏去旅游。在西部影城的一个小摊点上,看见一个陶瓷材质的工艺品。黄色的,型似桃核,上有小孔六个,出于好奇问了一句,这是什么?摊主道,埙。我寻找已久的埙,终于在异地他乡找到了,掏了28元买了,爱不释手。回来之后,反复地吹,总是吹不出一个调调。无奈,只好放到一旁,不再动了。
在我的记忆中,埙,应该起源于东郊半坡文化,是远古祖人的一种乐器。半坡历史博物馆就有,埙的历史太悠久了。经我多方查找资料,才知道,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距今约六千年。
我是比较喜欢乐器的,像笛子、箫、口琴,二胡、三弦都会,但却属于那种啥都会,啥都不精的那种人,虽然不精,可有股热爱的劲。当然,埙,就成了我魂牵梦绕,想要寻找的目标了。很想学会这个古老的乐器,
当时,周围的朋友大多也不甚了解埙,也无多少人喜欢乐器。一个朋友在书院门里练书法,装裱字画,闲时到书院门去看朋友,顺便转了一圈,在街上,忽然有一个“天大的”发现,书院门里一家有店铺卖埙,原来,埙,就在身边呀!后来才知道,埙,源于西安,西安当然就有卖埙的,还真成了石头往山里背。
一次在大雁塔附近闲转,就听到一个泥娃娃哨子般的声音,甚是沁心。一路寻音过去,在大雁塔墙外的一个小店门口,店主在吹着一个黑色的埙,吹的是《少林寺》的主题曲。货架上摆的满满的,主要是埙和玉石手镯等小物件。上一次,在书院门没买,有些后悔。今天看到埙真正能吹奏,即使每个埙要价40元,咬咬牙,买了一个,店主精心挑选了一个六孔的,还送了一张指法图,如获至宝。回家之后,就迫不及待的练了起来,虽能吹响,却不成律,主要是缺乏指导。
因工作关系,认识了陕西埙乐协会秘书长左明心老师。在一次闲聊的时候,左老师得知,我对埙认识的较早时,竟称我为老师,其谨慎之言让人敬佩。虽然我识埙早,但没有他更懂埙、爱埙、奏埙,只能算是肤浅了。我很佩服他的执着,用埙“吹”出一番天地。特别是在陕西的文坛巨匠陈忠实先生去世后,他带着埙为先生送行,这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
去年,女儿去西安逛,竟然也买回来一个埙,当时我还比较惊奇,有时,她也拿出来吹奏一番。
这就是与埙的一个缘份吧!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洨河,我深爱的河(郭沛军)
- 下一篇:散文:相守南山(郭沛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