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两个母亲的五月节(王小虎)
麦子上场,大麦杏黄了的时候,五月节就到了。
在我小的时候,农村人日子都过得比较紧巴,但对四时八节却看得很至重。五月节来了,不管收庄稼再忙,过节都是雷打不动,提前就开始张罗了。我妈早早从药铺买来香药,在针线笸篮儿翻出碎片片花布,戴上老花镜开始搐香包。等我从外边逛一圈回来,那些本来要扔的下脚料,在她手里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桃子和活灵活现的小兔子、小青蛙……。我妈从中挑出一个大点的桃子香包,给我挂在胸前衣服的纽扣上。这个挑子香包是扁型的,用粉色和浅绿色两种颜色的布做成,提手是丝线拧成的细绳,两边飘着五彩的穗子。她说天气热了毒虫虫多,戴上香包可以避毒虫虫咬伤。我不知道我妈说的是真是假,但我确实闻到香包散发出很冲的香味,想来毒虫虫可能害怕这种味道吧。到了五月节这天,我妈一大早起来就去街上买油糕了。因为那时不像现在市场开放卖啥的都有,当时整条街就是一家合作食堂卖油糕,去迟了就买不上。我妈五毛钱买了十个油糕,这要放现在可能觉得寒酸,可那时却是很奢侈了。到了中午本来是要吃粽子的,但我妈不会用手缚,就只好用糯米蒸甜饭或甑糕。这在现在看来比较奢侈的吃食,那时却是很简单的。因为村上每年栽稻子的时候,都要留一两亩地种糯稻。到时候每家都会分上三五斤糯米,所以家家户户不缺这个东西。
等我成人有了工作就离开了家乡,在外头结婚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时候母亲却去世了。可是,每年到了五月节还是有人惦记着,那就是我的丈母娘。她嘴上经常吊着一句口头禅,就是“穷年穷月不能穷节”。所以每每临近五月节,她都要三番五次地反复叮咛不要在外头买粽子,说商场的东西又贵又不好吃,要吃粽子咱自己缚。因为我们那里地处川道,潏河滩的不少地方都生长着野芦苇,苇叶就是最好的粽叶,所以不缺原材料。她脚下很勤快,离五月节还有十几天就开始采粽叶了。已经入夏的天气很大,丈母娘拿一条蛇皮袋子,钻进闷热的苇丛里就开始采苇叶。采下来的苇叶还不能乱放,一定要一片一片叠起来,这样叶子就不会翻卷。等她从苇丛里出来,头上已满是汗水,胳膊和脸上也布满了苇叶的划痕,可口袋里已经是满满的码得整整齐齐的苇叶了。她把采到的苇叶拿回去涮洗干净,晒干后便存放起来。等到五月节的前一天,丈母娘就开始泡米缚粽子了。她的手很快,不到一个小时就能缚几十个粽子。然后便把缚好的粽子放进大锅里,上面压上甑箅砖头就架火开始煮了。这是个比较费时的事情,要煮上两个多小时并焖一整夜才能熟透。等到五月节当天的早上,我们还没起床,丈母娘就按门铃了。进了门不管我们洗脸不洗脸,就催促着让趁热快吃粽子。不过丈母娘缚的粽子确实与众不同,它不但个大而且很甜,还有苇叶浓浓的清香,咬着筋道弹牙非常好吃。我们吃的时候,丈母娘没有吃,她坐在一旁看我们吃。这时,她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幸福和满足,让人有大鸟衔虫回来喂小雏的感觉,我非常感动。
现在,一到艾叶飘香,野苇长起的时候,我就想起两位母亲的节日接力,就想起她们的香包和粽子。有时候,娃们认为她舅家奶年龄大了,让我劝劝不要再动手缚粽子了。但我觉得,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粽子,而是母亲对儿女的一片心意,更是对传统节日的尊崇和敬畏。如果不让她动手缚粽子,可能会委屈老人的心,也会让节日变了味道。如今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粽子琳琅满目、包装精美,但商品味很浓。这些粽子吃到嘴里味觉上也不习惯,总感到不如自家缚的粽子好吃。所以,我仍期待着五月节大早上门铃响起,丈母娘送来热腾腾的粽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节日的喜悦,这应该是最美好的事情。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我的秦腔情缘(王小虎)
- 下一篇:散文:家里的菜园子(王小虎)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