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秦人,关于秦岭的断想
于我心中,秦岭一直是道坎。巍巍乎雄踞,畏不敢近。
幼时闻南山,多神秘,多憧憬。倏忽成人,愈发怯弱,高山仰止,岂容肤浅与亵渎?曾有心时,痴迷《史记》《三国志》诸种,遥望秦岭,总觉博大深邃,未敢触及。偶有数次,深入秦岭腹地,诚惶诚恐,盘算着一种心境与积累之后,或可涉足探究。
日子在不断自我调整中前行,伴随着浮躁和茫然,《秦岭文化地理书系》闯入枯燥已久的生活。喜不自胜,爱不释手。似论文,却比散文通俗富有文采;似散文,却比论文精深严谨。
静夜,随着《天宝物华·秦岭自然地理概览》神驰:金庸武侠作品中的“还魂汤”,是否由秦岭北麓炎帝故里出产的生姜熬制而成?诗仙李白登上与自己“同名”的秦岭太白山后,又是怎样的豪放与痴狂?“太白无闲草”,遍布山中的640多种中草药,有多少被药王孙思邈在攀岩涉水中发现?秦岭深处,当大熊猫与金丝猴偶遇,是悠然自若抑或惊恐逃散,谁会怕谁多一些?韩愈登华山至苍龙岭南端,是怎样艰险的一条山径,使这位大文豪捶胸痛哭,抛绝命书于山下……
历史与文化往往带来窥秘式的趣味,牵引着求知的欲望走向纵深,思辨、剖析、甄究。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秦岭是长江支流和黄河支流的分水岭,是故,秦岭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触摸龙脉,便是触摸祖先的历史。
作为土生土长的秦人,轻轻触摸《终南幽境·秦岭人文地理与宗教》后,陷入一种自我迷失的状态——追溯秦人,也是一个融合了诸多民族的种群,而我的祖先是否纯粹的汉人呢?生于渭水河畔,逝于秦岭南山的秦王李世民,缘何将秦岭视作“灵山”,背后有着怎样传奇的历史故事?“伐薪烧炭南山中”,白居易诗中的《卖炭翁》,可是从长安太乙宫一路走来的老人?
逶迤纵横的秦岭深处,一条条古道曲径通幽,难以统计准确的数字,即便只限于北麓的72峪之间。无论是古时农家耕田取水的小径,抑或秦朝一统天下前的栈道,留给今人的,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田间暮归”图和“暗度陈仓”画。读罢这套丛书中的《道汇长安·秦岭古道文化地理之旅》和《神秀终南·秦岭北麓72峪撷胜》,震撼之情久久拂之不去。想起秦国名将王翦的一场战役,电影般,出现在秦岭的山石丛林间。
秦国的将士们悄然急行军,入峪穿涧,继而猫腰出现在秦岭深处的栈道上。栈道狭长,头顶悬垂的山石甚至不允许将士们将武器竖立而执。穿过漫长的栈道,豁然开朗处,鸟语花香,惊得各种动物四散。将士们有人就近采摘野果,有人找来柴火生火,继而卸下头盔取水拌面,遂置于头盔之内以火底攻,不时翻转面饼,如此循环,历史上最早的锅盔,或许便在这种情景下诞生于秦岭深处。
秦岭的文化与地理引领我们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碰撞的同时,更启迪着读者的心智。惊叹于作者渊博的素养,从远古传说到《诗经》《论语》,从历朝史实至诗歌宗教,从地理坐标到生态文化……宛如尽在囊中,探手则至,展示给读者一部活生生的百科典籍。全书行文典雅而不生涩,简练隽永而无赘累繁复,可谓篇篇美文佳作,令人叹为观止。
掩卷之际,想起发生在秦岭北麓一段错失的美妙爱情故事。唐时诗人崔护考进士未中,行至长安南庄,一位秀美的姑娘热情地接待了他,彼此留下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何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得不到的,往往显得弥足珍贵,以致流传千古,广为传颂。此多断想,却源于《秦岭文化地理书系》——得到后,才可拥有超越图书本身的妙曼与感知。
《道汇长安·秦岭古道文化地理之旅》,“秦岭文化地理书系”之一,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杂文)“六一”该送给孩子什么礼物
- 下一篇:(散文)甜瓜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