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六一”该送给孩子什么礼物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各种有关儿童的话题,显得十分热闹。而这其中,“送孩子什么节日礼物”、“孩子需要什么礼物”,又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不仅当事的家长、儿童十分关心在意,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审视对于这一话题的讨论、调查,并结合时下的现实,笔者以为,以下看似无形实际却无处不在的三种“礼物”,或许是今天的孩子最为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最该及时送出的。
首先是社会“安全”礼物。儿童玩具、服装、食品,这些都是家长们在儿童节容易想到、孩子们也非常乐于接受的几种礼物。但所有这些礼物的背后,显然又都有一个基本的底线要求,即“安全”。遗憾的是,这一基本的“安全”要求,却并不那么容易得到满足。最近据业内人士爆料,国产儿童玩具有两套标准,出口的标准很高、使用无毒无害原料,而国内使用的原料则包含“邻苯二甲酸酯和多种重金属”等有毒成分。国家质检总局日前抽查也显示,童鞋不合格率17.5%,童车不合格率20%,部分玩具产品被发现含有重金属铅和铬。
而从更广泛的社会保障角度来看,时下儿童所需的安全,又远不止上述这些,其他许多方面,如“儿童交通安全”、“儿童药品医疗安全”、“儿童信息安全”等等,同样也是非常缺乏而孩子又急需的。数据显示,交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儿童药物剂型占比不足2%,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
其二是精神“陪伴”礼物。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当前儿童的成长处境的话,我想,“孤单”或许最为恰当贴切。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今天的绝大多数儿童几乎没有可以作伴的兄弟姐妹,而在学校,作为应试教育压力最大的一代,他们虽有“同学”、却很难拥有充分意义上的“同玩”、“同伴”。另一方面,这一代儿童的父母们,大多往往或者是工作强度较大的城市工薪一族,或者是漂泊在外、让孩子“留守”家乡的进城农民工,“没时间陪孩子”几乎是他们共同的家庭生活处境。
而教育学家早就告诉我们,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尤其父母的切身陪伴、交流,实乃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教育元素。缺少或失去充足的“陪伴”,孩子的智力、心理、人格,便不可能得到真正健康的发育完善。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逾四成留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其三是身体“健康”礼物。近几十年来,虽然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吃喝温饱已不存在太大问题,但他们的身体素质却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不仅没提高,反而呈现下降趋势。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最近二十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率迅速增加、近视比例大幅上升……
显然,上述所有这些孩子急需的礼物,并不是一时就能送出的,更不是单靠家长自身的能力就能完全充分送出的,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一系列社会制度来实现,如完善事关儿童福祉的安全技术标准、加速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真正的素质教育体系,等等。(作者系评论员)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走进长安
- 下一篇:(散文)秦人,关于秦岭的断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