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孙柏虎的精神世界
孙柏虎是我的票友,我习惯叫他老孙。六十出头的年龄,退休赋闲在家,却是个大忙人。当然啦,他忙的是穿插在4、5个秦腔自乐班找乐子的事。操一把大提琴,把伴奏乐队的低音区底蕴搞得有声有色,还成了香饽饽,几个自乐班都在用他。说来也怪,祖籍山西芮城的他,在西安工作生活几十年,却被秦腔的佳酿熏得浑身都是秦人味,高挑的个子,瘦长的身子,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显得文文气气,总体感觉他是一个稳重干练,很有底蕴的人。唱起戏来那一副大气的架势,十足一个秦地传人。他现在正精神百倍的在秦腔自乐班的圈子里演绎着自己退休后的精神世界。
我佩服老孙的悟性,佩服他学东西特别快的灵气。人常说“年萧月笛当日琴,三年胡胡见不得人。”但老孙偏偏用不讲理的速度,在月把内学会了拉二胡给秦腔伴奏,你说神不神?!反正我是彻底的服了。随后,他一发不可收拾,掏了七百多元钱买了一把大提琴,没见怎么学就拿到自乐班伴奏了。记得他从2009年12月起才开始接触秦腔,由在莲湖公园拉板胡的老田引入票友圈,接着由拉板胡的高手老宋调教后,算是出道了。也就是说,他从莲湖公园自己的秦腔启蒙地出发,身背大提琴,活跃在西安的几个自乐班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问现在老孙的成绩是什么,套一句时髦的话说“那是相当的厉害”!陕西老年大学秦腔班有他活跃的身影,在男学员里也算佼佼者之一,可以说是
这就是我给大家讲的老孙,这就是那个在圈子里迅速蹿红的孙柏虎。别以为老孙就这些本事,那你就想错了,我还忘了提他那副古道热心肠呢。他有一架比较好的摄像机,几乎就是各个自乐班的公共财产了,今天给这家录制挂衣折子戏,明天又给那家戏班成立仪式庆典录像,忙得不亦乐乎。我受他的感染,就力所能及的把他录制好的视频发到“优酷网”或者“土豆网”上,来满足戏迷唱家的虚荣心。
老孙稳重大方,还有些冷幽默之灵气,和他在一起很是开心。在圈子里,他观察别人表演特点最准确,模仿起来也最逼真。某某的声腔特点适合唱什么行当,某某的动作形神兼备到啥个程度,某某使唤乐器时陶醉的个性动作等等,他都入木三分地铭记于胸,时不时的在闲谈中就会给你来个模仿秀,令人捧腹大笑,或者哑然失笑。怪不得他学什么都是那么快,因为他平时善于观察,这可能就叫“处处留心皆学问”吧。
是秦腔点燃了老孙的精气神之火,是他个人的幸事,也是西安几个自乐班的幸事。他的身影不断地穿插在几个班子间,一把大提琴走“天下”,结了好多善缘,交了好多朋友,赢得了票友的好口碑,也等于给自己修了好多条路。希望老孙的票友之路越走越宽,希望老孙的人缘戏缘越来越旺,更希望老孙每周八、九次的票友活动能给我们自乐班历炼出一个秦之声大叫板的冠军来!你还甭说,以现在老孙的发展势头,说不定那天这个冠军,就成了一个鲜活的事实摆在了你的面前,令你喜出望外的同时,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记得初认识老孙时,他还是一个体弱多病者,思想也比较郁闷,但是你看他现在的精神面貌,的确像换了一个人,别说精神焕发,就连气质风貌都有了潇洒倜傥的味道。这就是爱秦腔的功劳,这就是秦腔的魔力。有人可能还不信这是爱秦腔的结果,我也不想和你辩驳,我只想用一句话说说秦腔:要想懂得中国历史,你就去爱秦腔;要想提高文学水平,你就去爱秦腔;要想欣赏最有底蕴的音乐,你就去爱秦腔;要想今年十八明年十七,你就去爱秦腔。我们文中的主人公不就是尝到了秦腔的这些甜头才这么精气神十足的吗?这就是我的票友孙柏虎的精神世界,朋友,你难道不羡慕吗?
【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学会用“减法”生活
- 下一篇:(杂文)欲借陈平一个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