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为孝心“披红”
很小的时候,父亲常给我说,一个男孩,长大了在家要当孝子贤孙,在国更要成为忠臣良将。年近不惑回过头来仔细回味这短短的两句话,咀嚼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心里便生出许多感慨。就像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得那样,许多事情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当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年轻了!虽然为国尽忠便不能在家行孝,自古忠孝不两全。但对每一个军人来说,我们都在用孝心维系着与父母的血肉关系。
六年前,我的母亲走完了她82岁艰难的人生,永远地离我而去了。在送别母亲的葬礼上,我这个当兵的儿子居然受到陕西关中农村最庄重的礼遇:“披红”。当母亲的娘家掌门人——我的大表哥在激越的鼓号声中,把一条大红缎子被面斜披在我的身上时,我只觉得无话可说、无地自容、无言以对。只有跪在母亲的灵前放声大哭。我为自己没有对母亲尽到更多的孝心而难过、为亲人们为给孝心“披红”而感动,为失去世上最疼我最爱我的亲人而悲伤……
母亲本是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女人。她本来可以像众多的女性一样平静幸福地生活,可旧中国丑陋的恶习却偏偏地给她的人生强加了一双小脚,这双小脚伴随她痛苦地一路走过。母亲一辈子也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只是给世界上创造和挽救了许多生命,让人感动,让我留恋。她用孱弱的身躯、残疾的双脚奔波往来,苦苦操劳。为我的祖辈养老送终,为我们弟兄姐妹成家立业,在农村,能这样就应当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了。母亲还有一手针刺治病的绝活。一根普通的缝衣针到了她的手里就是一根救命的神针。那些刚过上温饱日子的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是找我母亲用土办法治疗,而且效果不错,因而村里的大人孩子都曾经是母亲的患者。母亲刚刚嫁到我家时,我的祖母英年早逝,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姑姑,是我的母亲像亲娘一样把她抚养成人。多少回母亲回娘家时,都是一手领着我的大哥,一手牵着我的姑姑,姑姑不把我母亲称为“嫂子”。我的母亲去世后,我六十多岁的老姑姑也和我的姐姐一样身穿孝服,在母亲的灵前哭得委婉伤恸,让吊唁的人们唏嘘不已。那年那月,父亲多在外少在家,清苦的日子全靠母亲一个人风里雨里苦苦支撑,再苦再累也没有压弯母亲的腰身,她咬紧牙关硬是挺了过来。还不到50岁的时候,艰难的岁月已经把她折磨得花容消褪。25年前,我参军时母亲并不同意,她舍不得让不满十八岁的我离她远去,但父亲却始终用“好男儿志在四方”支持我。刚到部队,我念母心切。因为自己从小到大与母亲形影不离,一下子分开了心里非常难受。父亲便把全家召集起来照了合影寄到部队。岁月就像一把刻刀,又在母亲苍桑的脸上添了几道皱纹。离家三个月,但母亲明显地老了许多。拿着没有我的“全家福”,我一个人躲在贺兰山深处的营区角落不停地流泪。从一开始离不开母亲,到如今已经与母亲骨肉分离二十多年。我常想,当一个男孩能明显地感到母亲苍老了,说明自己长大了、懂事了。当内心强烈的感恩冲动再不断地我提醒抓紧时间多多行孝时,我却人在军旅,只能把对母亲的思念深深地藏进心底。在此后漫长的军旅人生中,我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与日俱增,恋母情结和念母之心也成了我拼搏前行的无限动力。
孝心能够感动别人。对从军在外的人来说,家是永不打烊的客栈,父母是我征程中永不封冻的港湾。母亲说:“你是一个永远也飞不走的风筝,离地再高,也有妈在牵着线……”对家的依恋,其实就是对父母的依恋;思念亲人也就是就是牵挂母亲。这些感受在我为人夫为人父之后更有体会。我的妻子把儿子一手带大,即便我们俩人偶尔有点小磨擦,儿子也始终坚定地站在妈妈一边,还美其名曰“帮助弱者、保护弱势群体”。妻子深有体会地说,男人的恋母情结可能与生俱来。我想,孝子应当从小培养。有一年,我把母亲刚接到西安时,八岁的儿子对年迈的奶奶多少有点嫌弃。我和妻子都没有过多地指责他,只是尽自己所能让母亲过得开心点。吃饭时都先把母亲搀到饭桌上,把“头碗饭”双手捧给母亲。隔三差五陪着老人家逛一回商场,妻子也把母亲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日子久了,儿子跟着学会了。其实我是在向母亲尽孝的同时无意识给孩子作了示范。有一次我从外地回来,母亲向我夸着说,这孩子懂事了,上厕所时他搀我进去,把灯拉亮再关上门出来。你不在家他像你一样给我打水洗脸,端茶递饭。我听了以后特别高兴。小家伙后来在作文里写道:“爸妈的行动告诉我,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将来我长大了一定像他们孝敬奶奶一样对待他们。”我母亲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个笑容是我的儿子给他80高龄的奶奶搓手的镜头,是我和家人永远的宝贝。
孝心还是一张走遍天下的通行证。有一年春节,我把母亲接到西安过年。眼看到三十了,母亲突然提出要去西安城南的“寒窑”看一看。“寒窑”在关中一带非常有名,它来源于一部秦腔传统剧《五典坡》里面一个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寒窑”相传就是主人公王宝钏与当丞相的父亲“三击掌”后离家出走居住的地方。母亲一辈子都喜欢这出戏,对里面的人物也是耳熟能详。老人家八十高龄提出这个要求,再难我也得答应。我扶着她从小寨打车直奔城南。下车时,司机师傅却不收车费。他说,老人家能坐我的车也不容易,就当我也尽了一回孝心吧,我家也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我感动得直说谢谢。后来,母亲患脑血栓半身不遂,走过了一辈子坎坷的她再也不能走路了。我到商店买轮椅时,营业员告诉我普通的要卖600元而且只剩这一个了。我说,我母亲已经高龄、行动不便,要是能有带坐便器的轮椅就好了,能省去伺候的人许多劳动。服务员同志说,你这个当兵的心还挺细,我到库房给你找一个去,你给个进价就行了。搭乘回蓝田的中巴车时,售票员看见我扶着轮椅不方便,专门把他的座位让给我。这一切都让我感动不已。原来,在我们这个注重道德的社会里,一个人只要有孝心,就能畅通无阻,走遍天下。回家的时候,母亲数落我说,花这钱做啥呢,妈也坐不了几天。我说,那怕你坐一天也算儿子的一点心意。母亲说,妈的病把你们害苦了。你在队伍上干事不容易,过一段时间打个电话回来就行了,不要经常回来,来回花钱不值得。我回答说,妈,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儿子在外边心里都是踏实的,人家还羡慕我都快四十岁了还有八十岁的老母亲!母亲听了便不再做声。母亲有生之年,我曾经发誓要让她尝遍我所能买回的世间美味,尽管多数食物她只尝了不多,其余的几乎都喂了耗子,但我心里还是多少有一点欣慰。
母亲的大侄子是一个读过许多书的文化农民。从小到大我母亲都把他当成亲儿子一样看待,他对我母亲的孝敬绝非一般人所能达到,他对我母亲的感情自然也就和我们当儿子的没什么两样。有一年,表哥到兰州一个朋友家养病,住在别人家里还专门把我的父母接过去观光游览,他和他的朋友也都是难得的孝子。在我母亲病重的日子里,他三天两头前来探望,和我们一起陪母亲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他尊老、敬老、爱老的行动,在十里八村到处传颂。
“披红”,在关中农村是一件很隆重很正规的事情,相当于民间表彰大会。那天,母亲的灵堂前聚集了许许多多的人们,简易的席棚上悬挂着我亲手书写的挽联“一生三爱爱儿爱女爱子孙,毕世艰难难舍难分难相见”。大人们屏住呼吸,孩子们停止了喧闹,气氛庄重而肃穆。表哥神情严肃,气宇轩昂,对我们兄弟姐妹对待母亲的孝心行动逐一讲评,观众也都仔细听讲。当他说到我为母亲洗头梳发、擦屎擦尿、抱脚在怀搓脚剪甲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内心的难过,痛哭失声,引得围观的人们不停地抽泣。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我为人子份内得不能再份内的事情,亲人们却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当成一种教育后人的例子高台教化,他们的眼睛真亮呀!
一条象征孝心的大红被面披在我的身上,我问心有愧。给我“披红”其实不是对我个人的褒奖,它是淳朴的亲人对孝心的肯定,对我母亲高尚的人格、对尊老敬老的所有的人们的表扬。自古以来,军人都是为国尽忠不能在父母膝下行孝。二十多年来我从北疆边防到云南前线,一直都在颠沛流离、四海为家,可以说,我把对父母亲人的深爱全部转化成了对国家对军队的大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我所钟爱的事业,对于大海般深沉的母爱的回报也只是九牛一毛。我一直坚持要母亲住在西安城里颐养天年,可母亲却不肯离开故乡那块土地——那里埋着父亲的遗骨。我想“孝顺”就是既要孝敬,更多的则是需要顺着老人,就没有更多地强求。但乡下艰苦的条件和丑陋的习气却让母亲遭受了凄惨的晚年。每一次当我走进饭堂端碗吃饭的时候,我第一个想起的是我年迈的老母,不知她有没有饭吃?每天晚上的天气预报我一定要看,因为家里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天阴下雨母亲一人住在里面是不是安全?当我每每想起这些,我的灵魂都在颤抖,良心懊悔不已。
离开母亲的日子里,我经常做梦,母亲笑容依旧,亲切地向我走来。梦醒时分却恍若隔世,不由让人泪湿床枕。
离开母亲的日子,我经常哼唱起熟悉的一首歌《母亲》。它的歌词最能打动我的永远是那句“不管你官多大,不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不忘咱的妈!”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世情、国情、人情都充满了变数,唯有母子之间的真情永恒不变。虽然母亲不能陪我们走过一生,但母爱给人的温暖和启迪却有如天上的恒星地上的磐石,亘古不变,地老天荒!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健康长寿,愿天下的儿女都能成为孝子,愿让人感动的“披红”故事越来越多。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不爱王莽不由我
- 下一篇:(散文)买月饼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