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百平:(散文)家居长安
儿女总是围绕着父母转的,就像月球总绕着地球转一样。父母在哪儿,儿女的家就在哪儿。我的老父老母早在八年前就移居长安韦曲,自那以后,我自然而然地就把长安当成了自己的家。
其实过去我对长安的印象并不好。早在孩提时,从没有去过长安的我,就常听大人们说“金周至,银户县,瓦渣滩,烂长安”的民谣。那时候我就想,长安一定没有我的家乡户县好。长大了,工作了,有了走东闯西的机会。我多次去过长安,从城里去长安的路总是觉得不好走,不宽的马路还不平坦,路两边也没路灯。到长安去,须上一个高高的土坡,再下一个土坡。这个坡感觉就像一座山,西安在山的这边,长安在山的那边。这座山,隔断了长安的人脉,也隔断了长安与城市繁华的联系。
长安变戏法样的快速发展变化,是2002年撤县设区之后的事。正是看准了长安未来的发展前景,当年我就极力促成弟弟在韦曲购房。当父母从老家搬到弟弟新装修的新房时,周围还是空荡荡的。路东临街的民房不少已经拆掉,但新的建筑还未建设,黑洞洞的窑洞人去窑空。周围的生活服务设施也不健全,父母要买个菜,得走好几里路到067基地去。父母所在小区正在建设,不少人买了房但还未搬进来,所以小区里人少,很是冷清。从城里到韦曲去坐长安中巴倒很方便,但中巴犹如疯狂老鼠,让人提心吊胆。回家见到母亲她总对我说,一个人也不认识,小区很冷清,环境也不好,这里哪有咱老家好呀。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还是长安飞速发展变化的事实一步步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建设大学城,陕师大、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多所大学相继落户长安。到长安去的路不但越修越宽,越修越好,必经的坡也越修越缓,车也越来越便捷了。215路公交车通了,600路通了,500路通了,323路、321路也通了,等到明年地铁二号线通车,进城就更方便了。
整个长安,如今变成了一个大工地。目光所及,有数不清的直刺云端大吊车,几乎每天都有新开工的项目,几乎每天都有新竣工的建筑。人们惊叹地发现,长安再不是以前的模样,伴随着一座座漂亮新建筑的竣工,她一天天在长高,骨架一天天在拉大。她犹如一个十八岁的大姑娘,越变越漂亮。
长安在变,父母所在小区的周边环境也在变。小区门口马路两边再没有空地,全被漂亮的新建筑所代替。周边大小超市、饭馆、蛋糕店、幼儿园、诊所、理发店、买菜的小店等应有尽有。去067的路也打通了,老人到航天医院看病,孩子去航天中小学上学,近了一半的路程。小区里边早已建设到位,每当风和日丽的日子,茂盛的花草、嬉戏的孩子、悠闲的老人等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妙的和谐图画。母亲在新家也住习惯了,小区认识的人多了,抱怨声再也听不到了。
几年前,姐姐也在韦曲买了房,她的房离父母现住的地方很近。休息天或节假日我们常能在父母家里相遇。我们常常这样假设,如果当初没有在长安买房,那我们各自都为生计而奔忙,见一面哪有现在这么方便?如果父母不在长安安家,现在还住在乡下老家,有七病八灾,我们从不同的地方往回赶,岂不误事?八年前弟弟一平方米一千多元买的房,现在听说增值翻了一番还多。就是姐姐几年前买的房,也增值了不少。全家人聚在一起时,常常会发出在长安安家真好的感叹。
家居长安,我默默地为长安祈福。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蒿格荣:(散文)为了棉衣
- 下一篇:韩健畅:寂寥杜公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