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习哲:紫阳抒怀
“去紫阳吧,那是个很美的地方,现已被省美协定为美术家写生地基”。这是省美协秘书长
2000年7月6曰,我乘上南去的列车,到达陕南的紫阳县城时已是夜晚十二时。也许是长途颠簸後的疲惫,也许是紫阳县书画协会两位主人的热情接待,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第一个晚上,我睡得特别香。
早晨,淅浙沥沥的雨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整个紫阳城笼罩着一层薄雾。错落有致的石板房,造型独特的木牌楼,被雨水冲刷得清新而明净;逶迤的石板路上偶尔有人披着雨衣或撑着雨伞匆匆走过,那倒映在青石路上的影子也隐约可见;房前屋後的树枝在风雨中轻轻地摇曳;再远处就是白茫茫一片,这不正是一幅色彩单纯、格调高雅的水墨画吗!
雨停了,雾散了,眼前又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景色:一朵朵白云沿着山坡神奇地变化着,一会儿把山腰缠上了洁白的纱,一会儿直立上升,吞没了山顶,一会儿轻轻落下,遮住了山脚,这时的山则显得特别高,山头异常清晰,山间的村舍也时隐时现,如果说这样的景色我曾见过的话,那不是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里,便是在唐诗的意境中。
山上的白云还在变化着,山头又钻到云雾里,如同一个脉脉含情的少女虽向你走来但欲言又止,终于放下面纱转身离去,然而却给你留下了无限的情思!
紫阳的中午的确很热,这时我正好漫步在崎岖而凉爽利的小巷,欣赏那造型优美、风格别致、结构合理的屋角飞檐,考究那裂痕重重、斑迹累累、经历了百年稳重的木牌楼。在这里,可随时看见背背篓的人上山时步履艰难的情景和卖饼人在幽暗的屋檐上晃动的身影。此时,我首先感到这是一个和谐的画面,是人、环境、自然的高度统一,是文化、历史、风俗的完美结合,是一种美。然而当我静下心来审视这一画面时,就会强烈感觉到:这里的美已远远超出了和谐统一的美的范畴,而是一种深沉凝重,甚至带有某种酸痛和苦涩的美。
有时我在小巷里随便找块石板坐下来休息或者作画时,并没有留意这里的主人。但他们会主动走过来,以他们常用的也是最真诚最朴实最温暖的语言“你吃了没有?”问候我,说话间已搬来了凳子,并放上一杯清香四溢的紫阳茶,如果遇到的是位老人,还可能听到巴山汉水美丽的传说和紫阳城百余年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一次,我在小巷里迷了路,竟然招来好几位争相为我引路的人,在这里我感到了一种温情,也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充分体现。
下午的太阳温和多了,我乘着一叶小舟划向古城的对岸,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一直朝前走,眼前出现了一片片绿色的茶园。茶园里分外宁静,只有山风吹动茶树发出的沙沙声和偶尔听到的山雀的叫声,此时,我脑海里映出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蓝天白云下,一群身穿美丽衣服的姑娘,背着背篓,戴着遮阳帽,点缀在一望无际的翠绿色的茶园里,她们采茶时喜悦的表情,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动态,和着清脆的歌声和笑声,构成了又一幅迷人的画卷。
夜幕降临了,紫阳城里的灯光陆续地亮起,码头周围那一片灯光格外耀眼,它们倒映在深蓝色的江面上并随着微波闪烁着,像一片浮在水面上的五彩珍珠,和那布满在天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不知什么时候,月亮也悄悄地挂在了天上,将它那清凉的光辉洒向江面;岸边停泊的小船和部分建筑物的倒影也出现了且随着波动的江水一会儿伸展成线,一会见收缩成面,好象为晚归的我展示它那无穷的魅力。
在这迷人的夜色中,我登上了小船向那一片光影驶去,温柔的江风抚摸着我的全身,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幸福和满足。此时此刻,我真不知道这是在印象派的作品里还是在依稀的梦境中……
半个多月的写生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可那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总是浮现在眼前,听着那句“一路走好,下次一定再来!”真诚而亲切的送别言语,我感觉到巴山含情,汉钱副词意,脚步不由得沉重起来。
啊!紫阳,你这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田文棠:构筑“长安学”的历史文化依据
- 下一篇:王东峰:小镇旧事如烟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