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讲话》照千秋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依稀记得30多年前我在《语文》课本里读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因当时年龄尚小,只是囫囵吞枣,对个中道理不甚了然,“知其一,不知其二”,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那句话,却不时铿锵地回荡在我的耳畔,铭刻在了我幼小的心灵里。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视野的扩展,我日益感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绝不过时,而且历久弥新,“其义自见”,仿佛给我注入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思想动力,宛如成了我走近文学、创作杂文须臾不可或缺的指路明灯——“为人民大众”而写!而在杂文写作中,结合前辈的教导,我把它具体演绎为十六个字,即“立足现实,经世致用,站正立场,喊出民声,辩证分析,分寸恰当”。主席的《讲话》使我受益无穷,也更坚定了自己的道德判断和审美追求。
毛主席在《讲话》中,把“文艺的正确发展”升华到“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之高度,要求解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和学习问题”,可谓切中要害,点到死穴。“工作对象”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大众化”是指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水乳交融,他认为“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的手是黑的,脚上还有牛屎”,号召文艺工作者“学习社会”,研究其“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其“面貌和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他谆谆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防止“脱离群众的倾向”。这俾我想起了唐朝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遂生起诸多感慨,我们都是人民大众的儿子,我们身上流淌着劳动人民的血液,倘若谁蜕化变质了,就自然成为人民的罪人。“防止脱离群众”,这语重心长、高瞻远瞩之语,是多么具有时空的穿透力啊。
毛主席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要我们“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文艺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带普遍性。”而反思当代文学,虽然未必像德国汉学家顾宾所言的中国作家存在“硬伤”、难出“大师”,但精品越来越少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内里苍白、小资自恋、无病呻吟、虚无颓废、玩世不恭、发泄私愤、为性而性的垃圾已汗牛充栋,真不知“今夕是何年”!许多作家“文德”沦丧,热衷“运作奖牌”,不少批评家丢弃了人格,揠苗助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背离了人民大众,亵渎了“社会责任”。
就杂文而言,毛主席说:“还是杂文时代,还要鲁迅笔法”,要求文艺工作者“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与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精髓相通,是教诲更是警示,也是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走出误区才能正确对待“最牛钉子户”
- 下一篇:“最大限度”是多大?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