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向勤奋的耕耘者致敬(赵建黎)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对董颖夫先生《沣浪集》的出版表示诚挚的祝贺,这样一部洋洋70万字的厚重之作,是一位有担当、有情怀、有抱负、有作为的关中汉子用心血和韧劲儿写成的一部值得关注、值得仔细品味的好书。
正式出版的部分显然只是他酣畅笔墨、多彩华章中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他写作的初心并不是为了出版,并不是为了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用他的话说,就是喜欢写作,就是热爱舞文弄墨,血液中奔流着文思泉涌,喜怒哀乐,宣泄以文字;有感有悟,必付诸诗文。
《沣浪集》的编辑出版前后历时近一年,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文学作品出版过程中的诸多无奈和困惑,堪称个人文集尤其是陕西乡土风格的个人文集出版窘境的缩影。面对他内容丰富、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书稿,我们曾经备感纠结,主要原因是对个人文集的出版,管理层和文化学术界目前看法并不一致。作者与出版社编辑以及出版管理部门有过分歧,有过博弈,对所收作品有过一定删改取舍,最遗憾的是邢小利先生那篇快人快语锋芒犀利的序言,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我们也从书中、从书的出版过程中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增进了、加深了对董老师的了解,加深了对脚下这块土地上民风民俗、人情世故的了解。
《沣浪集》将较长时间跨度内的多种体裁、多种题材的作品汇为一编,以文学为主,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是作者大半辈子人生历程的全景式记录。全书内容实实在在,感情真真切切,不事雕饰,原汁原味,乡土气息浓郁,十分接地气,讲述古老大地上感人至深、引人入胜的中国故事,乡风乡俗、乡土乡音,家世、身世、人间世,乡情、友情、亲情、爱情,熔于一炉,读来十分亲切。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以及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无论就作者个人而言,还是就记录长安大地发展变化历程而言,该书都称得上是一部“史诗”式的重要文献,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长安、陕西乃至全国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历程,内涵十分丰富。
作为出版人,我们先睹为快,读着书中激情洋溢的文字,欣然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走进跌宕起伏、峥嵘璀璨的历史时光隧道,触摸感知长安的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脉搏律动。
首先,我读出了不向命运低头的阳刚血性。他用西北汉子的豪迈倔强不服输,最好地诠释了“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名言,这种人肯定能干成事,肯定不会沉沦,他众多诗句中令我过目难忘的是“有朝一日笔在手,浓墨重彩绘春秋”(P253)“你说我狂我更狂,指点江山又何妨”,性格鲜明,振聋发聩,豪气冲天,催人奋进,极具感染力。
二是读出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书中处处洋溢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贯串着文以载道的经典理念,没有无病呻吟之作,没有“闲文”,多是针砭时弊、抑恶扬善或真情流露之作,释放着满满的正能量,格调高扬而又不矫揉造作,使人联想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崇高境界。我曾经以为,他是办厂做生意发财了,附庸风雅,临时客串玩一把文学,后来接触多了才明白,作者原来曾经既是头角峥嵘的文坛闯将,又是初心不改的成功儒商,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写出了多篇颇有水准的小说、散文等,说他曾与陈忠实、贾平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绝不为过。
三是读出了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的文学情结。他勤奋专注、积极作为,不愿碌碌无为,不甘虚度年华,几十年间所做的事情比有些人几辈子都要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凭着对创作、对写作的痴迷,他在各种境遇下、各种时空坐标内,各种喧嚣扰攘中,都能敞开心扉纵情放歌。他人在江湖,心系文坛;弄潮商海,而又广结文缘。数十年如一日热心文学公益事业,他出资修建柳青墓园、组织成立柳青文学研究会,设立柳青文学奖,编辑《秦岭》季刊,倡导修建柳青广场、柳青纪念馆,耸立柳青雕像,编撰《柳青研究文集》《柳青纪念文集》《柳青在长安》,编排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任主编编辑《长安百村》《老长安》大型文史丛书等,他为弘扬柳青精神和文化事业奋斗了二十二年。《沣浪集》中多篇文章记录,见证了他的所为所感,读来令人肃然起敬,为之感叹!这些都归因于他那深藏于灵魂深处、深入骨髓、割舍不下的文学情结,对文学的执念。
四是读出了久经人生历练之后的气定神闲。生长在一个十兄弟姐妹的贫苦农家,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道路曲折而颇具传奇色彩。这些都在作品中留下了明显的烙印。他的小说、散文、诗歌,甚至每一篇文字,都充满独到的人生感悟,透着灵气,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充满激情,传递演绎着顿悟和豁达交融的人生智慧。
五是读出了淳朴的赤子之心。颖夫先生平素待人以诚信著称,朴实无华,悲天悯人,富有爱心。言为心声,文为心灵的镜子,他创作出那么多儿童文学作品,绝非偶然。透过300首儿歌,我们分明看到了一颗童心烂漫。
六是读出了长安文脉薪火相传、才俊并起的繁荣景象。长安自古人杰地灵,众多先贤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沣浪集》中有作品全面介绍了长安文学艺术事业60年的辉煌成就,使我们欣慰地看到,柳青的精神在长安大地生根开花,形成了不容小觑的作家群体,颖夫先生并不孤独,《沣浪集》好似一朵艳丽的奇葩,与许多长安佳作一道,烘托出百花满园争奇斗艳的文学春天,假以时日,必将催生更多精品佳作,耸起座座文学高峰。
我读了《沣浪集》,对颖夫老师的理解一下子加深了,每每被感动,敬意油然而生,其书称得上大醇小疵,那些文字上的错讹疏漏,恰体现出直抒胸臆不暇雕琢的真性情、大格局!他的作品本来就以文风质朴、文字洗炼、构思奇妙见长。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书中难免会有错讹缺漏。假如一定要苛求的话,出版社首先应该做自我批评,我们对这部作品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编辑过程中注意力更多放在了内容的删繁就简,斟酌取舍上。假如我们的工作再精细一些,在炼字炼句上多下些功夫,这部书就会更少一些缺憾,会更加完美。
最后,衷心感谢今天参会的领导和专家、文友以及其他嘉宾,你们的到来,既是对颖夫先生的支持和关爱,也是对三秦社的莫大支持。从作者角度来说,今天的会议是作品成果的品鉴研讨会,从出版社角度来说,则不啻是产品鉴定会,要接受各位的评点检验,欢迎大家对我们工作中的疏误提出批评。
2018年12月27日
注:这是陕西三秦出版社总编赵建黎先生在“董颖夫先生《沣浪集》《平凡人生》《沣河之子》首发暨情寄文化五十年笔会”上的致辞。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