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无限风光在险峰 读《平民记忆》(周博学)
去年冬天我在广西北海就知道了,老朋友从三年疫情始,一直在写一部书,大约30多万字,匆忙间问他身体现状?知晓体力和记忆衰退,眼睛黄疸性病变,视力模糊,靠口述和放大镜审阅。
今年三月,我回长安第一件事,首先看望老朋友安泰否?见面未及介绍北海空气如何适宜康养,老朋友神采飞扬的拿出新作《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
看着30多万字的作品,厚厚的一本书,我既惊喜又感叹,我深知30多万字背后的心酸,也深知同龄人笔耕多么艰难!我曾数次对老年朋友戏言:“我们现在能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言语之间情不自抑就有随性的话流露。
过了两天,当我静心仔细阅读董颖夫这部自传体长篇纪实作品,我真正被震撼了,自然而然想起了北宋名家王安石的两句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二
董颖夫是有文学天赋的。可惜故为命运让他活成了现在的模样,不然的话,他可能就是陕西又一位陈忠实 、路遥、 贾平凹。我了解他,董颖夫老友比我年长一岁,我们曾经有过同样的志向,同样的雄心,同样的遭遇,同样的坎坷,同样的经历,年轻时,我从内心佩服董颖夫,现在从他出版的《沣浪集》上下两部,大家会理解我言之不虚。很遗憾,这也是我们经常絮叨的人生命运。
我同他一路走来,书中的许多事我都知根知底,不少事我都参与过,回忆录关键是真实,读来十分亲切,也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
他内心永远激情万丈,热血沸腾和躁动不安,他想活的有尊严,他要拼命挣钱,他爱家族,爱故乡,爱英雄,爱文朋诗友,他想干的事永远也干不完,遗憾人生精力有限,他就活成了现在的模样。他永远在拼搏在奋斗,在攀登,他登上了自己的高峰《平民记忆-我走过的路》
三
打开《平民记忆》,你就好像突然遇见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他拉着你的手,在郿邬岭两侧的南滩、北滩,史书上称为麻邬原的瓜田李下,沣河道的砂滩河湾,急切的给你谈村史、家史,,谈故乡的人文历史,谈家乡的人杰地灵,谈他的亲人,最多的是谈柳青和创作,也谈张季孪,谈井勿幕 ,谈杨虎城,谈中条山抗日,谈政协,等等,谈他所知道的一切,他想把这一切都倾诉给你,倾诉给下一代,把自己所热爱所激动的事业希望有人传承和发扬光大。作者以平民的视角,平民的语言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全书结构宏阔,跃动着时代的脉搏,飘散着历史烟云,纵向骨架厚重亲切,横向关联扎实有据,真实感人。
正如王作兆先生在序言中所讲,这部书是作者的家族史,75年的奋斗史,成长史,对书中情节了解的人都很熟悉,唤醒了一代人的诸多回忆。
四
不知为什么,读着平民记忆,作者忆想中的困难年代,我脑海里总浮现出民国名画《流民图》的画面,那年那月不堪回首啊.......。看着作者在风雨泥泞中拼搏奋进,眼前就想起了《长征组歌的画面。感受着作者天纵英才的豪气。我就想起了“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读着作者的平民记忆,我脑海里不断想起董颖夫挂在嘴边的关中名人张横渠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感受着作者年青时迷茫困惑向天发问出路何在?我就想起了当年毛泽东在湘江岸边,橘子洲头为了中国的前途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五
2015年,我有感于董颖夫多年来非同寻常的作为,曾写过关于董颖夫的文章,《仰望巅峰的跋涉者》,刊发在当年的《秦岭》上,一晃快十年了,董颖夫凭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凭着他的生命张力和运动惯性,演义着他的平民记忆,完成着他曲折坎坷充满传奇的路。
董颖夫在他70岁生日那年,出版了《沣浪集》上下两部。2021年冬腊月,新冠疫情全球震动,举国不宁,在此非常时期,董颖夫拖着有病的身体,开始了又一次登峰。
现在,当这30多万字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相信所有读者都会被感动。作者用平实坦诚的语言,告诉读者一位平民的记忆,我走过的路。作者的叙述是冷静客观真实的,给读者的阅读激情冲击力是波涛汹涌的。
虽然说这本书还有再提高的空间(也难为作者),但是难以掩饰的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辉,人性的光辉和文学的光辉。
很多文章称赞董颖夫文化现象,他是一代人生命年轮中的彩虹,我说他的压卷之作《平民记忆》,为老年朋友们长虚了一口,“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豪气!
2024年7月3日写于博源雅居
作者简介:周博学,长安人,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作家、企业家。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