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村 那巷一一钢笔画乡村写生随笔(孙宝田)
作者:孙宝田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8日 点击数:
乡土养育生命,乡情风华正浓,乡俗、乡韵已成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那么,画家们生于厮,长于厮的乡村距离绘画到底有多远?我们又在追求什么?在“城市化时代”这个大背景下,各种形式的艺术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观赏者们也不例外,人们的观看方式和视角都发生了转变。当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重视了写生的大潮,通过写生到创作的方式实现自我的突破;通过对自然的凝视来获得内心的可见之像。写生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写生不只是写生,更是对乡愁的倦恋,更是心情绽放。
我一直对村落中那扑素的街巷,房舍和农家烟火颇感兴趣。我曾经给自己的女儿写信说:“我要把我生于厮,长于厮的村落里看到的一切,和记忆中这些宏伟而扑实的自然景色搬到画本上。”村落的鸡零狗碎里流露出的惬意,有的只是从柴米油盐中渗透出的温情,除了这些岁月的记忆,也只有剩下月光和爱她的情绪。
承然,现在多数画家们住在市井中,平日看多了、看惯了城市的街巷,汽车和楼舍,但却无法下手,画画城市街景,却觉得有乏味之感?猛一回头想起昔年乡村景色,这时,市井仿佛安静了许多,有趣的是偿试画城市街景的人却不多。我似乎在想念中可以闻到泥土的芬芳,看着溪水潺潺,呼吸着沁入心脾的清新空气。所以,我又独自跑到很远的农村去,去画自己的期待,去画自己的相思寄托,去画自己的心中的乡俗,有一种仿佛是去探望久念的伊人感觉。
尽管村落在岁月中进化了数千年,但它总离不开乡土乡情的沉淀,总还是农村吧?并且,我已把这情感融入到村舍,树木、土路、天空之中,让他们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这,也许就叫心灵慰藉,也许是远方的村落在召唤。以致于我将自己的画中散发的气味,变成永恒挥之不去的记忆!
当艺术不在是热闹的神话和闹市中所求的表演,而是直击现实和贴近自然的过程中发现美的本身,所以日子里出现了一缕光芒一一就是新钢笔画的绽放,从此,并认为:“美在生活,美在自然乡村。”
钢笔画作品,笔触既大方又细腻,写意而厚重,构图与线条有着不同的表现。画面中处处充满了乡村生气和泥土芬芳的气息,他对农村生活、乡土乡俗的捕捉与渲染令人感觉十分清新安宁、朴素自然,感觉空气都是湿润的。
记得上初中时美术老师杨建国给我说过的一句话:“描绘你自己看到的东西,阐明你感受到印象。”
乡村里安静柔和,没有热闹可看,见到的依然是乡党们劳作和谝闲,街巷一派祥和,静好的树荫,鸟声不断,那村,那街,那人在巷口闲坐,在无声无息之间揭示着的生命秘密,让游子和村落感觉到生命的伟大。
这是农村二十年长于厮的感受,我的钢笔画与我生活的那片乡土深深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并非描绘这些风景,而是通过它来表现我心灵深处的记忆与情感。
故乡沉迷在自己所认知的世界中,正如《十里雪村》承载着太多的情感和眷恋。后来,客居韦曲城壕五十年,少陵塬畔的村落的一草一木,透过平常自然的景色,在生活中融入到个人的主观理想和愿望。
钢笔画作品的十年磨剑,反映出对韦曲自然村乡的挚爱,这也是着眼于当下的思考。
那村,那画,那风华。故乡的土地上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把记忆中家乡的一切都倾吐到纸上,村舍,街巷、乡村习俗,都被仔细地刨出来,捋清楚,码放得有和有理。
每一次回望故乡,都是一场自我救赎的朝圣。小村落,大意境,那是一幅宏伟的画面,一部不能忘记的史诗。
孤独里修行,寂寞里忘却了市井的热闹,却时常记起故乡那片村落。绽放钢笔散步式的生活,画意未歇,乡俗放达。钢笔带着自由的光芒,照亮的是市井与乡村的远方!
钢笔画饱含深情,既是对家村的回忆,也是对那村,那街,那人的一段历史祭奠。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