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话说端午(朱鸿)
端午节的起源有纷纭之论,也许这是因为活动仪式世代举行,在此过程,其属性一再增减,遂使原本变了。不过一位民俗专家说:“长安人过端午节,昔日怎么过,现在也怎么过,以后还会怎么过,它从来就没有变。”变的,唯万变不离其宗罢了。
总结起来,端午节的由来毕竟有数种。一种涉及屈原,是纪念这位贤士的。屈原为楚国三闾大夫,在外交上主张联合齐国、抵抗秦国,可惜楚怀王昏聩,相信谗言,竟流放了屈原。秦军攻破郢都,屈原悲愤而绝望,自投汨罗江。楚人哀思,在农历五月初五摇船于水,扔下粽子喂鱼,以保护屈原之躯。一种是闻一多的观点,他认为吴越一带以龙为图腾,龙舟便是断发文身的演化,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遂为祭龙。信仰与娱乐兼容,是赛龙舟的特点。一种是仰观星象,苍龙七宿经年运行,终于到了天的正南正中之位。端为正,午为中,乃是端午。此刻难得,所以大吉大利,值得庆祝。
中国人过端午节,应该早于屈原的生死。在农历五月五日抛撒粽子,以防鱼伤屈原之躯,当是楚人加入的元素。赛龙舟以祭龙,什么时间不成,何必一定要择农历五月初五进行呢?如此推敲,闻一多的考证便露出了破绽。北方广袤,不是任一地方都能赛龙舟的。不赛龙舟,难道就忽略端午节了?至于苍龙七宿在农历五月初五处于天的正南正中之位,这是观察得来的天文现象。然而吉利常在,并非此刻独有。
长安人发现,每当农历五月初五前后,气温骤升,遂有蜈蚣、蛇、蝎子、壁虎和蟾蜍狂热繁殖,越界犯民。它们难免偷袭幼稚、传播瘟疫,从而呼之为五毒。实际上染病于民的还有苍蝇、蚊子或别的媒介,不过五毒为烈,遂凸显其恶,这有什么办法呢!
积千秋万代之经验,为保障健康,尤其要使小孩生存下来,长安人便用了各种措施。他们取红黄蓝绿紫五色线,搓成五彩缕,戴在小孩腕上。姑娘或媳妇若喜欢,想戴一戴,也是可以的。
缝制香包,互赠互送。各有幼稚,或系在裤带上,或装在口袋里。香包以丁香、藿香和檀香为主料,附加朱砂与雄黄。磨其为粉,相掺相糅,渐渐充实,做成角状。香包可以驱虫,也可以避邪。还做五毒兜肚,也是辟邪的。懂剪纸艺术的,还会剪五毒图,贴在墙上,以针扎之。长者饮雄黄酒,并会在小孩的额头上洒几滴,还要烙五毒饼,举家皆食。往沟沟坎坎去,采几把艾蒿,悬之门,挂之窗,前院后院,室内室外,彻底清洁。当然,还要趁机吃粽子,吃油糕。
凡此,悉为抵挡五毒。屡屡措施,从农历四月展开,以端午节掀起高潮。
我对端午节的印象比较模糊,不过还是有一些经历的。小时候,我佩戴过香包,可惜手不停,牙也不停,香包顿烂。又突然夺下姐姐的香包,当然要为其所恼恨。先是母亲从田野里撷一捆艾蒿,斜插在门环上。待我稍长,我便撅艾蒿,使之附着于门窗。扫后院,扫前院,地皮扫得发白,也是我的工作。
民俗会随岁月演化的,端午节也在演化。如今欲使端午节隆重和热闹起来,既要继承它的主体属性,又要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具合乎现代社会心理的形式吧!是否有效,也未可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三河会(李会贤)
- 下一篇:散文:走近张汤“隐身”处(徐树安)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