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河会(李会贤)
樊川是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一段平川,东南至西北走向,系纵贯期间的潏河冲刷、淤积而形成的一道冲积平原。隋唐时期,这里就遍布古刹名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净土宗祖庭香积寺便是其中之一。在香积寺西南方向不足五百米的一段陡坡下,有一处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三河会的地方,却鲜有人知。
这里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厚实的灌木遍布岸边,水面平缓而宽阔,水草茂密而旺盛。放眼望去,碧波荡漾,满眼翠绿,透露着淡泊宁静的气息。汩汩的水流和鸟儿的脆鸣交织在一起,给静谧的环境平添了勃勃生机。忽然从喧嚣的闹市中来到这里,犹如穿越了时空隧道,入得仙境一般美妙。
那年初春时节,为了履行河长之责,我专程来到这里。临行之前,遍查网络和官方相关文件,竟然找不到关于三河会的一点信息,脑海里便就有了一丝神秘的色彩。经过陪同的村民介绍后,才有所了解。原来,这里是三河相会的地方,当地老百姓便就昵称为三河会——从东南方向款款而来的滈河之水,与从东北方向滔滔涌来的潏河之水,在这里相欢而汇,形成了一片宽阔的水域。两河融汇后,就有了流量更沛、河面更宽的第三条河。那么,这第三条河的名字叫什么,又流向了哪里呢?
先说滈河吧。这条发源于秦岭北麓石砭峪的古老河流,是“长安八水”之一,绕西安城之南,千年不涸,从古到今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它一路北下,流过了无名的山涧和有名的御宿川,淌过了学校和村庄,带着绝龙岭闻仲自刎的传说,绕过北堡寨的十三省总城隍,在神禾原南坡下的蛤蟆滩上注视着常宁宫的华丽,缓缓地转了个大弯,携着柳青的清风正气,蜿蜒而西。时而犹如闺中秀女悄无声息,时而又如风韵少妇歌声婉丽,穿过以它命名的滈河大桥,细浪潺湲,摇摇曳曳,随着香积寺的诵经之声,以遇潏水。
再说潏河吧。仅一个“潏”字,就不知道难倒了多少专家、学者。查阅《辞海》,该字只有一个读音yù(音同“玉”),其意为水涌流貌。但偏偏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从汉代起,不管朝代如何更迭,时空如何转换,时至今日,他们一直将该字读为jué(绝),他们以两千多年前流传下来的俚语作证:“南修五里潏(绝)河,北修万里长城。”至于为什么要读“潏(绝)河”而不读“潏(玉)河”,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如是说:“那是先人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叫法儿,我们怎么能改呢!”潏河作为西安地区最负盛名的河流之一,水质清冽甘甜,水量充沛稳定,为长安城的百姓服务了几千年,不但称谓没变过,品质更是没变过。它的主源是秦岭北麓的大峪,起源于大峪罗家坪以上的甘花溪,出峪后流向西北,在王莽乡以西和小峪河汇流之后,沿神禾原北坡继续前行,到韦曲街办水寨村掉转方向向西流去,经申店桥后转向西南,直至香积寺西北转而向南,以逢滈水。
滈潏相汇,二水归一,形成的这第三条河便是洨河。说起洨河就更觉神秘了。翻开《辞海》一查,洨,读音为xiáo(音同“淆”) ,解字为:洨河,水名,在河北。怎么与咱们长安区的边儿都沾不上呢?难怪当地老百姓把这条河叫作交河呢。细思量,叫交河,也不是不无道理的,既可以避免重复混淆,也能彰显地域特点。洨河水波荡漾,一路向西,两岸风光旖旎,设施齐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赏景的绝好去处。这便是当下的网红打卡地——位于樊川尾翼的洨河生态公园。及至秦镇沣惠渠渠首汇入沣河,转向北去,最终并入渭水。
香积寺坐北朝南,正好处在潏滈两水的环绕之中,地理位置居高临下,一览无余地见证了三河会的岁月生态之变。千余年来,虽有各种原因导致的生态环境时有波动,但在人类极强的纠错纠偏能力和自然界顽强的自我再生功能的干预下,如今已再现了当年王维《过香积寺》时“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幽静安谧之境。幸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长安》自序(朱鸿)
- 下一篇:散文:话说端午(朱鸿)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