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电磨子(每小平)
原始的由二块笨重石磨盘叠压在一起经畜力、人力或水力磨面的石磨子,自从有电以后逐步改为电磨子磨面。比较而言:电磨子省人省畜力,干净卫生;不足之处是因农村电力不足时常停电,再就是大村有二三处电磨子、小村少有且磨面后的粉尘落满全身使人变成“白毛女”。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杜西村有8个生产队、1600口人,按地域不同村内分布有三四处电磨子。电磨子多在三间房内,除磨麦出面和麦麸的电磨子外,还有碾米机(碾稻子出白米和谷子出小米) 、万能机又称钢片磨子(玉米粉碎后成玉米糁或玉米面) 等机械 ;碾米机和万能机可根据需要调换成粗、细铁箩即可。电磨子有一定的高度,地面以上为主机和入料口,地面以下挖坑为箩筛、出面口和出料口。磨麦子的电磨子需专人人工提斗上料倒料,根据磨面程度调控磨滚的间距。由松调紧,逐步进行。也有精干麻利者,一人忙前跑后同时管理二台机子的。一般情况下,生产队会给电磨子安排2----3人、加工和收款。当时,家家户户都要吃饭,需要磨面拉糁子、碾米就从家里的板柜、瓷瓮或口袋里倒出需要加工的粮食,掮到电磨子过称(后为过磅) 交加工费后即可加工……
到电磨子加工小麦又称搭磨子。由于搭磨子的人多为妇女,负责电磨子的人就需中青年男劳力,且责任心要强,懂得电工和修理技能。小麦经过挑拣土粒等杂物后再用大铁锅或大水盆漂洗小麦,然后晒干装袋运到电磨房。个别人图省事用湿毛巾将麦子干搓几下就磨面,也有的遇到连阴雨天气只能如此,但磨出的麦面性能差,做出的面食碜牙……我家淘麦常到由少陵原下流出的清泉水(水洞子) 在2米长、深达二三尺的池水中 将竹篮内小麦用水浸泡,然后用灶篱舀出麦浮子且无泥土异物后再晒干磨面。
搭磨子磨面有三怕。一怕停电。家里没有面食,只好用碗到邻居家借;但若连续停电数天,这下可难为人了。二是怕夜晚搭磨子。白天下地干活,夜晚又要磨面,特别是后半夜、人困马乏、上眼皮同下眼皮打架,甚至粘合在一起,此罪真难受。三是过年前集中磨面。当时经济困难,平时很难吃上白面,多以粗粮为主。宁穷一年,不穷一节。因而磨面都集中在春节前,电磨子磨面的口袋、桩子排成长蛇队,一家挨着一家,都想尽快磨面好蒸馍压面、人人异常着急还怕熬夜受冻……
队长给电磨子增加人手,实行三斑倒、昼夜不停套磨子、也增加集体收入。当时电磨子成了乡村热闹处,磨面的、排队的和管护机子上料的,人们围坐在一起相互之间拉家常,说闲话,也有人讲故事打发时光,也有爱好秦腔者,唱起了桄桄乱弹、粗旷高昂……电磨子的电灯最亮,人们说话的声和唱腔音调需最高(因电磨子有一定的声响),因而电磨子的吸引力最强!
管磨子的人不停地上下倒出麦斗内的麦麸,坑地下的人不停地接换麦斗、抽空用条帚将散落的麦粒麸皮扫入斗内,重复着递上重斗接换空斗。头上包裹头巾或戴上帽子,麦子磨完后脸上、身上白哗哗的、连眉毛都落成了白色。心细者将机械内、箩框上下、角角落落反复清扫干净,尽可能把磨出的面粉全部装袋。一般情况下,每次磨面都要撅些精粉,专门用来给亲戚做面条、蒸花馍、烙曲连饦饦馍。剩下的留些普通粉,也有的图省事将黑白面搅合在一起吃。……
改革开放四十年,百姓的生活逐步改变。大多数人吃上了专用面粉,分散在各村生产队的电磨子等机械被淘汰;专业公司、面粉厂取代了电磨子,电磨子渐渐退出了农村加工谷物的历史舞台……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猪年话猪(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食物(每小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