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老院子
一个朋友对我说,当一个人总爱回忆过去,就说明他在慢慢地变老。曾经和一个老同志闲聊,很冒失的说过“想当年”这句话,那位老同志说,年轻人有什么想当年!
其实,不管人的年龄大小,都会由自己的经历,都会有自己的过去,只不过是,过去的时间有长有短而已。
现在的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水泥建筑物随处可见,完全是林立的混凝土的世界,彻底不是儿时的想象。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是不一样的,但是,过去绝大多数人对于改变居住环境的出发点却是一样的,向往着能够住上高楼大厦,有着方便的生活设施。
其实,我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同样想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了这样的基本愿望,人就像爬上了一辆拥挤的公交车,开始了辛苦的历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梦想得以实现,住上了楼房。住着住着,突然觉得这辆公交车太挤,很不舒服,又想下车。再后来,汽车好像变成了船,再想下去,已经没有立脚之地了,只能乖乖的呆在上面。
而现在的我,只能做做白日好梦,发挥着无穷的想像力,有自己的一点农家小院落,“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然而,回到现实中,对儿时老院子的记忆更是清晰了。
儿时的居住环境,开始了我对院落的记忆,也始于我家最早的老院子、老房子。我家最早的院子在村东巷靠中间,斜对门是生产队的电磨房和压面机房。我们家住的主房是间半庵间土房(庵间房,过去农村常见的一种居住房屋,属于土木结构,主料以糊砌为主),后面是一个矮小的灶房,两个房子中间的小院长着一棵泡桐树,主房的北边有一个窄窄的头门,只能过一辆架子车的通道,才能进入我家的院子。在那个小院落里,依稀撒落着儿时些许的记忆。现在想起来,那是最幸福的一段时光,我记忆中最早的家了。
八十年代初期,整个南堰村也只有东巷,中巷和西巷三条街道,每条街道,基本所有的家庭住的几乎是一样的房屋,没有太大的差别。而且从南到北也就不到两百米长。全村总共两三百户,5个生产队,东巷南半部为一队,北半部为二队,中巷和东巷一样,南为三队,北为四队,西巷是五队加了几户四队人。
就是这样的村落,竟然还是有城墙的,不过只有南北两个城门。在我的记忆中,只剩下东,西两个城墙了,城墙基本上是最东、最西两排家庭的后院墙了,宽窄不一,最窄的地方不足一尺,城墙最宽的地方,夏天还可以晒麦子呢!所有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小兰布瓦的土房,偶尔用大红瓦的,肯定是家庭情况好的,盖的新房。
至于我家的老房,是在父辈分家的时候,我家只分得一间小小的灶房,里边的地方只能放上一个案板,盘个锅头,水缸只能放在灶房外边。其实,这间小房子原先就是人家的杂货房。听母亲说过,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返乡支农,当年精简职工,无奈之下,只能从韦曲回到南堰头,带的只有一床被褥,两双筷子两个碗,就撑起了我们的家。
而我们住的间半庵间房,是父母赊账买生产队的,每年从队上的年终决分中扣除。间半庵间房临街墙上开有一个小窗,带有两个窗扇,打开后,是我观察街道的唯一通道,那扇窗也打开了我记忆的天窗,如同街道上深深的车辙,同样也深深的印在我的脑袋里。每当生产队在街道开决分会的时候,我会趴在临街的小窗户上听,我家能分多少?每次都很遗憾,每次也是母亲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因为发愁孩子们以后该吃什么呢?
间半庵间房只有一个大土炕,一个板柜,一对木箱子,再没有别的什么值钱的物件了。就那个大土炕,是整个冬天里最暖和的地方,每天晚上,母亲会将蒸熟的红苕放在碗里,然后再放在炕洞里,第二天早上会变成了躺在被窝里的我的早餐了。要起来(起床)穿衣服,就得等到母亲上完早工回家后了。
不大的院子,却也留下快乐的童年,院内栽着一棵泡桐,不仅可以遮挡阳光,撒下阴凉,还会带来春天里的甜蜜。每当桐花落下,我总会捡起稍微新鲜的桐花吸吮,能尝到丝丝的蜜的味道。
夏季的雨天,满小院的地上总会留下我小小的脚印。有一件事记忆是犹新的,一年夏天,雨下的时间比较长,隔壁的老奶奶已经用玉米棒的皮皮和玉米棒的絮絮,扎成一个小人,小人手上绑个刷刷,绑在一根短棍棍上,插在墙上,来期盼晴天。
那天,小院里满地的、大大小小的、积着水的脚印窝,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无聊的蹲在门口,忽然发现,在院子的水坑里有一个小东西在乱跳,竟兴奋地冲进雨里,近前一看,是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大概有四五公分那么长。好不容易才用双手捧起,大声喊叫有鱼,但没人相信。那时候,就连普通的玻璃瓶都很稀缺,那条鱼无处可放,天晴之后,那条鱼就没了。
就是现在,我依然弄不清楚,那条鱼是怎么回事。有的小伙伴说鱼会飞,可家里距洨河最短的距离也在一千米以上。那条鱼看上去就像河里普通的鱼,别无二样。
老院子早已远去,留下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记忆,一位老朋友说我的脑子咋能记住那么多的事情!她对过去的事情已经模糊不清了。我也不清楚,小时候的事情还能记起一点,我开玩笑的说,趁我还能记起,就用文字记起来吧,以后看到后才是真正的回忆。
坐在窗前,凝望着南山,我不禁愣神了,时空穿梭,记忆飞驰。仿佛又回到了那遥远的老房子、老院子,那个原先贫穷,但充满着温暖的家。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做醋(郭沛军)
- 下一篇:散文:黑面馍馍(郭沛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