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昔日的皇家粮仓,今日的花卉基地,明日的特色小镇——黄良(张培忠)
盛夏酷暑骄阳似火的2016年8月20日,我来到了一个“离城不远,离山很近”的地方—长安葛村,终南埙社两周年庆在山水云天四季花海的园子举行。
葛村是长安区黄良街道办事处的一个自然村,山水云天是陕西鼎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9投资建设的秦岭生态园。葛村2011年荣获西安市社会文明村示范村,葛村豆腐在西安城南很有名。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黄良地面。未到黄良来之前,我打听了一下葛村和山水云天的一点基本情况。
我出生在终南山下少陵原畔樊川道间的十里韦兆,“四本看长安地方系列”从我熟悉的长安东片开始写起。2016年我在写引镇韦兆太乙宫的同时,关注了黄良,因为我的同学李炜在黄良街道办工作,他能给我提供素材。
长安文联长安作协的2016中秋诗会随后也在黄良街办山水云天四季花海园子举行。我第二次来到葛村,正如山水云天四季花海总经理刘军峰先生致欢迎词所说的那样,黄良确实是:终南毓秀,近在咫尺;见子悠悠,汇入滈沣;山黛天蓝,花海无边;清风摇荡,醉了流年!离山很近,离城不远。
“春赏牡丹夏观荷,秋品菊花雪赏梅” 宽敞笔直绿树成荫的子午大道,亭亭玉立的盆栽荷花。黄良留给我的印象,越发明显。
中秋诗会后,山水云天四季花海举办了一次我“荷”你有奖征文,全国范围内征文,四本以散文《莲花随想》获得三等奖,我第三次次登上黄良这片土地是2016年国庆节,金秋十月秋风送爽,丝绸之路菊花展在山水云天四季花海园子举行,我去领奖,一千元的等价菊花展门票,从此与黄良结缘。
刘军峰,山水云天四季花海园子的总经理,为人热情,随和健谈,我了解黄良的入口就从他介绍深入了。由他参与策划的几次活动(2016年终南埙社二周年庆,文联作协中秋诗会,首届丝绸之路菊花展,2017年六月最美灯光节)我都身临其境。刘总有想法懂政策,思想解放,行为稳健,帮助加深了黄良留在我脑海的印象。
韦兆,引镇,太乙宫三篇文章人气的飙升树立了我写“四本看长安”系列的信心和勇气,当我从刘军峰嘴里得知黄良建成了西安城南的花卉基地时,我计划2017年的开年写百花齐放的春天黄良。
从长安区行政中心沿景观大道(子午大道南段)前行向南,过了香积寺南边的滈河就进入黄良地面了。
西安市长安区黄良街道,百度介绍如下:
被誉为“薹韭之乡”的黄良街道南依秦岭,北望镐河,总面积36.2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94万人。近年来,按照“调优结构、凸显特色、打造亮点、兴镇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黄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充分依托子午大道等交通优势,积极实施“产业拉动、开发带动、科教兴业”三大战略,努力建设现代文明新兴城镇,使黄良走上了团结稳定、产业兴旺的快速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发展重心的逐步南移,沿山旅游公路、子午大道相继贯通,为黄良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对全乡路网进行了提标改造,实现了环乡公路贯通全乡21个行政村,乡政府高标准建成了商贸一条街,投资180多万元,完成了商业街的排水、绿化和亮化工程,小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为黄良经济社会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石。
这个介绍已经是老黄历了。如今,黄良的快速发展早已经超出了百度词条的概括介绍。
黄良街道办事处设立在黄良镇村,离城不远,离山很近,子午大道两侧分布着黄良的各个村庄和秦岭花世界,鲜花港,西北长安花卉,黄良中学,黄良街办,秦北世纪花园中心,山水云天四季花海,八一农庄等单位和众多的花卉企业。
李炜同学说黄良的几个花卉龙头企业各有特色:山水云天四季花海擅长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花卉展览和文艺活动;秦北世纪花园中心大型花卉超市新颖便于群众一站式集中采购各色花卉;鲜花港专注于鲜花生产;秦岭花世界实力雄厚花卉倾向于高端品种。
由西安木禾林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秦岭花世界是陕西省目前规模最大的花卉生产展示销售聚集区,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3.3亿元,已有近100家知名商户入驻,其中不乏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销售量较大的经销商,美国、荷兰也将有4家知名经销商入驻。全面完工后将呈现一个大型的国际花卉博览园,打造西部最大的花卉物流中心和高档花卉产业基地,创中国花卉交易知名品牌,为西部呈现一个集花卉研发、生产、销售、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高档花园式国际花卉物流集散中心是(西安木禾林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的远大投资和目标)。
子午大道是近年新修的一条道路,端南端北,从西部大道经黄良街办过直通环山路。
历史上的子午道,也称子午栈道。是中国古代,特别是汉、唐两个朝代,自京城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
上网搜集,子午道与子午谷的得名,当与这条河谷及从长安南行开始一段道路的走向基本取南北方向有关。古代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南北走向的大道就被称为子午道。汉高祖刘邦鸿门宴后,由灞桥去南郑就汉王位时,走的即是子午道;三国演义中蜀汉大将魏延献计丞相诸葛兵出子午谷,突袭曹魏长安指的也是这条道路。
古子午道在今子午大道以西,我从黄良十字的黄石路曾经试着探寻它的遗迹。黄石路原名黄泉路,从黄良十字通到泉子头。黄泉路听起来不吉利,就改成黄石路了,黄石是指黄良镇到石村。
一条道路兴盛一个地方,一个名字是一个产业的缩影。
黄良这个名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一个成语:“黄粱一梦”,起初我是这样想的。其实,黄良和黄粱只是音同,意义完全不同,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黄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依山近水,交通便利。历史上著名的子午道从其村庄横穿而过。
黄良最早的名字是皇粮。隋唐皇室在此屯皇粮,得名“皇粮”,明朝更名为“黄良”。此地也叫“黄良廒”,即储贮粮食等的仓库,也叫仓廒。鼎盛时期,商贾如潮、作坊云集。是历代皇家粮食的集散地,故名“皇粮镇”,为长安八镇之首,久负盛名。以其古长安南南大门的地理战略位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几度遭战火毁于一旦。
西安地方志的资料和民间流传都足以证明黄良是昔日皇家粮仓。
日有所想,夜有所思。心里构思着怎么写黄良,夜里做梦就来到了黄良。夜色深沉南山巍巍,我穿越文献史料;月朗星稀,见子河水悠悠,我寻找散落在民间的传说故事。
2016年的深秋初冬,徘徊在南五台踌躇不前的我,突然沿环山路出子午大道兵临西安城下,完成了我也意想不到的《新时代的韦曲是大西安的幸福南城!》,携手爱长安岁末年首为2017年元旦献礼,再创人气新高,开了一个好头,3月趁胜完成《快马加鞭的郭杜...》,为写春暖花开的黄良做好了铺垫。
2017年的春天,多雨多事,春天的黄良在我的心中萌芽含苞待放...长安人公益网许海峰为我写作《昔日的皇家粮仓,今日的花卉基地,明日的特色小镇--黄良》提供了帮助。我顺着他的指点再次来到了黄良!
3月18日,我与同学王少平特型演员路远志,同去黄良采风,接下来就是写春天的黄良了。
长安人许海峰给我推荐了刘新保的鲜花港,司建波的秦岭花世界,还有秦北世纪花园中心的负责人王利敏。我第一个打通了王利敏的电话,约定下午四点见面。我三点就到了黄良地界。
秦北世纪花园中心简称秦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题写园名,位于在黄良街办十字以南路西200米处,山水云天四季花海在秦园以南葛村村口路东。许海峰告诉我,书画名家萧焕在秦园建有写生基地,王利敏是写生基地主任。
王利敏待人客气随和,说话柔声细语。在秦园花卉超市他的办公室喝茶交谈,他的电话响个不停。干事情的人都很忙,我让他先忙正事。我和王少平路远志在秦园里转,拍照。秦园的员工看见特型演员路远志,纷纷攘攘地过来要和我们合影留念,一时间气氛活跃起来。
王利敏忙完了,也来和我们合影。王利敏为人谦虚,不让我写他和秦园。我找刘军峰,他说:你要写黄良,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他是西古城村的老书记,今年快八十岁了,对黄良历史人物过去和发展都知根知底,你去找他。说着,他就把西古城村老书记刘生计的电话号码住处告诉了我。
这是我对黄良的第一次正式采访,之前和李炜同学刘军峰总经理属于个人交往。写一个全面的黄良要接触不同身份的黄良人。在韦曲一家眼镜店给女儿配眼镜,认识一个叫余立丰的北仁村人。余立丰祖上开中药铺,到他父亲余星枢手里解放了。余星枢是黄良一带的石匠,大雁塔广场有他的作品。此人性格执拗,当我的面一口气背出中医药材的药性口诀,所作古体诗典故层出书法刚硬,引经据典自视甚高,只说自己不谈别人。
问起刘生计书记,余立丰称赞刘叔是黄良当地的乡绅。学汉语言文学的我自然明白乡绅意味着什么。我决定拜会刘生计书记,从他身上入手了解我要了解的黄良全貌。
刘生计,西古城村人。1938年3月2日出生。10岁就读当时的黄良小学,1954年9月考入长安一中,因父亲有病而退学回乡务农。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跟大人跑过山,给人家帮过工。当过生产队会计,当过黄良面粉厂工人。穷则思变,用担笼仁村非遗传承人张有学的话说:刘生计身上有一股南方人敢想敢干的劲头,胆子大,性子直,搞副业,办工厂,发展村组经济,是改革开放家庭联产土地承包后率先富裕起来的黄良的致富带头人。
1983年起任西古城村副村长,1988年起任村长。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起任村党支部书记。西安市劳模,。2001年起,担任村支部书记兼村长。当过一届长安区党代表,当过一届西安市党代表。长安区第十二届至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刘生计书记比余星枢年长,更加显出一个见多识广胸怀开阔长者的风范。高大的身材,穿一身深蓝色的衣服,头戴帽子,大托石头黑窝窝眼镜,手里拿着一个旱烟斗,年近八十,精神矍铄,行走自如。虽然有一点点耳背,但是思维活跃,头脑清晰,记忆力超强,说起话来有头有尾,所讲故事引人入胜。西古城村委会楼下有一辆28自行车常年停在门口,他时不时地会骑自行车到附近的村子转一转,而不是让秦北公司的工作人员开车接送他。黄良街道上的人都认识他,我和他一起吃过几次饭,见到他的人都对他尊敬又加。
黄良街办的对面就是西古城村村委会办公楼。刘生计叔叔对我的到来很重视,为了配合我的采访,他特意邀请了黄良地界受人尊敬的陈康老师来交流。
陈康老师是北仁村人,退休前一直在黄良中学当美术教师,他的老师是书画名家杨建果,他的学生遍黄良。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早年跟陈康老师学过绘画;刘天虎,王利敏,李生民,杨联等一批黄良的村干部当年先后是陈康老师的学生。
陈康老师说话慢条斯理,为人斯文,处事低调。但古道热肠,乐于助人,乡党邻里有事他都给予帮扶。石匠余星枢和陈康老师同年同学,受陈康老师的指点帮助下走上石刻道路的,在黄良也是一个石刻名人。余星枢作品我在温国寺湖村小学门口看到,字形深受陈康老师影响。但他在和我的交谈中,没有提及过陈康老师。
陈康老师的书法在黄良被人公认,广受欢迎。黄良街道的酒店饭馆十家有六七家挂他的作品。福兴楼面庄的手擀面好吃特色,我带同学何卫东专门在此店吃过一次面,店面挂有陈康老师的字。黄良人以拥有陈康老师的书法为荣。我在采访西仁村荆条编织非遗传承人张有学时,张书记带我去了邻村陈康老师家。文人相交一张纸,陈康老师给我赠送了他的书法作品。
5月16日上午,雨后一个晴朗的日子,蓝天白云,子午大道上,远远的能够清晰地看见终南山。王鹏,黄良街办文化站站长,长我几岁,是长安东片江村的乡党。经他介绍,我跟随李生民书记到小邵村采风,搜集素材。
小邵村位于子午大道和何子路之间,村道两边柳枝依依,安静悠然,抬头就可以看见巍巍南山。
李生民书记找来同族李崇岳老先生给我讲小邵村的历史。从李崇岳老先生的讲述中得知,村子世世代代出秦腔艺人。清朝末期有一秦腔须生泰斗,艺名银福子。新中国成立后演戏成风,参与人数可占村总人数的40%,所排的大型秦腔剧有《锄美案》《大报仇》《打镇台》等十多部,方圆五六十里闻名一时。
冉炳全赵小明夫妇是西安市非物质草编麻绳编织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代表。在村里拍了几张照片后,我就来到了他们家采访。
冉家夫妇淳朴厚道,热情好客,见过世面。赵小明大嫂在厨房张罗饭菜,冉炳全大哥陪我聊天。他也是一个能讲故事的人,讲草编麻绳编织的起源,发展,变化和更新。样式,工艺,历史,讲得有声有色,娓娓道来,俨然是一个麻绳编织文化的学者。
鞋是怎么起源的,原始人最早用树皮保护脚,三国演义中刘备曾经织席贩履,小邵村麻鞋的优点,他说得头头是道,有根有据,让我暗中称奇,真不愧是民间艺术家,手艺好,口才也不俗,高手在民间。
清末民初,西安围墙巷一个尹姓男子流落到长安黄良,贫病交加,善良的小邵村人收留了他。尹姓男子在小邵村安家落户,为报答小邵村,他把从湖北学来的麻鞋编织的手艺教给了小邵村人。从此,戏曲之乡的小邵村人多了一门手艺,除了唱戏,麻鞋编织成了他们养家糊口的另一个特色!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军队,八路军,西北军都曾经在小邵村订制过麻绳军鞋。西北军除了给钱,还用旧军装换。村里一个赖子,穿着老虎皮(国民党军装)到子午戏园子看戏逃票,自鸣得意在照相馆照相。解放后,被人检举,没少被批斗。
小邵村草编麻绳编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主要是赵小明大嫂。她继承上一代老人的手艺,发挥创新,在长安区的帮助下,为小邵村的草编麻绳编织申请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获得了西安市艺术馆民间艺术家称号。
长安政协委员每小平,长安作协主席张军峰联合为他们写过一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文章,他们的事迹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长安籍书法家王皓给他们题写了“千年遗风”的条幅。一个大学教授为小邵村麻鞋编织所做的上联:情从足底生,意止脚康宁是冉炳全所对下联。有人说,麻鞋编织是古老艺术与时尚的碰撞!
2008年赵小明和小邵村麻鞋编织红火一时,推动了当地草编麻绳编织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只是近几年又被人们淡忘了,恰好这个时候,四本为了写“四本看长安系列”黄良篇来到了小邵村,慕名找到了他们。
长安黄良小邵村麻绳编织,作为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一代是可以传承下去的,我相信!
读者席悦莹要买赵小明的麻鞋,我带着她去了小邵村,麻鞋编织非遗传承人冉炳全赵小明夫妇向我介绍了黄良街办的另一个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笼仁村的荆条编织代表人物西仁村的张有学。
打通电话,我马不停蹄直奔西仁村。我的方向感特别强,从子午大道十字向西,经南仁村向北,直接来到了张有学的门口,黄良仁村历史很古老,南仁村和西仁村现存国槐古树各一棵,均列入西安市古树保护名录。古树枝繁叶茂,高大雄伟,高出两层楼一筹。
张有学夫妇是一对淳朴的农村人,住在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八十年代的门,平房,院中保存辘轳和水井,栽有柿子树,种月季花,在邻居高楼大厦的包围中,反而独树一帜,更加吸引眼球。
作家以作品说话,非遗传承人也是以作品说话的。能够在担笼仁村众多的荆条编织手中脱颖而出,张有学靠的也是他的手艺。我和席悦莹来到他家的时候,他正坐在树荫下编织一个小笼笼。四本看长安每天更新,张有学也在每天出荆条编织新作品。往事悠悠,岁月如歌,这些曾经的日常生活用品,是否唤起了你尘封的当年记忆?感谢嫂子把家里的老物件拿出来,我才有机会展示给大家。
拍了照片,坐在院子的树荫下聊天,一门一井,一花一树,,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的熟悉,我仿佛回到了韦兆我的老家,倍感亲切。张有学大哥和我是一家子,都姓张,五百年前是一家。他的荆条编织传承通过了长安区非遗,也通过了西安市非遗,证书正在办理中。你不问,他不说,我无法把他和西仁村的村支部书记联系在一起。但是他确确实实当过16年西仁村支部书记,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宁静从容锲而不舍进行荆条编织,传承长安黄良担笼仁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讲“360行,行行出状元”,高手在民间。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行业面临着后继无人失传消失的可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四本的这一期节目但愿能起到宣传的作用。
温国寺是黄良街办辖区最古老的历史遗存。我在当地采访过程中,听刘生计叔叔,陈康老师给我讲过,但我抽不开时间现场去看。我的“四本看长安地方系列”之黄良篇写了两个月,从春天写到夏季,一直没有成型,原因之一就是我对黄良街办的资料搜集得还不够。
春天雨多事多,夏季事多天热。进入六月,一场雨水把酷热降了下来,6月5日,我忙里偷闲再次来到黄良,担笼仁村的非遗传承人张有学带我参观了几处黄良的历史遗存。
位于黄良村和北仁村之间的黄良水库已经废弃多年不用了,如果不是张有学的指引,我根本不知道路边的这个洼地就是当年农业学大寨修建的黄良水库,是附近四个村的制高点。
时代的变迁消磨了许多的历史遗存。位于西湖村湖村小学的隋唐温国寺名不虚传,没有叫我失望。虽然看不到古寺建筑,但伸出院墙的一棵大树立刻抓住了我的心,吸引了我的眼球。湖村小学教导主任王剑利是个热心人,他把我们让进后院,我就清楚地看到了这棵大树的全貌。
当地人王卫在村村乐发有文章写到;殿前有一棵高大的白皮松,直插云天,主干修直,枝条高耸,姿态俊秀。树身有铭牌“西安市古树名木编号0333号”,高24米,胸围3.6米,为西安现存最大的白皮松古树。墙上钉着一块铜牌,刻着“白皮松,一级,树龄1020年,管护单位:湖村小学,责任人:张少华,领养人:王剑利。”
王卫和王剑利主任说法一致:西安城南大的白皮松有三棵,其中最大的就是湖村小学这一棵。按年轮看已生长1300余年,居全国第三,第一在北京,第二在浙江。这棵千年白皮松,在日本有很高知名度,16位日本友人年年来这里拜松,并在树下合影,还把树上的脱皮捡起,用手帕小心地包起来带走。有一次来时,他们还赠送给学校一台彩色打印机。为什么拜?树有什么来历?传说,这棵白皮松为净土宗祖师善导大师亲手所植。
北湖村20世纪80年代开始绑拖把,家家户户都在做,而且做得很好,得了个绰号拖把村。至今仍有人在延续。现在村里有人养鸵鸟,有人务韭菜,子午四季苔韭专业合作社就设在村中马路边。
距离湖村小学不远,何子路边的立元村,有保存完好的古门楼。隋大业年间依湖建村,至今已有1390多年。《三秦记》载:“御宿苑,出栗,十五枚一升。”此处即御宿栗园,故名为栗园村。因村在湖之南侧,一度曾名南湖村。清嘉庆《长安县志》记名栗园堡,后谐音为现在的立元村。该村现存不少“匾”、“屏”,具有较高的文化品格。
黄良街办辖区内古树有几处:南仁村一棵古槐,西仁村一棵古槐,西古城村也有一棵古槐。四本感叹黄良人的古迹保护意识之强,可能在长安是首屈一指的。我的家乡韦兆小学当年有一座大庙,戏楼仿护国兴教寺大雄宝殿而建,比兴教寺雄伟壮观,可惜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拆除建新房。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长安县志》和地图上并没有黄良村。1952年测绘部门沿子午古道进行测绘,走到村北进村,经北门坡道询问这个村,今上北良的人回答说:上北良。测绘人员将黄良村误以为“上北良”,因此将黄良村遗漏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神禾原南面的不远处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四周芳草鲜美,人们分别居住在湖西、湖东、湖北。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男人打鱼耕种,女人采桑养蚕。由于气候变化,湖泊面积一年比一年在缩小,直至干涸成一片洼地,之后成了肥沃的良田。这就是西湖村,东湖村,北湖村的传说和由来。
传说不是空穴来风,是当地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的演绎。黄良的民间传说,无不与黄良的优良土地,农业文明,交通便利息息相关。
堀垛(kuduo)村建于唐初,因位于见子河出口三角洲处,河水冲积成丘,形似堀垛得名。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堀垛村,后分为南、北二村。
村西原有一个小庙,内有一个大磨盘,上面蹲着一座石雕的人头像,只有头部,一人多高,当地老乡称之为“社公爷”。后来小庙被毁,社公爷便被放在露天地里。1966年修见子河时,“社公爷”石像县志记载被拉到北崛垛的桥洞下做了桥墩,底座就地掩埋。后在东古城村村西见子河桥下发现,现在迁回原址。
“社公爷”是民间的农业神——西周农官后稷。
社公爷喜欢农耕种植,是种庄稼的能手。有一年麦子黄了,群众没来得及收割,一夜风起,麦粒全部摇落撒地。社公爷深感失职悲极身亡。临死时叮嘱把他的头留着盯着庄稼。当地人为纪念他,就把他的头露在地面上,让他日日夜夜都能看到南来北往的行人。传说后稷身死其心不死,吸大地精气,承上苍雨露,灵气出窍,变成一只美丽的四声杜鹃鸟,年年麦子就要黄的时节,飞翔在丰收在望的田野,不断地提醒人们“算黄算割,算黄算割……”
这个感人的传说和黄良成为昔日皇家粮仓大有关系,是黄良农根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佐证。
仁村古时是南出秦岭,过滈河,北入都城长安的子午古道重要路段。发生过晋朝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仁村原名“聚人村”。后来人们崇尚道德礼仪,改称“仁村”。明朝原村城门楼石匾上刻有“仁义为民”,后分为东、西、南、北四村,现存西南北三村。北仁村因本村祖辈以编担笼而驰名长安,故俗名也叫担笼仁村。
位于北仁村村东北角古元君庙遗址上的烈士陵园,占地约2亩。该陵园在长安区226处革命烈士纪念地中,仅次于杨虎城将军陵园。陵园内埋葬着1949年7月解放小五台战斗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34人。教师王如铎(贾里村人)曾把每位烈士的姓名、籍贯刻在庙西小塔青砖上,放在墓地脚下。有六具遗骨搬走,其余28人至今魂绕长安。1956年,长安县民政局正式批复建立“北仁村烈士陵园”,并多次拨专款修葺。
西古城人刘生计1989年捐款在陵园内建起高2.5米,宽1.5米的“小五台死难烈士纪念碑”。20世纪90年代为革命烈士杨德厚在陵园内立碑一通。
北仁村的元君庙,作为该村历史文化遗存的唯一实物被保存下来,属于周代先民遗址范畴。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从离地面约2米深处,曾挖出大量灰陶器残片和成堆的骨骸,当时可用车拉,考古证明符合周代以前氏族群葬的习俗。
聂河中医医院,是一所以中医针刀微创配合手法整脊、拉伸等综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疼为专科特长,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疗养为一体的综合一级医院。位于黄良街办聂河村西北滈河岸边。
同学李炜给我推荐了黄良的卫生模范村南仁村。我去的时候,村支书郗德存村委会主任陈联监委会主任郗平学都在。
走进南仁村,整个村庄布局合理,屋舍俨然,街道纵横,干净整洁,每条道路都像城市一样有标牌,村容村貌在整个黄良首屈一指。老街道西端,有一棵古国槐,列入西安市古树保护名录,有1500年历史。
南仁村近年来,全村没有一个上访户。先后被确定为长安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西安市新农村建设师范村,市级文明村镇,市级文明生态村,市级绿色村庄等十余项荣誉称号。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
解家庄有海石寺,雄伟壮观,现存。石佛寺村原有石佛寺,不复存在。
黄良地灵人杰,西安地情网长安县志黄良篇一些村志记录了该村出过的名人,一些村志没有提及。四本黄良篇篇幅过长,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事太多,天太热,人生地不熟,精力有限,我无法对黄良街办众多的花卉企业和21个村庄进行挨村进户的采访,所写的黄良篇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应俱全。四本看长安在路上,沿着子午大道,看到一个发展壮大中花卉基地的黄良概况。黄良民风淳朴,手艺人多,,历史遗存文化积淀深厚,特色农业是黄良黄从古至今一贯的延续。黄良的花卉企业相互帮衬,互通有无。刘生计叔叔,刘军峰总经理在不同的地点分别告诉我:黄良最大的花卉企业是司建波的秦岭花世界,鲜花港的刘新保最会经营。我给司总打过电话,爱长安微信公众平台报道过花世界2017年春节的花卉展销活动,声势浩大,半年时间,我还记忆深刻。
黄良从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黄良人的科学选择。如今,西安城南的花卉基地在黄良街办已经形成,黄良的花卉成为长安,西安的一个亮点,一条鲜花铺就的子午大道在快速奔驰。
湖村古老的传说,堀垛村社公爷爷感人的传说,古子午道隋唐皇家粮仓悠久的历史,适合农业生产做粮仓的肥沃优良土地,依终南山近滈河水,见子河从中流淌,离西安城不远,从茅坡长安行政中心沿子午大道南行八公里就到了黄良街办所在地黄良镇村。黄良离终南山下的子午镇,环山路近在咫尺,韦曲常宁宫王曲子午滦镇郭杜与之为邻居,依托互补,地理位置优越,集约配套的新型农业示范园——花卉基地已经形成规模。勤劳务实的黄良人民,赶上了好时候,在历届与时俱进的黄良街办的领导和政策帮扶指导下,今日花卉基地的黄良,一定会有一个更大更新的发展,朝着更有特色的城镇道路迈进,有望成为下一个新的郭杜。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少陵原上的麦子就要黄了(张培忠)
- 下一篇:散文:韦兆村史之——尹村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