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壮观昆明池(每小平 李鸣生)
昆明池很大很壮观,游人情侣阖家齐欢。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游客蜂拥昆明池,淼水鹊桥汉楼船。鹊桥仙护佑良缘,牛郎织女隔河见。三亭-廊望池亭,荷塘雅韵水照天。昆明池工程浩大,气象宏伟,水面辽阔,沧波淼淼,其势如天上的银河,无边无垠。池中建有豫章台馆,犹如浮在水中的仙岛,既可做为阅兵的帅台,又可做为观赏的高阁……
昆明池又称西安七夕公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在大型人工湖泊的基础上修建的公园。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鱼斗路南,地处沣河、潏河之间,总占地3.32平方千米。昆明池景区依托牛郎、织女石雕(现存在石婆庙内)及相关传说,打造了一处以七夕文化为主的爱情主题公园。该公园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中,打造出以“情缘、家园、节日” 为主题的节庆氛围。成为一处集游览,观赏、休闲、娱乐、婚庆和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胜,被誉为“关中水乡”。
昆明池原址为周王朝的“灵沼”所在地,其地势低洼,但水量较小。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操练水军征讨西南诸国,在都城长安西南西周灵池的基础上开凿了方圆40里的昆明池。昆明池的修建,还妥善解决了长安城的供水问题,使之成为一个充满灵气的城市。汉武帝也常在此泛舟游乐登楼赏景。清代北京修的昆明湖,作用就与汉昆明池完全相同。昆明池建设之初是为练习水战,在池的两侧,立牵牛织女石像。按照中国传统的空间观,此设置正是星空中的牵牛、织女、河津等形象在地面上的投影。该事实在《三辅黄图》、《史记·天官书》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汉武帝在开凿昆明池时,模仿牛女二宿隔着天河遥遥相对的情景,在昆明池的东西两侧,各立一座牵牛(石爷)、织女(石婆)石雕,池西织女石像,造型古朴、粗犷大型石雕。象征天上的星辰来到人间。此外,还在昆明池建造了石鲸,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身尾皆动。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第一次有了具体的形象。织女石雕现在长安区斗门棉绒加工厂内,牵牛石雕现在斗门南沣村和常家庄交界处,相隔约1.5公里,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牵牛石雕高258厘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贴腹,身体呈跪状,上身微微向左扭转,大眼阔鼻,表情朴实憨厚;织女石雕高228厘米,上身微微向右扭转,浓眉大眼,表情忧郁,作笼袖罢织的姿势。他们相互遥望,却无法相会,默默地诉说着相思之苦,正像《古诗十九首》中描绘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汉河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昆明池畔的牛郎、织女石雕,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传为两位神人,尊为“石爷”、“石婆”,公元798年修庙设案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一直很盛。北宋宋敏求在《长安志》中写道:“唐贞元十四年置石父庙”,其“石婆庙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昆明池右”。据文献所知,这是我国最早的祭祀牛郎织女的庙宇。
昆明池后为泛舟游玩之地,唐时干涸为陆。昆明池两岸有石雕男女人像;曾建有人工岛屿,豫章台、灵波殿,池中雕有石鲸,栖有豫章大船等设施,池面332公顷,蓄水总量5000万立方米……
唐代几次疏浚昆明池,并把沣水引入池中,基本保持汉时风貌。唐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年) ,因向昆明池输水的石垯堰堵塞,池水逐渐干涸,变成大片农田……
宋代至今,昆明池已有名无实,被广阔的农田取代……
昆明池畔的牛郎、织女石雕,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传为两位神人,尊为“石爷”、“石婆”,公元798年修庙设案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一直很盛。北宋宋敏求在《长安志》中写道:“唐贞元十四年置石父庙”,其“石婆庙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昆明池右”。据文献所知,这是我国最早的祭祀牛郎织女的庙宇。
唐太宗《冬日临昆明池》: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柳影冰无叶,梅心冻有花。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春预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沈佺期《昆明池侍宴应制》:武帝伐昆明,穿池习五兵。水同河汉在,馆有豫章名。我后光天德,垂衣文教成。黩兵非帝念,劳物岂皇情。春仗过鲸沼,云旗出凤城。灵鱼衔宝跃,仙女废机迎。柳拂旌门暗,兰衣帐殿生。还如流水曲,日晚棹歌清。
李乂《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玉辂寻春赏,金堤重晦游。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晃朗扶桑出,绵联杞树周。鸟疑填海外,人似隔河秋。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汀州归棹晚,箫鼓杂汾讴。
朱庆余《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周回余雪在,浩渺暮云平。戏鸟随兰掉,空波汤石鲸。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杜甫:<<秋兴八首>>: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贾岛《昆明池泛舟》:一枝青竹榜,泛泛绿萍里。不见钓鱼人,渐入秋塘水。
白居易《昆明春》: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滉漾,波沉西日红渊沦。往年因旱灵池竭,龟尾曳涂鱼喣沫。诏开八水注恩波,千介万鳞同日活。今来净渌水照天,游鱼鲅鲅莲田田。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鸳鸯铺翅眠。动植飞沉性皆遂,皇泽如春无不被。渔者仍丰网罟资,贫人又获菇蒲利。诏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菇蒲无租鱼无税,近水之人感君恵。……
李适《九日绝句》:禁苑秋来爽气多,昆明风动起沧波。中流箫鼓诚谌赏,讵假横汾发棹歌。
童翰卿《昆明池织女石》: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有脸莲同笑,无心鸟不惊。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
唐太宗等皇帝驾临昆明池,竟流连游赏并赋诗<<天汉泛舟>>诗作。温庭筠、胡曾、苏颋、任希古、李百药、苏颋、储光羲等诗人群臣应制诗、淡雅文人墨客为昆明池留下了诸多优美的诗词佳句,传颂至今。
昆明池作为中国古代较大的人工湖,其开大型水体为核心的园林建设的先河。有三大作用:可为渠运提供水源和皇室游幸,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关中大运河漕渠的主要水源。
2015年,陕西省实施“南水北调”联接“引汉济渭” 工程。近年来,西安市对境内主要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在昆明池旧址南边建设斗门水库(昆明池) 观光。库区总面积约10.1平方公里,距离秦岭北鹿19公里。是一座以供水、改善生态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们的水库。按照“南、北池”形制布置,南池为“引汉济渭”注入式水库,为西安城市供水的水源;北池为沣河分洪注入式水库。为生态供水的水源,兼顾沣河防洪、蓄滞沣河供水和城市雨洪功能。达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优化水资源配制,强化水生态保护效果。因斗门水库岸线轮廓与古昆明池岸线基本重合,故又称“昆明池”。
公园占地2255余亩,其中水域面积707亩,景观面积1548亩,总体空间规划为一轴两带。一轴为汉文化历史轴,主要展现汉武大帝的雄才伟略和大汉雄风般的气魄;两带为花海银河带、滨水观光带,展现了七夕文化爱情。公园内有许多著名景点,如鹊桥、汉武楼船、二十六婚雕塑等。此外,公园还有国风广场、关雎广场等,充分展现了流传千年的诗经文化。在公园内可欣赏到丹鹤白鹭、舟帆舫影等美景,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浪漫的七夕情怀。
公园内各类景点林立,山水相依;植物清新,景色宜人。其中以“天鹅湖”最为突出,这里摆放着上百只天鹅,每天表演着浪漫的爱情舞步,也是年轻人求婚的最佳背景;“爱神花园”则以爱神之爱情传说为主题,将爱神的故事用花朵呈现,形成一片浪漫的花海;“七夕节日主题景观” 则是整座公园的核心,这里汇集了七夕节日传统活动。如赛龙舟、观摩艺术表演等,为游客提供一种新奇的节庆体验。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不仅拥有温馨浪漫的景色,还有许多可爱的活动。例如“心愿节”活动,每年都很受欢迎。游客可以在这里写下心愿,用祈祷的方式将心愿传递给七夕神仙,希望能够得到满足。小径环绕在树林花草间,蜂蝶飞舞、百花竞艳、漫步其中,享受无穷的惬意恬静。
昆明池的春光明媚无比,昆明池的春色美不胜收。昆明池的堤岸仍和汉代相仿,且用砖石水泥砌成,更加牢固。规模宏大无比,新注入的流水清澈明净,池面-片汪洋。湛蓝湛蓝的终南山倒影入池,山影随着水波轻轻荡漾,广阔的水面映着南山,水色望去好似透着青碧。鱼儿自由游动,人投食处,群鱼竞相张嘴;白鹅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野生黑水鸭群,在远处游荡觅食。白鹭或在岸边或在水面、空中飞翔,游人举目四望,好一幅人间最美的春光图画。
昆明池的水系设计总体分两部分:乘电动车游览,水面乘坐画廊船。昆明池覆盖着清澈见底一望无垠的湖水,布满乔木的古苔藓林,绿野茵茵、树木参天。建设有弯弓形石桥,灯塔、小岛等美丽的山水景观。站在桥上依栏四望,水波浩渺,水天相连;风吹后起伏层层波纹,一波连着一波,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2020年7月,昆明池北池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的北池面积10500亩。按照“生态优先、文化相生、城景呼应、古今融通” 的理念,统筹库区、生态区和城区的发展需求,融合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一体,对大西安水系治理、涵豆生志、环境保扩、文化传承、放游休宋发挥重要引领伶田,是大西安西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昆明池景区内,汉武群雕威仪穆穆,池水波光涟涟;桃林里碧桃簇簇,茗香馆茶香绵绵;迴望坪望云卷云舒,荷塘雅韵品御宴珍馐;活力水岸登舟亲水,望池亭凭栏观鱼;石鲸吹浪若隐若现,树影摇曳似有似无。亭台楼阁恢弘大气,细柳团烟氤氲缱绻;思贤、鸾凤袖舞行云,苍葭、怀风汉韵连珠;丹鹤白鹭,肆意颉颃;舟帆舫影,渔歌不息。
2018年,昆明池于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榜单。
汉楼船雄伟高大,操练水军天下统。柳绿花红景色秀,游人观赏景锦绣。
美哉昆明池:烟波浩渺,堤岛成趣!
壮哉斗门水库:天工开镜鉴,光古耀今朝!
2024年4月14日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 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乡土文学委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办公室副主任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杜曲乡贤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文化研究者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一零六(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记田绪安教授花鸟画(每小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