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飞翔: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感动
地震以来的这些天我的心情一直十分的沉重。此时此刻看着电视上那一幕幕的感人画面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一个姓黄的医生和家人一起从广东来四川旅游,不想正好碰上地震,他的9个亲人都在地震中丧生了。他来不及悲痛就投入了战斗,他先后抢救了27名伤员。记者拍摄的时候他正坐车赶往北川,他的脚上流着鲜血,但却没有时间包扎。
一个公司的老总撇下数千万的家业自费从外地赶到救灾第一线,他已经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了。他说,我参加过救灾,我有经验。
一个姓段的下岗工人来到医院充当自愿者,几天来他一直守护在一个十四岁少年的身旁。他说,他要用的爱抚平这个少年受伤的心灵。
一个名叫宋欣宜的三岁小女孩,被埋四十多小时后终于获救。当抬她的担架来到道路中断的三道拐处的时候温总理亲自为她让路。小欣宜之所以能存活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房屋倒下的那一刻,父母用身体为她撑起了一片空间。
……
总有一些事让人吃惊。
总有一些人让人感动。
这些天当我看着那一个个冲在火线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人民子弟兵的身影、那站在长长募捐队伍中的头发斑白的老人、那挽起袖子等待献血的青年学子、那当众撩起胸膛去哺乳失去父母的婴孩的那些妇女、那些站在路边高举着“叔叔,辛苦了”牌子的小孩,我泪水汩汩。
地震,尽管可恨,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那闪光的部分”。什么是民族精神?这就是民族精神!--“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身为一个作家地震以来的这些天我在感动之余也羞愧万分、寝食难安。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能真实地记录下当下发生的一切,作为作家那就是失职。冲在一线舍生忘死那是英雄。同样,以笔为旗,未尝不是一种战斗。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去讴歌、去呐喊,--为人性中那闪光的部分,也为一个民族固有的一种精神和气节。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史飞翔文化散文:读书与冥想(八章)
- 下一篇:史飞翔:好男人的三条标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