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长咸八社古文化艺术节盛况(笨马九方皋 初玄)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咸阳王道村和资村、西张村、马家寨、长安的靠屯村、铺子村、东马坊村、西马坊村,轮流接送“一佛二菩萨”,成为一年一度最热烈、最隆重、最盛大的迎神祈福盛会,现在发展为长咸八社古文化艺术节庆典。
这八个自然村位于古老的沙河与渭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靠屯村、铺子村在沙河的南岸,东马坊村、西马坊村、资村、王道村在沙河的北岸,王道村-马家寨村-西张村在古渭河河岸的东岸。传说这一代是西周时国家养马灵沼之地,西周时周文王都城丰京就在沣河西岸,沙河之南,悠久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秦的显赫先祖,源自嬴姓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在沙河两岸岸与宝鸡关山牧场养马,善于驯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秦地首领。秦汉时期为上林苑的范围。沙河两岸好风光,草肥水旺养马场。长安境内多村庄,都带马字呈吉祥。
自唐代以来,就有了接神民俗,每年正月十八,包括菩萨、弥勒、药王在内的诸神由一个村出发被另一个村的人们用轿抬接回自己村,俗称接神。神像不大,却在人们心中具有神圣地位:护佑人们健康生活,永葆太平。有了寄托,人们也就非常积极地筹备参与。这八社还在终南山上的观音山建有庙宇,每年山上有庙会,八社的群众结伴上山拜佛祈福。老人们记忆从1917年农历正月十八流传至今天,后演变为古文化艺术节,形式、规模不变。在外打工者,到了接神的盛大日子也得请假赶回来,接神已经是一个由头,由此而发起的锣鼓表演日益成为主题,各村委会借此动员村民鼓起精神抓好经济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
猴年正月十八,在咸阳马家寨召开了长安咸阳八社(村)古文化艺术节庆典。早上10点,马家寨的队伍出发到西张村接爷,到12.30时,回到西张村,庆典正式开始。
温暖的春光下,八村的社火列队行进,敲锣打鼓,竞相争魁,那汽车上鼓大的惊人,敲的人也卖力表演,把北方汉子、陕西婆姨的精神气都展露了出来。八个鼓队,基本都是50多个人组成的,统一的着装,统一的帽子。震天的锣鼓敲起来,红红的丝带甩起来,优美的步伐扭起来,喜庆的秧歌跳起来。骑着毛驴儿的姑娘、赶着旱船的老头子、到位的眼神儿、滑稽的舞姿惹得众人哈哈大笑。抽着眼袋、摇着蒲扇,精神喜庆的俏媒婆、打情骂俏的老夫妇、憨态可掬的大头娃、顽皮的表情,观众看得也很入迷。腰鼓、秧歌、舞狮,吸引咸阳市区与附近村子的数万群众到场观看,场面非常壮观,将西张村马家寨的主街道围得水泄不通,由于每八年才能在一个村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千金难买老百姓自己表演的节目,每个村都使出浑身解数,使广大群众欣赏到一次精彩的民族文艺演出。演出一直进行到下午4点。晚上还有焰火晚会。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二龙塔的桃花(初玄)
- 下一篇:散文:少陵原上花似海 传奇故事留千年(…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