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长安区中招与城六区并轨?趋…
    • 理性看待“长安中考并轨”传…
    • 社区帮找回遗失物品 八旬老人…
    • 双节氛围渐浓 社区活动传递节…
    • 政协长安区文化艺术界委员工…
    • 普法宣传进社区 让法律服务与…
    • 西安市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讲…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亚凤>>正文内容

    (散文)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王亚凤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2日 点击数:

    我就坐在他的对面,低头抬头之间,他总是埋首在电脑后面。我起身去倒水,他一动不动;我多次去洗手间,他一动不动;我兴冲冲做“课间操”回来,他一动不动;我的手机频频发声,一忽儿QQ一忽儿微信,吵得紧了只好出去接听,他仍是一动不动。

    有时我被电脑后面升起的一缕烟惊醒,抬头看去,他仍然静若磐石,不动声色,只有烟草的味道淡淡地逸开……我瞬间恍惚了:他,从来就是这样么?仿佛鱼在水里,石头在山上,冰心在玉壶里一样……自然而静默。

    我们是地方志单位,他是我们处的头儿。他本也可以像有些领导那样,工作布置下去,自己端杯茶窜窜门子,检查检查工作进度,累了坐下来翻翻报纸聊聊天,吃喝罢去健身房健健身什么的,可是他好像完全不会。他总是坐在他的位子上,除了开会、吃饭和必要的活动,就跟一枚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座位上。从不迟到不早退甚至不午休,连手机都很少干扰他。
    盛世修志,眼下正是最繁忙的时候,连我都感觉到了许多资料的亟待完善。近几年来单位接连出了几套很有分量的方志读物,我慕名来到这里见到了不少方志专业老师。他们经常来我们处管理的资料室借阅图书,资料室书墙林立,城墙一样厚重的垒垒大书让人有种进入极乐世界的喜悦充盈感。这里有各个年代方方面面的史志书,凝结了修志人无穷的心血与精力。司马迁一部《史记》意义何其深远!《白鹿原》的创作出自地方志,茅盾奖获得者阿来也说过,他每到一地必先翻阅地方志,习近平书记亦如此说,并对编修方志寄予厚望。

    一部好的志书,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不是僵硬的资料记录。它收录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必然倾注了出书人的初衷在里面。因何要记录这些人这些事?在我们祖先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上,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令人唏嘘令人感奋令人回味无穷的事情,通过这段历史能带给后人多少启迪多少教诲多少值得深入思考的东西,这是一本志书的编者想要告诉读者的。

    市志办去年编辑出版的《那时长安》,主要负责人就是我们头儿。我没有亲眼看到这本书的出笼,但是下一部即将面世的书,我有幸目睹了几乎全过程。这套书的主题是“消失的村落记忆”,作为一个仍在发展中的日新月异的国际化大都市,村庄的消失是其必然的命运。在享受现代先进与文明生活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在惆怅失去的故乡。于是,将这些村庄的现存资料尽快抢救下来,便成为以我们头儿为代表的方志人刻不容缓的使命之一。

    我们是市级单位,不用下基层亲自搜集整理材料,但是报送上来的资料参差不齐,良莠不分,距离头儿的期望相差甚远。该项目是他提出得以立项的,他有着深层次的计划和考量。每日除了编选校对现有的,还得不停查阅以前的。西安市现辖十区三县,下属的村庄成千上万,总是有一些基层单位不重视这项工作,资料迟迟收不上来,致使某些环节被迫停滞。看着头儿皱着眉头一再督促,我都替他着急。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手上的工作。一面忙于应对单位其他事务,一面马不停蹄地推进着“村落记忆”的进展。一度,上级命令他去党校脱产学习,他很是踌躇。不得已去了,一有空不是回家去,而是跑回办公室继续工作。

    头儿的工作态度影响了许多人。不光我们从不闲谈窜岗,办公室接待其他业务单位来人,也从不闲聊。客人大老远赶来,一杯茶喝过,该交流的工作交代完毕,客人自觉起身,头儿干脆利落送客,从不拖泥带水,令我不由叹服他多年部队养成的工作作风。他不吃请,不受礼,一是一二是二。他寡言少语,严以律己,从不轻易教导下属。上行下效,我从他身上学会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就个人业务能力而言,我是很佩服他的。这样的文化单位,个个拉出来都有两下子笔杆功夫,而我们头儿思维严谨,用字精简,并个性鲜明。经他手出来的文章,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字,每一句每一段都切实到位。我们处编辑的内刊杂志,报到他手上,他一眼就知道问题在哪里。眉头一皱:把这篇文章撤掉!为什么要跟风?!一些重磅征文活动,他一蹴而就就能获奖,几千元奖金哪!但是他不甚在意,从不热衷于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圈。

    他的慈悲情怀深藏不露。上次从四川来了两位古稀老人,手持北京方面给出具的一份文史说明来陕西寻访祖先的踪迹。我安顿老人坐下喝茶,头儿吩咐我在资料室搬来相关资料供老人查阅。随后他又放下手上正在忙碌的工作,蹲在老人面前亲自帮忙查找,耐心倾听老人家浓重的四川口音。最后按图索骥找到其在高陵任县令这一线索,我以为两位在有生之年以此为精神寄托的老人必得要亲自跑一趟高陵县志馆了,但是,被我们头儿阻止了。他拿起电话打给相关负责人,遗憾的是对方虽然对其人有印象但是没有查到更进一步的资料,两位老人已经深表感谢准备走了,我们头儿仍心存不忍,挽留老人再等等,他迅速调动网络资源,将有用的信息记录在纸条上交给老人,才千叮咛万嘱咐地送老人出门。

    这份工作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有次我忍不住兴奋,跟头儿说某某村还保留有比较完整的古城堡模样,头儿淡定地告诉我还有哪些哪些,一一道来如数家珍;有次他问我北郊的某村子是否还有板凳龙,我很高兴地惦记着,下班后跑到那里找村口的老人们寻求证实;我发现周至某村曾经有很先进的农业学校教育模式,头儿便洋洋洒洒给我讲了很多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摸索到的实践经验,而他平常是很少说话的。

    我佩服头儿,这样一个低调朴素干实事的人,从不摆领导架子,只是默默奉献以身作则。我常在心里暗暗感慨:若是我们身边都是这样的人,中国梦就绝不会是个梦,那些我们所憧憬的景象一定就在不远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靠近。而实现中国梦,就是靠更多这样的人,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走下去······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可怜的六爷 ——也说《老炮儿》
    • 下一篇:散文:狗狗的春天(王亚凤)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