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这个“雷锋”没标签
自打没了父母,又没了岳父,几年来每个周末,去看一百多岁的岳祖母和八十多岁的岳母,便成了我和妻子的必修课。
虽说已到阳春三月,但的确没见过几场濛濛细雨。噼里啪啦的大雨,一下起来似乎就刹不住车,宛若到了秋天。今日儿天气不错,虽然没有艳阳高照,但毕竟没再下。我便又开上车,拉上妻子,朝丈人家奔去。
原想走西汤路这条近道,既能回避环山路上疯狂的“红旋风”,又能躲开雁引路上的滚滚车流。没想到车刚过杜曲东韦,看着路边上三三两两往东走的行人,我心里就叽咕:韦兆街道今日千万不要逢集。自从去年让“渣土车”撞了,虽然性命无忧,却吓坏了我,气坏了我。至今一见路况复杂我就头发涨,腿发软。
“咬处必有虱,怯处必有鬼”,韦兆街道还真逢集。因刚下过雨,又没太阳,不热不冷,十里八乡的生意人和群众,便都涌进这两边都是店面,中间就是公路的东西大路上。公路就是市场,市场也是公路。本来就不宽展的人行道,这会统统都成了汽车、三轮车、摩拖车、自行车的停车场。公路两边也都被大大小小的红蓝绿等各色帐篷占据。篷下都塞满了台板和商品。篷对着篷的公路间,便是来往车辆,几乎没法绕过的“葫芦细儿”。而这条“葫芦细儿”,全然被逛热闹和买东西的男女老少挤满。车到这里已无退路,只能一直向前磨。一看见对面来的大货车,我就不寒而栗,心已提到了嗓子眼。鸣笛已无济于事,甚至还招来捶打车皮的砰砰声。向前怕伤人,向左怕挂车,向右怕擦了帐篷。我真后悔不该走这儿,甚至埋怨自己无远见,实在有点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车如蜗牛般向前磨蹭着。
忽然,车前出现了一个看似十分稚嫩的小伙,背着一个不大的背包,一边拍着对面的面包车让师傅稍停一下,一边连拉带推的劝我车前的人往边靠一下。小伙子没戴红袖章,也没戴红帽子,更没穿警服。他很不老练地在人山车海中,边退边疏导交通。我一点也不敢马虎的往前开着。当稍微能松活着往前走了,他匆匆从我车边经过,又急着往后跑去。我只能隔着玻璃,对他说:“谢谢!”。他好像也来不及搭话,就闪了过去。
刚开了几十米,对面又来了个十轮大卡,我的车又被人群死死的挤住了。车前全是拥挤的人,尤其还有一个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横在那里。进不能,退不能,左不能,右不能,我只得停在那里,遭受着后边一遍又一遍聒耳的汽车喇叭声。又是刚才那个小伙子,又在我的车前开始疏导。他叫停了卡车,劝开了人流,推开了轮椅,让我挤出了困境。还等不得我说声谢谢,又不见了他的身影。
终于,走出了韦兆街道。我对坐在身旁的妻子说:“真后悔不会玩微信!否则,我一定照下这个不知名字,没人组织,没有标签的‘活雷锋’,传上网,让大家都知道这个90后的小伙子。”他令我终生难忘。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港澳杂记
- 下一篇:(散文)陈家岩.碾子爷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