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知无涯”释义--长安二中中心景观石镌刻解读
要点:知识无涯,学而不厌,教学相长,勤奋超越。
迈进长安二中学校大门,迎面横卧一块巨石,石上镌刻“知无涯”三个大字。此三字题词由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著名爱国人士于右任的书法集成,出自《庄子·养生主》,原句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
作为学校中心重点景观石,师生进进出出,三个大字触目可及。三个大字言简义丰,内涵隽永,警策惕励,发人深思,激人奋进。其作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试解读如后:
从学生角度说,要充分认识学海广阔无边,书山之路崎岖艰难,大千世界神奇无比,要达彼岸,要有所获,要有成就,必须博览群书,学而不厌,熟读精思,探究钻研。来此学园,应心无旁骛,修心习德,索取知识,探求新知。此乃学子之本分。决不可胸无壮志,不思进取,随遇而安,知难而退,荒嬉毁随,虚掷青春,老大伤悲。
从教师职业讲,教书育人,培育栋梁,就应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探求规律,讲究技巧,循循善诱,以身示范;就应师生平等,尊重关爱,研究个性,鼓励特长,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就应自觉学习新知识,主动践行新理念,悉心研究新问题,大胆创造新经验,追求德艺双馨高境界,恪尽为人师表之天职。绝不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坐吃山空,宣科撞钟,误人子弟,耗己生命。
从学校发展看,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便捷,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发展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具有国际视野,强化人文情怀,创素质教育之优,示特色发展之范,持续探索教育规律,大胆实践全新理念,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更新教育理念,方能真正把学校办成,师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学园和乐园,未来国家杰出人才的基地和摇篮。此乃学校之使命。岂可因循守旧,移植照搬,坐井观天,盲目乐观!
知无涯,识无涯,学无涯,思无涯,践行无涯,创新无涯。
望“知无涯”,不能不想到“生有涯”。面对这样的强烈对比和反差。有理想、有追求、有作为的人一定会懂得怎么办。
既然“生有涯”,就应珍惜时间。光阴似箭,时不我待,一寸光阴一寸金,学生更应惜青春。“不餍饫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葛洪·抱朴子·爵学》)。因为“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正像陶渊明所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既然“生有涯”,就应刻苦勤奋。因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因为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而“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既然“生有涯”,就应讲究效率。书山重峦叠嶂,书籍汗牛充栋,知识浩如烟海,未知奥妙新奇。要有更大收获,一要虚心求教,接受指导,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做到“善假于物”(《荀子·劝学》)。二要统筹安排,做好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三要尊重规律,探索总结方法,张弛有度,讲究实效。
既然“生有涯”,就应敢于超越。首先就是要敢于质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格言联壁·学问类》)。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其次就是要大胆创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超越自我,超越现状,超越前人的关键,这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师生的追求更高目标。
“知无涯”三字镌刻于外形酷似一条健硕的石鱼之上,亦有象征意义。不由使人想到鱼跃龙门,进而想到化蛹为蝶,凤凰浴火重生。二中师生,睹此巨石三字,能不深思,能不振作乎?
是为管窥蠡测。二中诸君以为然否?!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春风一路”释义--长安二中教育…
- 下一篇:(诗歌)女贞树二首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