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庆“腊八节”
“腊八节”,雍和宫备四口大锅,直径达二米 ,深一米 五,可容米数担。第一锅粥奉神,第二锅粥赐给太后、帝后家眷;第三锅粥赐给诸王府及少主府,第四锅赐给喇嘛。当时京城食粥情景热烈非凡。有诗为证:“一阳初始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卅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想而知,施济“腊八粥”和皇家君臣、百姓平民在此节之时,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空前壮观。
早年间,老北京还有一种典故,据说“腊八节”与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有关。其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儿童。因人们非常迷信,害怕鬼神,认为所有疾病都是由于疫鬼作祟,但这些恶魔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腊八这天,专以红豆、赤豆熬粥,可祛疫迎祥,继而引发出“赤豆打鬼”之传言。
老北京人对“腊八节”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受古都文化影响至深,在继承民俗传统方面独有风情,在食文化上也不断推陈出新。经过长期的探索,再加上宫廷内外的相互的勾通,因此在“腊八粥”的用料,做法上不断改进,粥的花样、品位也愈加讲究。
宫廷御膳在“腊八粥”中加入了桂圆、莲子、果仁、魔芋、银耳等营养精品,使其成为冬补的美食佳肴。普通百姓也要想法儿把五谷杂粮多攒一点儿,使“腊八粥”的味道香甜可口。人们认为,喝了“腊八粥”能驱寒暖身,大补阳气有利健康。而喝上“腊八粥”,就是迈进了年的门坎儿。记得小时候,到了隆冬季节,总盼着能美美地喝上一顿新粮做成的“腊八粥”。而每家每户的大人孩子们,都愿意聚集在热炕头上,享受那热乎乎的家庭美食带来的欢乐与温馨。虽说北京冬日冷风刺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但喝了“腊八粥”,人们会将室外的冰天雪地抛到了九霄云外,忘记了寒意。那浓浓的人情味,时时温暖着淳朴勤劳的京城人。
老北京人历来对“腊八节”十分重视,把它看成春节即将到来的信号。北京民间曾流传一首民谣:“老太太您别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送完灶王就到年”。旧京还流传一句儿歌:“小孩子,你别馋,吃罢腊八饭,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人给压岁钱。”
过了“腊八节”,便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欢乐的事会连连不断展现眼前。妇女们忙着做针线,做新鞋、绣枕头,裁新衣,为着过年做打算。民间花会也开始操办,文化活动抓紧了演练。尽管“腊八”时节正值数九严寒,但满怀豪情喜迎新年的京城市民,家家户户积钱备物,尽享辛劳一年的好收成。火热的心温暖着和谐的幸福家园,使生活充满了无限欢乐与温馨。
记忆中的旧京,进了腊月已有了年的气息。到了“腊八节”,街市店铺开始筹集玩具、小吃等年货,商品渐增。许多家妇女提前动手制作小磨豆腐、饣各馇之类吃食,还要抽空碾些豆面、黄面等以备春节前炸丸子、蒸糕之用。记得以前从腊月初六晚饭后,母亲总会把大米、小米、江米、玉米米查、高粱米、红小豆、芸豆筛选好,再把核桃、杏仁去皮,把花生米、红枣洗净待用,到腊七晚间便开始熬粥。母亲做吃食很有经验,先把不易煮烂的豆类下锅。待豆软汤红时,再把棒糁、米类、果仁下锅,并不断搅动。约一个多小时后,浓浓的香气从盖沿四溢,让人垂涎。待粥熬到又黏又稠时,就可以出锅盛入瓦盆内待用了。除此之外,母亲还要蒸两屉白面加枣儿、金糕条的大发糕。上面放上青红丝、瓜仁,用大料瓣点上莲花形红点,象征吉利满门。到晚上,奶奶、姐姐要剥蒜皮,然后浸入盛满醋的坛内泡成腊八蒜。
初八晌午,母亲把“腊八粥”、“吉祥饼”加上红糖、白糖温热,端上炕桌,全家人在温暖如春的房间里,欢欢乐乐共度“腊八”,共同品味传统节日的温馨与祥和。喝完粥,我随姐姐提罐出门,把特意准备好的“腊八粥”和发糕,送到亲友家,大人们也备好茶水糖果接待上门的亲友。那种和谐的氛围充满了深情厚谊,至今想起来仍感到温馨。
早年间,老北京还有一种典故,据说“腊八节”与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有关。其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儿童。因人们非常迷信,害怕鬼神,认为所有疾病都是由于疫鬼作祟,但这些恶魔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腊八这天,专以红豆、赤豆熬粥,可祛疫迎祥,继而引发出“赤豆打鬼”之传言。
老北京人对“腊八节”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受古都文化影响至深,在继承民俗传统方面独有风情,在食文化上也不断推陈出新。经过长期的探索,再加上宫廷内外的相互的勾通,因此在“腊八粥”的用料,做法上不断改进,粥的花样、品位也愈加讲究。
宫廷御膳在“腊八粥”中加入了桂圆、莲子、果仁、魔芋、银耳等营养精品,使其成为冬补的美食佳肴。普通百姓也要想法儿把五谷杂粮多攒一点儿,使“腊八粥”的味道香甜可口。人们认为,喝了“腊八粥”能驱寒暖身,大补阳气有利健康。而喝上“腊八粥”,就是迈进了年的门坎儿。记得小时候,到了隆冬季节,总盼着能美美地喝上一顿新粮做成的“腊八粥”。而每家每户的大人孩子们,都愿意聚集在热炕头上,享受那热乎乎的家庭美食带来的欢乐与温馨。虽说北京冬日冷风刺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但喝了“腊八粥”,人们会将室外的冰天雪地抛到了九霄云外,忘记了寒意。那浓浓的人情味,时时温暖着淳朴勤劳的京城人。
老北京人历来对“腊八节”十分重视,把它看成春节即将到来的信号。北京民间曾流传一首民谣:“老太太您别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送完灶王就到年”。旧京还流传一句儿歌:“小孩子,你别馋,吃罢腊八饭,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人给压岁钱。”
过了“腊八节”,便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欢乐的事会连连不断展现眼前。妇女们忙着做针线,做新鞋、绣枕头,裁新衣,为着过年做打算。民间花会也开始操办,文化活动抓紧了演练。尽管“腊八”时节正值数九严寒,但满怀豪情喜迎新年的京城市民,家家户户积钱备物,尽享辛劳一年的好收成。火热的心温暖着和谐的幸福家园,使生活充满了无限欢乐与温馨。
记忆中的旧京,进了腊月已有了年的气息。到了“腊八节”,街市店铺开始筹集玩具、小吃等年货,商品渐增。许多家妇女提前动手制作小磨豆腐、饣各馇之类吃食,还要抽空碾些豆面、黄面等以备春节前炸丸子、蒸糕之用。记得以前从腊月初六晚饭后,母亲总会把大米、小米、江米、玉米米查、高粱米、红小豆、芸豆筛选好,再把核桃、杏仁去皮,把花生米、红枣洗净待用,到腊七晚间便开始熬粥。母亲做吃食很有经验,先把不易煮烂的豆类下锅。待豆软汤红时,再把棒糁、米类、果仁下锅,并不断搅动。约一个多小时后,浓浓的香气从盖沿四溢,让人垂涎。待粥熬到又黏又稠时,就可以出锅盛入瓦盆内待用了。除此之外,母亲还要蒸两屉白面加枣儿、金糕条的大发糕。上面放上青红丝、瓜仁,用大料瓣点上莲花形红点,象征吉利满门。到晚上,奶奶、姐姐要剥蒜皮,然后浸入盛满醋的坛内泡成腊八蒜。
初八晌午,母亲把“腊八粥”、“吉祥饼”加上红糖、白糖温热,端上炕桌,全家人在温暖如春的房间里,欢欢乐乐共度“腊八”,共同品味传统节日的温馨与祥和。喝完粥,我随姐姐提罐出门,把特意准备好的“腊八粥”和发糕,送到亲友家,大人们也备好茶水糖果接待上门的亲友。那种和谐的氛围充满了深情厚谊,至今想起来仍感到温馨。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灵魂的救赎:关于文学的对话
- 下一篇:62万元让120年老油坊重生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