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上林苑中的一颗“明珠”
汉代“楼船”造型图
根据牛郎织女素材, 产生了很多剧目。
牛郎织女雕像位于昆明池遗址边的石婆庙内。尚洪涛 摄
“水战原非陆战同,昆明缅想汉时功。谁知万里滇池远,却在堂阶咫尺中。”这是清末光绪帝所做的一首诗,名为《昆明池习水战》。当时,光绪帝正在颐和园内的昆明湖观看操练水军,此诗正是光绪帝观水师表演后的所观所感。只是当时国力式微,再也不复汉武帝时的辉煌,想来年轻的光绪帝应该感慨万千。不过由此可见,昔年汉武帝凿昆明池而训练水师的功用影响了数千年。除了训练水师的功用外,昆明池还起着游览行猎、模拟天象、生产鱼鳖等功能。
训练水师扬大汉军威
有关昆明池的由来,目前学界普遍的观点是,昆明池最初开凿是汉武帝为攻打昆明国而训练水师,而昆明池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但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昆明池并没有军事功用,而纯粹是为了解决长安城的供水问题、调洪蓄洪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认为,昆明池当初修建的确是出于军事作用,但后来军事功用只是辅助功用。“要训练水师,长安附近并不是没有地方,比如渭河上水域面积也足够训练水师了。攻打昆明国训练水师只是一个契机,昆明池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陕西师范大学
李令福介绍,昆明池发挥训练水军的功用时间并不是很长,仅仅持续了武帝后期一段时间,随着汉武帝开疆拓土、连年征战的结束,昆明池也就丧失了作为水军基地的功能。但后来,昆明池又延续了这种功能,东汉开国大将邓禹就曾驻军昆明池,并由此平定长安进而收复整个关中;而唐初,也有关于太祖李渊在昆明池训练水师的相关史籍记载。
上林苑中的游览胜地
昆明池地处上林苑中,而上林苑是汉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据说“长安八水”都出入其中,而昆明池无疑是上林苑的核心区域。虽然历史太过久远,今人已无从想象,但一日记者在大唐芙蓉园内,看到紫云楼和仕女馆依芙蓉湖而建,忽然依稀看到了昆明池的影子,只是规模远比芙蓉湖更大。
昆明池园林景观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独一无二的广阔水面,浩渺无涯,有时候平坦如镜,有时候碧波荡漾,有时候波涛冲天;微风起时,吹皱那一池春水,也吹皱了多少宫墙内少女心内的涟漪;而风雨之夜,它又雷霆咆哮,波涛冲天,宛若神龙出海,令人心悸。然而,昆明池的美好也正在于此,在于它的时而平静,时而怒吼,还在于它的宽阔以及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昆明池还有个名称叫“天河”,想来到了夜晚,昆明池映照着天上星,还有那水中月,与天上的银河交相辉映,被人们当成了降到地上的“天河”,所以还把牵牛星和织女星的石像摆在了“天河”两侧,模拟天象。也有人说,汉武帝一生迷信升天与长生,造昆明池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应对天上银河。
既然昆明池上能行战船,自然也能行游船或画舫。风和日丽之时,汉武帝带着美丽的后妃宫娥,在雕梁画栋的画舫上谈笑风生,歌姬轻抚琵琶,歌声如黄鹂般清脆,舞姿曼妙,身轻如燕,好一幅游春美图。这不是后人的想象,而是史籍上真实的记载,《庙记》上记载:“(昆明)池中作豫章大船,可载万人,上起宫室,因欲游戏。”《三辅故事》中说:“昆明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棹歌,杂以鼓吹。”无论是豫章大船还是龙首船,都是为皇家游览之用。即使是后来轰动世界的“泰坦尼克号”也只能承载五千人,所以豫章大船的“可载万人”记载也许有些夸张,但昆明池遗址所在地的斗门居民却坚持认为,昆明池的浩瀚足以承载万人的大船,记者在当地采访时,村民提及昆明池都不免加上一句:“昆明池特别大,水面上船都能坐一万人呢!”
昆明池水中绿草点点,而岸边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廊房环绕,每到夏季,荷香阵阵,景色如画。皇宫禁苑中既可行猎,又可乘船游览,只有皇家才有此气魄。
生产鱼虾惠及长安市民
有水的地方自然就有鱼,鱼翔浅底是昆明池的美景之一,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间接效应,为长安城生产了大量鱼虾。
在我国早期地方志书代表作《三秦记》中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相传昆明池通白鹿原,原上有人在池边钓鱼,鱼吞钩而去。有一天晚上,吞钩之鱼托梦给汉武帝,求汉武帝帮着去掉鱼钩。过了几天,汉武帝与群臣游玩于昆明池上,果然看到一条大鱼,嘴里带着鱼钩和绳子。汉武帝非常惊奇:“这难道不是应了寡人之梦吗?”随即卸去了鱼嘴里的鱼钩和绳子,大鱼摇头摆尾而去。又过了三天,汉武帝再游昆明池,在水滨发现了一对明珠,汉武帝感慨说:“这难道不是前几天那条鱼回报给寡人的吗?”
当然,昆明池不是单单产鱼,还生产菱芡、莲藕等水产品,而有水域的地方自然还有各种水鸟,这些也都成了昆明池的衍生产品。而到了后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帝王“观渔于昆明湖”的记载。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终南山下铸国魂—记关中民俗博物院院长王…
- 下一篇:茹桂:美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