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桂:美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消费时代,强势技术和市场逻辑,渗透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当中。美,在以感官刺激为追求的影像文化中被逼隐退。粗俗和商品化,遮蔽了人们的意志和信仰。
茹桂,以“重视和普及审美教育”为切入口,却并不局限于审美教育的普及,而以“审美”作为人文依托,希望或能启发我们健全的理想人格。
——著名艺术评论家、书法家茹桂教授,做客本期《水墨中国》。
《水墨中国》(以下简称《水墨》):早在您十几年前出版的《砚边絮语》里,就有关于强化审美教育的主张。作为政协委员,您也曾在政协会上作过专题发言,呼吁重视和普及审美教育。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茹桂:世俗化的物质生活,具有本能的反文化性。比如,维纳斯是美的象征,却有药商在她的肚脐眼上贴上膏药广而告之。再比如,早些年某地所标出的“张骞牌尿素”等等。还有,所谓的“烟文化”、“酒文化”、“自杀文化”、“裸体文化”、“同性恋文化”,甚至“不识字也是一种文化”等与社会主流审美相悖的现象和谬论,披着“文化”的外衣大行其道,几乎成为一种世态。
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同时也扩张了人心深处的欲望,导致人们感情思想的浮泛化,追求“真、善、美”的人文精神渐渐缺失。
过去劳动人民因贫穷没有文化,无疑是历史悲剧,但腰缠万贯而没有文化,对社会的破坏性更广、更强。我们还应该看到,色盲、法盲和文盲之外还有美盲,美盲往往是一些腰缠万贯的精神叫花子。如果一个高速发展的科技和经济社会,没有审美精神和文化素质的支撑,便没有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
美给社会带来文明,没有文明将在历史上留下空白。普及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人们辨别美丑,更在于培养一种具有审美精神的人生态度,使人们在求生的同时,伴随着求真、求善、求美,借以提升人格境界,这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
《水墨》:那么,您理解的美是什么?
茹桂:从艺术角度讲,美是艺术的最高法则,也是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是形式中蕴含着的诗的本性;从人生角度讲,美是令人精神提升和快乐的融合体,帮助人们在雅俗真伪之间找到心灵的契合点,使生命过程丰满而深刻。缺乏美感修养就会坠入俗格,美的最基本功效,即在于使人脱俗。人是素质的合成,人生只有具备了美,才会有灵性、有思想、有情感、有尊严、有气格,成为有灵有肉的“活文化”;从社会意义讲,美能够滋润国人心灵,增强互爱和凝聚力,启发民族心智。
《水墨》:您一直强调“美”和 “漂亮” 的区别?
茹桂:是的。美不等于漂亮。漂亮是外在表相,美指内在精神。只有外在,没有内涵,等于徒具形式的行尸走肉。漂亮比美的市场广,而美比漂亮的价值高。但是,美离开漂亮无损自己的价值,漂亮丢掉美,却会一文不值。
宋人张戴言:“充内形外之谓美”。可见,美既有形式,又有内涵,更在于内在的丰富性和境界的高尚性。
《水墨》:作为书法家,您如何在书法创作中体现美?
茹桂:书法是我走向精神自由的梦境,是表现美的一种形式,既可享受精神的大自在,又激发对美的向往。书法美是多元的,线条美、造型美、运动美、速度美、节奏美、诗意美尽在其中。
《水墨》:近些年来,一些一味追奇求怪令人莫测的艺术创作不时露面,其中甚至不乏恶心和血腥,这些 “艺术”究竟美在何处?
茹桂:作为艺术家,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普世情怀,还要有对美的虔诚和终极追求。
艺术是心灵的显现,是以美的心态,向美的理想世界的超度。人类被尘凡所污染的心灵,能借助对艺术的审美关照得以净化。所以,艺术的美,必须是纯净的、高贵的,要和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优化结合起来。如果把灵魂淹没在物欲和虚名里,只能是缺乏审美修养的恶俗。
美是艺术的最高法则,那些违背美的法则而去猎奇求怪,单纯以感官刺激惑人的艺术家,正如清·朱锡绶所言:“脂粉长丑,锦绣长俗,金珠长悍。”也让我想起十九世纪一位英国作家的话:“为了出名而舞弄笔墨的文人,就像在菜市场搔首弄姿的傻瓜。”
《水墨》:您曾在《砚边絮语》中著文,称“享受嫉妒”。嫉妒并非美德,完全是一种阴暗心理,谈何“享受”呢?
茹桂:对,嫉妒是最大的恶德,是嫉妒者心灵发霉的斑点,俗称“红眼病”。他从否定和败坏别人中寻求一种低级的快感,他没有道德负担,只有赌徒式的疯狂。但是,这恰恰是你的成就在一个小人眼中被扭曲的反映,对你而言,难道不是一种享受么?也就是说,遭人嫉妒,是嫉妒者对你创造成果的一种肯定,退一步说这是注射给成功者的一针清脑剂,所以“享受嫉妒”是值得的。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嫉妒是和美背道而驰的恶德。
《水墨》:您曾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和艺术美学的教学之中,如今又呼吁普及审美教育,这是一件看似很务虚的事情,作为书法家,这远不如濡墨挥毫来的实在。您这样重视和普及审美教育的意义何在?
茹桂: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精神文明和人的素质的竞争。一个没有爱美之心、缺乏审美意识,不能分辨美与丑的民族是不大可能有所作为的,国人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优化和提升。
西方一位美学家说过:“美是人类活动登峰造极的成果,使人类一切的苦难、无限的辛劳和挫败,得以最终证明是值得的。”所以,美也应该是全人类的终极追求。
茹桂艺语(一)
知识并不等于修养,家产并不等于家教,拥有物质并不等于获得幸福。
务虚名者,必得实祸。
宁可让蜜蜂蛰十次,不让苍蝇吻一口。
有钱能使鬼推磨,却无法买到自身的素质。
心底的不平衡,不是因为拥有的少,而是因为贪求的过多。
只凭炒作钻营能捞到世俗的名利,但却永远登不上精神的阶梯。
见了美的事物横遭践踏而袖手旁观,无异于自己心灵向丑恶之门跨进了一步。
俗是艺术创作中的癌细胞。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帜,失去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精神标帜。能证明一个民族身份的惟有文化。
生命不在坎坷中跳笑、拼搏,智慧和创作力就会枯萎、衰竭。
自以为聪明,是一切蠢人的重要标志。
一个人自身越渺小,自我感觉就越膨胀。
用金钱打造出来的姿势,再精致也难以脱俗。
茹桂
陕西长安人,1936年生。先后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和陕西师大中文系,现就职于西安美术学院,先后曾任古典文学选读、艺术概论、古典文论等课程的教学和艺术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只是一种不期而至的“客串”。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书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书法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书协学术委员、陕西省政协六、七、八、九届委员,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艺术短期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书法作品曾参加国内外重大书展并多次获奖,先后在日本、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并进行讲学。新闻传媒及评论界称其为“具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型书法家”。著有《文学创作常识》(合作)、《书法十讲》、《艺术美学纲要》、《茹桂书法教学手记》、《美术辞林·书法卷》,艺术散文随笔《砚边絮语》,及行草书贴《白居易(长恨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茹桂书自作诗(长安好)三十九首》、《中国书法十家·茹桂卷》、《书法名家·茹桂》、《中国书法大家·茹桂精品集》、《中国近现代名家茹桂作品精粹》、《当代名家名作·茹桂书法卷》等。2002年被中国书协评为德艺双馨书家。
著作和论文曾获“中国(图)书展”优秀奖、陕西科技成果奖、亚太华文教学成果奖及美国世界著名艺术家“金帆奖”。艺术历略与实绩先后被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汉诗大典》、《中国大百科人物传集》、《中华骄子》、《东方之子》及美国纽约传记中心《世界艺术家名人录》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昆明池:上林苑中的一颗“明珠”
- 下一篇:陕西将每年筹措5亿元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