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长安区中招与城六区并轨?趋…
    • 理性看待“长安中考并轨”传…
    • 社区帮找回遗失物品 八旬老人…
    • 政协长安区文化艺术界委员工…
    • 双节氛围渐浓 社区活动传递节…
    • 普法宣传进社区 让法律服务与…
    • 西安市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宣讲…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科教长安>>正文内容

    在孤儿院我学会了自力更生

    作者:白肇中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2日 点击数:

     


      孩子们在表演歌剧《睁眼瞎子》。

     

    1935年我出生于北京。我的祖籍是陕西。1937年日寇占领了北京,全家人回到了西安。我母亲刘贤淑带着我和年迈的外祖父在西安生活,但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一个年轻寡妇带着一个幼儿和老人,如何生存?1938年,由于我母亲的同学张格兰(张子宜的女儿)的推荐,张子宜先生请母亲到孤儿院去教书,尽管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但是管吃住,我们祖孙三人有了安身之地。

    我从1938年~1950年随母亲在育幼院生活了整整13个年头,虽然生活较艰苦,但在这个安定的环境里,我度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整个战乱年代,我的整个童年。

    由于孤儿院经费极端紧张,张子宜先生每次出外办事,回来时都要背回几块砖头用作“建材”。在他的影响下,师生们也都纷纷自动去拣砖瓦,解放路孤儿院的数百间房屋中,几乎一半都是用这些捡来的砖瓦建成的。后来孤儿院迁到太乙宫,围墙和房屋多用石头砌成,这些石头都是全院师生从附近搬回来的,土坯也是由孤儿院员工带着学生们自己打。

    孤儿院在太乙宫时,分为男生院、女生院和菜园。我和母亲住在女生院,女生院中间有两间房,是院长夫人酿醋的地方,这里放着十几个制醋的木桶,院内所用的食醋,都是这里生产的。女生院以东隔墙就是一个大菜园。菜园的南边有一个鱼池,里面养着金鱼,菜园的中部还有一个养鸭的大水池。

    因为平时我母亲在上课时,怕我乱跑,就让我坐在教室后面的空位子上或搬个小凳坐在教室后面。所以在此不经意的情况下,我学了不少知识,认了不少字,因此到了1940年我五岁时,母亲就让我入学读书,在初小的四年除了上午上课,下午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劳动,主要是到菜园拔杂草、除害虫等。

    在孤儿院期间,张子宜先生深深地影响了我。自我懂事起就生活在他老人家的身边,而且很自然地成为他的小通讯员,几乎每天都要为他送纸条、送文件。张子宜先生是一位既慈祥又严厉的长者,他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常说:“对待孩子要给他一个好心,要时时事事关心他,但不能给他好脸,要在他的心目中树立你的威信,最重要的是,你本人要事事为孩子做出榜样,要他敬佩你。”在实际生活中,他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一生为了穷苦儿童的生活和教育而努力,无怨无悔,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自力更生。

    据当时任职业中学校长的贺梓城先生的不完全统计,到解放前,经子宜育幼院救助和教养的孩子有14000余名,其中有许多有所建树。就我所知道的,有在国外工作的同学,还有在各省市工作的干部、军人、文化工作者。

    1950年,我离开孤儿院。1951年,进入西北医学院附属药科学校学习,毕业后留在西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1995年,从西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退休。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孤儿院教会我勇敢和坚强
    • 下一篇:长安12中获评省级标准化高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