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院教会我勇敢和坚强
我是山西人,1933年出生,家住风陵渡,父母去世早。1948年,我流浪来到西安,在此无依无靠,流浪街头。为了生存,我做过许多事情,卖过报,做过小工,讨过饭,还在小寨的一所孤儿院呆过,后来我听说了太乙宫的孤儿院,便在1948年自己找了过去,自此,我就在那里生活、学习。
我本名党千祥,进入孤儿院后,便将中间的字改为“子”,我们男同学名字中间都有个“子”字,女同学名字最后都有个“爱”字。
孤儿院的生活很稳定,我们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学习文化课以及手工技术。由于我进入孤儿院时年龄较大,于是就在职业班上课,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每天早上,我们学习语文、数学、化学等文化课,下午则要参加技术培训。我学过的手艺很多,有理发、编草鞋、织布等。那时候我们穿的鞋、衣服都是自己做的,夏天穿的所谓“草鞋”,实际上是用烂布条编制的类似草鞋的布鞋。除了学习技能,我们有时还要去菜地帮忙。由于院里的面粉是自己磨制的,所以,年龄较大的男生们,还要轮流到翠华山下的水打磨去值夜班。有时还要上山砍柴、放羊。晚上,则抓紧时间自学。
孤儿院的环境很好,院外的小河清澈见底。每到夏天,老师们都会领着我们到河里洗澡,洗澡时男生女生要分开,而且相距特别远。
那时候太乙宫很偏僻,由于近山,狼也很多。有时候狼会趁着夜色溜进院子里来,我有一位同学,就曾在晚上碰到过狼,不过他却一点不害怕,用手中的玻璃煤油灯向狼打去,狼便逃跑了。孤儿院的同学们都很勇敢,遇事镇定,不怯懦。
最难忘的,就是每天吃饭时,老师让我们排成一列列的队伍,大家一起唱歌,唱完后便可以开饭了,当时的伙食基本就是稠粥和馒头,粥管饱,馒头一顿一人只给一个。
虽然孤儿院的生活有点艰苦,不过,在那个年代,我们这些流浪孩子有饭吃、有书读,已经很不容易了。孤儿院出来的孩子都很能吃苦耐劳,也很努力,从孤儿院走出的孩子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岗位都有,有的成为工程师,有的当了教师,还有的成了国家干部。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家的感情非常好,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老同学仍然时常聚会,回想当年,感慨万千。
1950年,孤儿院由西安市接管,接管当天的仪式我还在场,不久,我便离开了孤儿院,并考上了当时的陕西省第二中学(即现在的师大附中),后来又进入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学习数学,毕业后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党子祥 78岁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退休教师)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西安孤儿院 曾为上万困境中的儿童打开希…
- 下一篇:在孤儿院我学会了自力更生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