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在陕西文学基金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的宗旨,设想和愿景 ——在陕西文学基金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席 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雷 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在今天这样一个令人欣慰、令人感奋也令人感到紧迫的盛会上,我以激动的心情和大家分享属于文学的快乐。同时,也想以“我们的宗旨,设想和愿景”为题,说说我内心的藏语。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命题和任务。省作家协会紧紧围绕这一宏伟目标,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昂扬进取的姿态,自觉担当这一历史责任,进行了一系列抓改革,促创新,抓人才,促精品,开门开放办作协的积极探索。比如,建立和深化挂职作家机制;定点深入生活机制;广泛联系社会采风机制;签约作家机制;优秀作品奖评机制等。还有,成立了十一个文学专业委员会,扩大了作协外围组织。同时广泛开展文学下基层进校园活动,实施陕西作家作品汉译外“SLOT”计划活动,新作研讨活动,所有这些措施的运用,有力促进了陕西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催生了大量精品力作的出现。整个陕西文学战线呈现出团结和谐、创作旺盛、氛围浓烈、欣欣向荣的局面。
然而,我们的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和不尽人意之处。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现成的管理体制,包括资金来源以及运作方式不能有效地具体地帮助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作者解决创作难,出书难的问题,这些最底层的作者属于哪个社会范畴呢?勿容置疑,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是由工厂、农村走向城市的打工族,蚁族和漂族群落,还有那些不同程度的身体伤残者。这个群落的人仅仅有甚至根本没有最基本的微薄收入,过着一种艰难甚至龌龊的物质生活,还常常会被别人所揶揄,所讥讽。尽管如此他们自从选择了把神圣的文学当作毕生追求的目标那日起,就以宗教般的热情和执着和文学结缘了。他们在痛苦中采访,思考和构思,在困顿和煎熬中蛰居写作,真实地描绘社会底层的生活图景,强烈地抒发当下几乎被人遗忘的社会底层的思想情感,同时,文学艺术造诣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与高度。每每看到和了解到这类情况,我们就油然产生一种责任意识,一定要想法设法解决这部分人写作难、出书难的问题。
终于,一个理念慢慢由模糊变得清晰:借鉴已有的社会经验,构建一种富有生机活力的机制和平台,设立陕西文学基金会。把政府、社会、企业、有识之士的各方面支持文学事业的力量,源源不断凝聚起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有序地尽可能的解决上述诸多难题。
记得是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借省政府原省长袁纯清同志宴请陕西文艺界人士之机,我趁敬酒的时候向省长建议由省财政厅提供公益基金,把陕西文学基金会成立起来,再通过社会捐助扩大实力。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了袁省长的肯定和支持。此消息一经传出,作家们欢欣不已,奔走相告。那些需要雪中送炭的基层作者们更是异常兴奋,击掌叫好。当年3月30日在重庆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七届五次全会,出席会议的陈忠实、贾平凹、叶广芩和我又联名写信给李冰书记和铁凝主席,再次恳请中国作协对此予以关照和支持。李冰书记立即在信上批示:“陕西文学底蕴深厚,作家实力强大。若能把文学基金会搞起来,定会对文学的发展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全国来说,也是个示范。请袁省长给予大力支持。需要中国作协支持,我们义不容辞。”赵正永省长上任后同样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悦同志、副省长郑小明同志还有原省人大刘维隆副主任等都表示大力支持。数百万的陕西文学基金会发起公募基金很快得以落实到位,又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今日正式成立挂牌,我们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陕西文学基金会的成立,在陕西文学史上呈现的时代意义是深远的,作为首个由省政府支持的公募文学基金会,在全国可能属于首个,正如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所说,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基金会理事会将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严格遵守章程,以“繁荣文学创作,培养文学人才,增进国内外文学交流,促进陕西文学事业发展,引领全省人民文化精神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促进全省文学事业发展繁荣的活动,竭诚为陕西作家提供创作、出版,培训、考察、交流、定点体验生活、维权等服务。尤其是要加大对底层工人、农民作家和打工族、漂族、蚁族作家和残疾人作家的帮助和扶持,切实做到生活上真诚关怀,创作上热情支持,解决他们的生活难、创作难、出书难一系列实际问题,营造有利于优秀作家健康成长,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的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那些出类拔萃的青年作家和不同阶层的实力派作家给予关照。他们中间的优秀者,同样要给予有力的资助。
借这个吉祥的时刻,我谨代表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主席团和基金会班子成员并以文学的名义,还要感谢为此事操心,出过力,帮过忙,行过好,声过援的各职能部门领导和办事人员;也要感谢为完善各类手续而夜以继日奔走劳作的工作人员。当然,更要感谢的是我们的作家。没有如此雄厚的门类齐全的作家队伍及其丰厚的创作成果,基金会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梦想再美好也变不成现实。在此,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曾经写过长篇小说《流年》的作家朱西京先生得知文学基金会成立,当即表示可以尽力参与募捐活动。同时,本人先拿出10万余元为3-5位残疾人作家出书。对于此举,我们表示由衷的赞赏和谢忱!
陕西文学基金会的成立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可是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蛋糕。把这件事情办好,把“蛋糕”做大,仍然需要向社会广泛募集,不断发展。
文学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火炬,是一切文化艺术之母。建设陕西文化强省,离不开文学的繁荣和兴盛。我们深切地恳请全省社会各界,以及企业家、实业家和一切有识之士,都来关注和关爱陕西文学基金会,人人添一把柴,加一把火,把基金会的火烧旺。陕西文学的前景是美好的。在科学发展观旗帜的指引下将会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而文学基金会的作用也一定会在美好的前景中增添其应有的光彩。
2011年12月25日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平安夜西安投入公交5264辆 运送乘客128万…
- 下一篇:年关将至喝酒切勿开车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