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身心和谐 家庭和谐 社会和谐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说,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古圣云:“天无道不成天,地无道不成地,人无道何为人”。天有道:日月星辰转运;地有道:四季分均;人有道:人伦道德不亏可为人也。人若亏了人伦道德,身虽异于禽兽,心与禽兽有何分别。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李商隐《杂纂》:“诸妇和谐,不嫌麤辣。” 《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 汉代的郑玄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司马光《瞽叟杀人》:“所贵於 舜 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 。《晋书·挚虞传》:“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自中唐 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 。《魏书·萧赜传》:“ 赜 初为太子时,特奢侈。 道成 每欲废之,赖 王敬则 和谐。”。《淮南子·精神训》曰:"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汉书·董仲舒传》曰:"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因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
我国的古圣先贤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以家为基,家以和为贵”,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当今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离不开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是保证社会稳定和事业成功的基石。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是在婚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以夫妻子女为基本成员的共同生活体,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多维关系的一个交叉点。和谐家庭,既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也是家庭与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夫妻相敬如宾,孩子活泼可爱,老人健康长寿,相处和睦,其乐融融。任何家庭的锅碗瓢盆协作曲、鸡毛蒜皮的小插曲,都会有跑腔走调的时候,生活的磕磕碰碰是绝对的,和谐是相对的。和谐家庭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家庭模式;是民主平等、学习求知、创业致富、道德高尚、环保节约的家庭追求。我们的亲人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都要和谐。家庭成员互相关爱,家庭就会和谐,和谐家庭辐射的爱心,就是社会和谐。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整体,细胞的不健全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作,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家庭和谐才能形成和谐社会。家庭暴力的危害:家庭暴力对家庭成员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会扭曲人格,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社会潜在的威胁。人性本善,大部分的犯罪分子都是由于家庭生活不和谐才走向高墙铁牢的。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稳定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温家宝总理:“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万物皆讲究和谐,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社会关系呼唤和谐,人际关系讲究和谐,身心和谐更是人生所孜孜追求的结点。和谐的身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有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勾心斗角、暗渡陈仓、诽谤报复,有人为了名利消沉哀叹、落寞孤伶。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和谐”。人的意志凝聚,人的无所忧虑,人的放松投入,人的恬淡心境,心灵才得以自由,身心才得以和谐。一个人的身心能不能和谐,关键还在于人的自身。一付笃定的心态,一种淡然的意绪,一份知足的涵养,一种安逸自在的心境,融汇成了和谐身心所需要的基石。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杂文)孝子孝心孝顺
- 下一篇:(杂文)知恩感恩报恩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