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杨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走向国际化的"航母"
记者从第1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暨国际合作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杨凌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25.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5%;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26%。生产总值、一产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四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第十八届农高会筹委会副秘书长、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社荣表示,这组数据表明,目前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经在以高昂的姿态引领我国现代农业破浪前行。
过去,很多老杨凌人感慨最深,杨凌示范区成立以前,杨凌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北方小镇,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每年流失到国外和发达地区的中高级人才达百人之多。14年来,按照国家赋予的任务,积极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能力,杨凌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示范区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他们已经较好的完成了成立之初国家赋予的重大任务,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示范区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7年至2010年,示范区生产总值从3.83亿元增加到47.29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369万元增加到5.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0.11亿元增加到2.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由5307万元增加到36.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96元增加到7128元。示范区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记者获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主要体现六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示范区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产品竞争力较强的高科技企业,同时还引进了一批外资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工业、生物产业、农机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今年以来,我们以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加大了特色工业园、粮油食品物流园、饲料工业园建设力度,启动了葡萄酒产业园建设,成立了西北地区唯一的专业化农业机械园区—杨凌农机产业园。
二是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城区面积由4平方公里扩展到17.8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积37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4.8平方米,绿地率31.33%,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今年以来,集中开工了39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一批市政道路、供热供水管道等配套设施全面建成。省上下达的1.24万套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约6亿元。杨凌大道、石头河引水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三是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示范区始终以“现代农业看杨凌”为目标,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增强示范区履行国家使命能力。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加强。两所大学累计通过审定农作物新品种达到60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5项,其中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两所大学和企业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172名,区内科教人员达到5900多人,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队伍。新建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7个,总数达到61个,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5%。今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中省科技进步奖10项,获批重点实验室10个。示范区普冰9946小麦品种、陕单606玉米品种、西农2011番茄品种等25个植物新品种通过了省部级审定,申报专利285件,研究和试验经费近3亿元。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杨凌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特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新机制为重点,初步建成了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展示了17类4500多个国内外新优品种,建成了一批标准高、规模大、示范性强的种植养殖基地。
今年以来,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新建设施农业、小麦良种、种苗和经济林果基地2.8万亩。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启动实施精准农业示范工程,精准农业技术示范项目被列入科技部项目库。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建成了农产品溯源系统和一批工厂化育苗点,全面开展标准化生产。加快实施种子创新工程,建设了种子业产业园,已有10户企业入园建设。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引进和扶持秦川牛业、澳源牧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成了创新园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势头良好。深入开展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近两年在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新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9个,目前总数已达到180个。示范推广新品种300多个,新增示范推广面积5200多万亩,受益农民5000多万。
示范区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推广工作,区内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建立了16个生产基地,实现效益24.4亿元。今年以来,新建了天水生猪养殖、西乡油菜等8个产业化示范基地。建立了10省区科特派联动协作机制,参与了全省4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联合全国66家创投机构,成立了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联盟和全国现代农业创业投资联盟。举办了首届中国现代农业投资峰会,有力推动了科技金融与农业产业的有效对接。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成功举办了37次国际农业科技研讨交流活动,在埃及、贝宁等国家实施了一批援外项目。持续开展农业援外培训,共承担商务部、科技部国家援外农业科技培训项目16个,累计培训30多个国家的361名学员。规划建设了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已与加拿大、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举办了2011陕台农业科技合作恳谈会,引进了台湾美庭二期、台湾华夏有机肥等农业产业化项目。以色列、澳大利亚、加拿大现代农业合作基地和日本产业园等项目顺利签约。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在杨凌挂牌。杨凌已逐步成为我国开展农业援外培训和国际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四是城乡统筹工作进展明显。示范区在保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全面开展了土地流转、财政金融、户籍、社保、商业流通五项改革。不断创新生产关系,组建土地银行34个,流转土地3.8万亩。有序推进农业保险创新试点,5000亩大棚列入“银保富”范围,政策性奶牛、能繁母猪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金融创新试点,推动设立了人民银行杨凌支行、农发行杨凌分行和杨凌外汇管理支局,组建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今年以来,全面启动了重点镇和新型社区建设工作,编制完成了三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一批保障性住房和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扎实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城乡统筹工作的扎实开展,促进了城乡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五是生态杨凌建设进一步加快。按照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提出的建设“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的要求,示范区把优化生态环境作为示范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生态杨凌建设。采用BOT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中水处理厂等循环经济项目,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示范区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区称号。今年以来,结合渭河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启动了近5000亩的生态水面景观工程建设,启动了漆水河、韦河和高干渠、渭惠渠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拟规划建设若干个湿地公园,打造“三河两渠”生态长廊。实施了西宝高速新出入口绿化等项目,新增绿化面积4万多平方米。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大气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260天。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扶持了一批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发展壮大。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杨凌大地初步展现出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景象。
六是平安杨凌建设深入推进。示范区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廉洁公正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实现了“一控双降”目标。今年以来,启动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全区所有农村和社区全部成立了义务巡防队,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扎实开展。深入开展“清网行动”,严厉打击流窜作案、“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破案率、治安案件查处率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教育、文化、卫生、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全区3900多名城乡低保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第十八届农高会筹委会副秘书长、中共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社荣告诉记者,未来的杨凌将在完成国家使命的着力点上解放思想,在带动旱区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上解放思想,在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上解放思想,以开阔的思路和扎实细致的工作使每项政策都能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动力;突出抓好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再造体制机制优势;全方位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园,努力打造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牢固树立“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的创先争优意识,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激情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形成一种创业、创新、创先的氛围,使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郭社荣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国家各共建部委和省内各共建厅局的大力支持,示范区人一定会奋发有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杨凌示范区一定能够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人才聚集度最高、科技成果拥有量最多、传播农业科技能力最强的核心区域;一定能够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尽显田园风光、最宜人居、最具创新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一定能够为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