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村旁,那一片明净
那是一片值得怀恋的梦幻般的明净,现在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我的记忆中,村旁有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据老人们说,那是当年修筑陇海铁路时,这儿要修火车站,起土形成了一大片低洼地。家乡的地形,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南高北低,形成了一片凹槽形的地带。从南山里流出的诸多大小河流,汇聚在这里,渐渐形成了这个上千亩大的水面,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由于河流密集,地势低洼,地下水位不断上升,不少旱地变成了水田。湖面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家乡人的生存环境,也改变了家乡人的生活习性。
小时,我们常到湖边,看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漂荡着打鱼撒网的小船。湖的周围长满了大片大片的苇子和一眼望不尽的莲蓬。广阔的湖面泛着绿波,鱼儿在水中跳跃,船头的鱼鹰不时钻入水中捕捉鱼虾。在周围的浅水区,农民围起片片稻田,稻秧在微风吹拂下掀起层层波浪。一群群鹭鸶、仙鹤,在湖面起起落落。岸边散坐着不少垂钓者,他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执竿垂钓,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常常背着大人来到水边,脱光衣服,跳入水中,扎猛子,打水漂,捉鱼虾,摘莲藕。村里的年轻妇女们,端着洗衣盆哼着歌儿来到水边,各自找一块洗衣石洗衣,肥皂泡闪着亮光漂浮在水面。棒槌声、嬉笑声在水面荡起回声,给湖面增添了无限乐趣。夜晚,岸边幽静而又神秘,明亮的月光下,常有三三两两的媳妇姑娘,悄悄来到芦苇丛中,脱掉衣服洗头沐浴,尽情释放着她们的天性。蛙声、虫鸣声组成了一曲天籁般的小夜曲,让人迷恋、陶醉。
由于有了一望无际的水域,集镇上的水产品也火了起来。芦苇秆是编织芦席的绝好材料,莲藕、菱角和各种鱼虾、螃蟹、黄鳝、田鸡……都成了市面上供不应求的时鲜货,吸引着远近居民与商贩。香喷喷的优质大米上了家乡村民的餐桌,人们慢慢地改变着自己的饮食习惯。旱塬上的人无不羡慕这老天赐予的鱼米之乡。
然而,时间过去了几十年,由于过度开发,使这块天然的生态园遭到了不可逆转的大破坏。无限度地开山造田、毁林开荒,导致山体裸露,水土流失。暴雨来临,山石泥沙顺流而下,冲垮河堤,淹没了大片良田,许多泉眼被砂石堵塞,致使河水断流,肥美的良田一片片地荒芜了。由于水位不断下降,湖水也因不断渗漏、蒸发而逐年缩小为水池、水潭以至于完全干涸,彻底改变了山清水秀的环境。这完全是掠夺性开发造成的恶果。它使生态失衡,土地缺水,人民遭殃。多年来,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当年的湖畔,发现稻田变成了旱地,湖底种上了庄稼,遇到多雨天气,雨水无法排出,玉米、棉花全烂在地里。遇到旱天土地龟裂、板结,禾苗无法生长。人们再也吃不上香甜脆嫩的莲藕和新鲜的水产物,要吃大米得到远处集镇上去买。鹭鸶、仙鹤和其它水鸟对孩子们来说已经成了电视、电影和画册里的故事。在我见到的老一辈乡亲中,只要一提到那湖、那水,便是无尽的怀恋和无尽的叹息:“过去担水可以到井边拿瓢去舀,把桶放入井中可用水担去钩,现在不可能了。”“过去要吃鱼、虾、螃蟹,可以下湖随便去捞,现在没那个福分了。”“过去湖边芦苇可以随便去割,自己编织芦席,除了自用而外,还可拿到集上去卖,赚几个零花钱。” “唉!过去……”一提到过去,人们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有的群众说,虽然现在自己打了井,安了抽水泵,有的地方修了自来水塔,但也只能是深层取水,水抽干了,还得花钱再打新井。那一年,渭河洪水泛滥,淹了大片农田村庄,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水质也不像以前那样清甜可口了。
水啊,水啊!这个大自然赐予的怪物,有时是魔鬼,有时是菩萨,它可以给人带来幸福,也可以给人带来灾难。它有时是无私的,为人类尽情奉献,有时又是吝啬的,吝啬得几乎让人诅咒。它可以让自然万物蓬勃生长世代繁衍,也可以使宝贵的生命、财产顷刻之间毁于一旦……水是菩萨与魔鬼的复合物。关键是我们人类如何对待它、利用它、保护它、治理它,让它永远变为造福人类的菩萨。这是考验人类智慧的试金石。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