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池湖畔“农家乐”
瑶池仙境,人间天堂。一说到“天池”二个字,就让人羡慕;人们对天池赋予了许多美好的神话,天池在人们的心目中高不可攀,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距西安城南五十里秦岭北麓,有国内仅有、世界罕见“中国山崩奇观”之称的翠华山上,便有一座人间实实在在的天池。这座天池海拔1100米,由地震山崩堵塞太乙河形成,也称堰塞湖。翠花姑娘美丽的爱情传说就来与此。
周朝都穆在《都穆终南山记》云:“ 一名徵源池,水广数丈,深丈许,锦鏻浮游,人莫敢触,自昔祷西,咸在淤是。”天池东有玉案峰、西有翠华峰,南有终南山主峰,北眺西安古城。居于此神山圣水、福天洞地,不是神仙赛似神仙!
水湫池村就在天池之旁。因天池又称为“水湫池”而村子得此名。不知何年何月,先祖来此,辛勤耕耘,不断繁衍,直至90年代初期,村民的茅草房散落在天池湖畔,真有点身居深山,不知山外之事了。百余村民,仅靠山里的薄土种土豆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说是薄田,其实是山崩巨石间多年风吹过来积淀的尘土,几乎没有养分,加之山中阴冷,长不出庄稼。靠着土豆,烤土豆、打糍粑,日子艰难的一天天过着。由于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其他产业,晚上的夜生活就是睡觉。
“住的茅草屋,吃的土豆泥,小伙光棍汉,姑娘嫁山外。”这就是当年水湫池村的真实写照。
一到冬季,更是麻烦。白天无聊,打牌度日。要出趟山,很不容易。大雪封山,全靠不行,沿十八盘去西安城,来回需要两天,交通太差,还有吃水取暖问题,冬天全冻了,就靠村里男劳力凿冰取水,上山砍柴。生个小病什么的,只能靠硬撑。
1996年,翠华山景区从发展旅游、保护环境,造福村民处着想,超前投资960万元修建了天池公路。随后,集中统一搬迁,把散落在天池四周的村民集中在一块,统一门面、统一建筑风格,现在的“翠华新村”已经成为了翠华山景区的一大亮点了。
随着翠华山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游客越来越多。翠华山大门的敞开,不仅让村民得到了实惠,他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开始,还不敢向游客售卖,慢慢地,土鸡蛋、山野菜、洋芋糍粑等等成了游客喜欢的“香饽饽”。村民恍然发现,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世外桃源”、“风水宝地”,自己吃的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山里的“氧吧”出产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呀。住农家、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成了城里人节假日的奢望。
去过翠华山的人,都知道“翠华新村”农家风味一条街。街道整洁卫生,鸡犬相闻,游客络绎不绝。夜晚安静、清爽,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眺望到古城万家灯火。现在的村民垃圾是集中处理,电视是“村村通”,自来水、小轿车,娶的山外媳妇,住的农家院。冬季也忙了,看雪景的,滑冰雪的,山里人气更浓了!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翠华山更美了。村里有人直说,“世道变得真快,过去向大城里跑,现在城里人向山里跑,到死我们也没有想到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水湫池村成了“新农村的示范村”,村民文明服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09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一行,到西安市长安区水湫池村视察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对此大加赞许。
如今,有的村民还在翠华山景区上班,增加家庭收入。我曾经问过一家农家乐,一年家里能收入多钱,他神秘地告诉我,这是秘密,反正比你们上班强。
这是好事。如今天池湖畔“农家乐”,农民真得奔向小康“乐起来”了。“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如此美景,谁不陶醉?当年的王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如今我们水湫池的村民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位老人说,“还是新社会好,让我们赶上了!”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书评)《初婚》的甜蜜和阵痛
- 下一篇:(杂文)秭归欲造“诗人县”,意为全世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