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秭归欲造“诗人县”,意为全世界的朝圣地
如今文坛和商场一样,充满了炒作、焦虑、急躁和不安。为了出名,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拿钱评奖,自我欣赏;关系发稿,舍我其谁?组织研讨,众星捧月;出书签名,美女作陪;装腔作势,徒有虚名;清高处世,自我抚摸等等事情层出不穷,不再新鲜。各路神仙尽显身手,也算文坛一道道风景。但是,各种新的手段和花样还在继续不断探索和实践之中。
我觉得,文学就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精神支撑。文学不是救世主,胡里花哨的东西少弄,少卖弄做作,关键还是要看自己作品的实力。
清贫的文坛还是敌不过繁华的尘世。
诗歌是目前文学最惨淡的体裁了。除了朋友圈子相赠的诗集交流外,我经常去书店,想找些诗歌的书籍,基本下架,看不到,出版社不愿意赔钱出了。爱好的朋友不少,或者说诗人很多。这也是件好事。
诗心不死。说明我们有一些人还在为追求诗意的生活一直不懈的努力着。
类似“中国诗歌之乡”、“中国诗人之乡”、“中国乡村诗歌之乡”的地方很多,安徽宿松、浙江新昌、浙江海宁、湖南益阳等等。各种官方、中介机构,协会、学会,权威的不权威的,团体的个人的等等都在授奖、颁发证书,包括中国地理保护品种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老实说,的却也有点太滥、太随意了。至于收钱,只要双方不违法法律,收取一定“银子”,那个行业不是如此?
人在江湖在。只要有人,就有江湖。
学术造假,食品有害,我们坚守的诗歌千万不要、也不敢再弄什么“添加剂”了。
这次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屈原故里——秭归“中国诗人之乡”金字招牌,我想秭归无非是想利用这次文化“加冕”扩大县域形象,增加当地文化内涵,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端午节举办“游江招魂”仪式就是利用节庆活动提升地方文化品味。“中国诗人之乡”从本身主观上来讲,也是为了让诗歌能不断发展、传承下去;是对现代诗歌做着努力的挽留,让诗歌融入到民俗节庆活动之中去,不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秭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之问表示,在获得“中国诗歌之乡”称号之后,秭归县将适时提出打造中国首个“诗人县”,让秭归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诗人朝圣之地。
看了这个新闻,看来他们很大,利用文化名人打台,把经济的好戏要唱下去。但是我觉的,激情和胆量是有的,“诗人县”是随便能打造的么?且不说政府支持,财政掏钱。我一直认为诗人是需要天赋和灵气的,人为能造出“机器人”,要批量造出更多的“诗人”,打造“诗人县”恐怕是有激情而无结果吧。而且“诗人县”也并不是凭诗人数量大,或者诗人写得诗作量大,就能相称的,关键要有屈原一样有影响力的诗人和作品。“让秭归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诗人朝圣之地。”我看强加给诗歌的东西太多了。“朝圣之地”岂能一厢情愿?
当今诗坛寂寞,诗歌尴尬,诗人清贫,是现实。政府能从实际生活关心诗歌、诗人是好事,弄个“中国诗歌之乡”来激活一下死气沉沉的诗坛也好。但是要尊重现实,过度激情、狂想、异想天开和理想化的市场运作,恐怕和诗歌一样只能把美好永远留在心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在我们陕西。以丰、镐为中心的八百里秦川是《诗经》的发祥地,宝鸡是“诗经”的诞生地之一,合阳是《诗经》文化之乡,洽川是中国爱情诗之源。秭归一个县尚且意识到文化的拉动,我们拥有如此文化,一个曲江是开发不完的,怎么办呢?值得深思。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天池湖畔“农家乐”
- 下一篇:(散文)一张烧掉的欠条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