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中国人会"吃",更是文化
吃,在人类生活依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人会吃,这大概为世所公认。纵横华夏大地,各种宾馆饭店、酒楼餐馆都以各种山珍海味,川粤大菜摆阔显谱,中国人吃之精微于此可见一斑了。中国人讲究吃,台湾的唐鲁荪先生写了一本《中国吃》的书,记录了吃的文化,各地的风味,其来源以及各种做法、吃法,莫不写得清清楚楚,甚至吃那个时辰的,要吃那个部位的都很讲究。譬如说吃熊掌,据说这是因为熊整个冬季不出窝。在树洞里只是舔掌,唾液进入掌内,胶质便丰腴,又因为熊偷蜜时,后脚站立,前掌去沾蜜且以右掌居多,所以春天的右前掌最好,吃到这份上,真可谓“叹为观止”了。中国人爱吃,君不见街头老百姓坐在小铺里,一盘花生米外加二两白酒便悠乐哉。而富贵大贾是吃豪门盛筵的,美国波音飞机公司有一条规定,一律不设宴接待客户,但对中国客户惟一例外,由此可见中国人“爱吃”的名声已飘洋过海了。
我想,吃应是一种文化,独特性加地方性等于吃文化。会吃也罢,讲究吃也罢,倒未免不是件好事。依照我国现今吃文化发展走势看,乡土传统吃法可能为一些人士所轻视,不少店堂追求的是一种档次,一种气派,要么摆国际气派,要么追寻高雅蕴味,却惟独忽略了“越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东西就越有世界性”的科学论断。试想:东西南北中的不少宾馆饭店,酒楼餐馆都搞毫无特色的千菜一律,就更令人大倒胃口了。倒是那透着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族传统风味的饮食,如四川的豆花、江津酸菜鱼,云南傣家饭,新疆风味的烧烤、陕西地方的风味小吃等等,都还能激起人们的食欲和兴趣,留下美好回忆。不管哪儿的客,到北京吃涮羊肉,到四川吃麻辣火锅,到天津吃“狗不理”包子,到西安吃羊肉泡馍,他们定能开怀畅饮,食欲大增,还能从中领悟和感受到我们伟大中国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所在。
我无意反对不同层次吃的结构,满足不同层次吃的需要,但是用真正现代“大文明”的观点来衡量,这种追慕不仅是狭隘的,而且是浮浅的。据报道,我中央领导同志访问英国时,英国首相的午宴是几道极为普通的传统菜肴,用以招待我国主要领导人。英国是老牌发达国家,富裕程度,吃文化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弘扬民族传统风味吃法已被国内外有识之士所重视。我认为,乡土小吃和传统风味是我国吃文化构架的根基,也是推动精雅文化不断演变的动力,它比精雅文化更天然,更贴近民族生态,更接近我们大众的消费能力,因此也会更长久,更深入人心。 固然吃是一种文化,我们也应大力提倡吃文化的健康发展,只要不过份就行!譬如2003年1月,西安满汉全席盛宴,几个外地客商在此“聚餐”庆祝投资成功,一桌饭竟吃了36.6万元,仅一瓶酒就卖到2、3万元,据央视报道称,这桌饭无疑是吃了五公斤“黄金”,此事引起舆论哗然,最终这家酒楼关门歇业,教训是深刻的。这种吃法是应该摒弃的,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然而据统计,每年全国各类企事业单位要吃掉几亿元人民币。对此老百姓却不满意,随着中央和地方廉政措施的出台,有关部门也做出了严格控制宴请和招待的规定。最起码眼下各种中高档酒楼的流水席面一下子缩了大块儿,其经济效益也大受影响,有的酒楼面临关门和倒闲的“危险”。
面对变幻无常的大千社会,真正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做为酒楼饭店应该怎样办下去呢?我看不是没有出路. 首先是调整档次,特别是社会大众化餐馆的档次,高档豪华和盛筵大菜毕竟不是老百姓能消费起的,中低挡虽然赚钱少,但市场需求大,总的算账来倒也未免不如“大席”。其次也要讲究文化品味,从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人情出发,“土”、“洋”、“俗”“雅”并举,保持并发挥吃文化的底蕴和创意,形成独特的吃文化风格,这才是中华民族吃文化系列的必然发展趋势。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