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峰:植根文化土壤,找寻灵魂归宿的有心人--访“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会长 张军峰
“我只是一个举旗者,哪怕举得不高,但这旗总得有人举。我们民间不乏能人、高人。写的、画的、说的、唱的。所谓‘草根出真知,民间有高人’。只是他们缺少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只能自娱自乐。我们创办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不为别的,只为给草根文化艺术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摇篮。”初见张军峰,就被他这朴实真诚的话语所感动。张军峰个子不高,却周身透着一种才气和儒雅。言谈极其谦和,给人一种成熟而又明亮的光辉。走近张军峰,走近这个植根文化文化土壤,找寻灵魂归宿的有心人,我们会深深体悟:有一种灵魂,因谦逊和厚重而高尚。
张军峰的童年很是不幸。就在他11岁的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加之家庭状况不是很好,这就使他的童年多了些许的坎坷。然而,也正是这些坎坷与不幸,给了他成长的养分和意志。“自古寒门出英才”,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张军峰从小就很争气。性格内向的他特别喜好读书,也钟情于文字。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文学素养。出生于长安,张军峰从小就深爱着这片养他育他的土地。巍巍秦岭,终南毓秀。这里的一山一水,也给了他创作的灵气和欲望。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就担任长安七中校刊《风帆》主编。并且,从那时起,便不断有各类文章在各大报刊杂志开始发表。2005-2007年创作长篇农村题材小说《方子渡纪事》并出版。作品出版后,由于其反映的现状和现实颇为相似,这部小说曾一度备受追捧和好评。张军峰也在长安开始小有名气。
大学毕业后,由于机缘巧合,张军峰任职于长安美佳化工厂。光阴荏苒,如今的张军峰已经迈入中年的门槛。然而,一路走来,张军峰对文学的痴爱未曾改变。
2010年六月,忧心于民间和草根文化没有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他毅然发动成立了“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这个民间文化艺术团体组织。旨在打造西安地区最大的民间文化艺术群体,歌咏家乡秀美的山水,为大长安的经济发展而讴歌。沙龙成立后,由于其大气而公益性的定位,得到了一些专家和名家的大力支持。并在当年组织了上王农家乐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第二创研活动中心举办了多次诗歌评析活动;与长安人网站联合举办“品秦岭山水,赏王莽荷花”大型文学书画摄影音乐采风活动;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书画走进祥峪农家乐等一系列影响颇大的活动。在组织民间文艺活动的同时,他坚持文学创作,有不少文学作品在《西安晚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并获奖,在同行中产生强烈反响。
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不定期举行诗歌散文小说绘画等作品赏评会。其“延承个人风格;找出诗眼,点睛之笔;大胆斧正,砍掉硬伤;悉心听取,取各家所长,提炼精品;名家专家点评;畅所欲言,衷恳不中伤,允许争议,相互探讨学习促进。”等评析原则得到了广大民间文化艺术者的一致好评和支持。
张军峰是个习惯用行动去说明一切的人。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他就会雷厉风行的付诸于行动。而且会把他做到最好。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成立后,为了让这个民间团体组织能真正有活力的发展下去,张军峰苦心经营。也许没有人知道,每一次活动,他都要精心策划,倾心安排,力求做到最好。然而,他却为自己能给广大文化艺术者提供这样一个展示交流的舞台而感到快乐。
2011年,他策划组稿的大长安文化沙龙散文十家作品集《脉散秦川》出版。“这是我们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的第一本作品集,以后我们还要出更多的作品集,让草根文化更多的进入人们的视野。”手捧精美的文集,张军峰脸上是快乐幸福的表情。
正如长安诗人柳江子说的那样:“张军峰是一个埋头赶路的行者。”是的,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执着抛洒着对长安这片热土诗意的述说。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一定会成为西安地区最大的民间文化艺术群体组织。(温进国)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王勇超当选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 下一篇:散尽家财守护民间瑰宝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