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小百塔寺
从环山路171路口向南走两公里,过了7171厂,再走过一段砂石路,来到一个叫天子口的村子里。在一大片农家院包围中间,有一座小小的寺院。一座极其普通的院子,如果不是看见门口门楼上木牌子上的三个大字“百塔寺”,你根本不会想到这便是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的百塔寺了。
百塔寺很小。大概只有三、四间宽的样子,不比旁边的农家院大多少。进了院门,上房,也就是正房,坐北朝南,门额上挂了大雄宝殿的牌匾,柱子和门窗刷了红漆。大雄宝殿,也不大,门上有对联:“梵刹庄严荣显功德讲天;道场成就妙含寂光真境。”里面供奉着三世佛,摆放了香炉,木鱼等法事器物,也是朴朴素素,不是金碧辉煌。正房东边,是几间偏房,土色的墙,青色的瓦,房檐几乎挨着大殿。大殿两侧,种植了几株柏树,也是极普通的树种。百塔寺里,不见善男信女出入,如果不是看见寺里的一位僧人,我真怀疑它是一座寺院。然而,别看百塔寺小,它可是华严宗至相道场,三阶教祖庭!
大殿前面立着一块寺院简介,从简介看,许多名人到过百塔寺。东晋王羲之曾在此写过《心经》石碑,现存于西安碑林;唐代李世民到至相寺上香,到楩梓谷避暑,路过百塔寺歇息,随行的尉迟敬德曾在百塔寺内古银杏树拴马;北宋苏轼游南五台诸寺及草堂寺,曾住宿于百塔寺,草堂寺有碑记载。
绕过殿旁,来到后院,照旧很小。后院院心一圈铁栅栏中有一棵很粗很高的银杏树,腰身粗壮到无法丈量,估计十个人的手臂连起来,也抱不住。树干从地面起来半人高,分了叉,一棵树变成了两棵树,都一般粗的直直伸向高空。在这两根树干的中间,竟然还有一根树干,也直直伸上去,只是树身小了许多。树冠达百余米,浓荫覆盖半个寺院。这棵银杏树相传为隋、唐时栽植,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历尽千年风霜,依然枝叶茂盛,被称为“中国第二银杏树”、“千年活化石”,1998年西安市公布为重点保护文物。
看过银杏树,一个疑问在我心头回荡,百塔寺,除了寺旁隆和禅师的灵塔外,百塔在哪里?
据一位比较熟知百塔寺历史的老人介绍,百塔寺原来不叫此名,因为寺庙繁荣,僧众众多,一代代下来,圆寂的高僧都建塔于天子口,塔林密布,超过百座,故名百塔寺。据介绍,百塔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原名淳化寺。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复建,称至相道场。因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圆寂后葬于寺院附近,故又名信行禅师塔院。是隋、唐佛教三阶教的祖庭。唐大历六年(771年)改名为百塔寺。百塔寺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规模巨大,殿宇宏伟,寺僧众多,占地千亩,有“骑马关山门”之美誉,宋时百塔寺之规模犹存,至今山下的曹村仍有三关庙,据说就是百塔寺的山门。
之后寺院不断衰败,到了明代时期百塔就所剩无几了。清同治元年(1862年),南山一带诸多寺院均毁于战火,百塔寺亦未能幸免。民国初年,该寺残墟犹存,规模已大不如前,只留下北门城楼(即山门)垣墙、古槐、照壁依然可观。残垣内存殿堂三座,皆五开间,名禅兴堂、德道堂、十方道场。寺院后有藏经楼,另有僧舍六十余间。
民国三十年(1941年)前后,国民党黄埔军校第七分校驻扎在王曲曹村一带。为了修建军队营房,将百塔寺大殿庙宇大多拆毁,法器什物抢劫一空,伐树毁像,寺内之古钟、大锅、名人壁画、经幢毁之净尽,荡然无存。
现在的寺院是1986年隆和法师主持重建的,新建了大雄宝殿等建筑。
听完老人的介绍,不禁感慨万千,不由让我兴叹世事的无常。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自然灾害、战争洗礼、人为破坏每每摧残着寺院建筑,从而使先前占地千亩的寺院,萎缩到如今的地不足百步、树不足十株、殿只有一间的境地。只有这银杏经历了,也感受了一千五百年的喜怒哀乐,荣华衰败。
走出寺院,我忽然想到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百塔寺虽小,但浓缩的都是精品。一叶一树一菩提,一寺一僧一世界,不是挺好的吗?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井冈山云海
- 下一篇:(散文)又是槐花飘香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