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激情碰撞》后记
一纸闲文,一帘幽梦。
夜色如墨,守着窗儿,静看星光点点。捧着诗书,泡杯好茶,遥忆往事连连。
激情岁月,独处时总是浅思,为何留恋书写文字。为何?我也不知,只是,只是那些遗落在心底的字字句句总是不经意地就恋上了我的笔尖,再也不舍离去。那沉淀了千年的往事亦不予让之沉入岁月的长河,只好拾起,以另一种诠释来还原初时的感触。
爱上文字,总喜欢夜深人静时让心随着文字静静地流淌。让这简约的文字,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已经忘了从何时起恋上那清淡简约的字字句句,是那个欲雪未雪的寒冬之夜吗?亦或是那个秋风寂寂的闲云间里。
我却清楚地记得,从我15岁的那年春季,在故乡的一份叫《作文与指导》的校园读物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后,这个色彩斑斓的梦,都没有中断过。而且,愈演愈烈,直至我心狂野。
人生如梦。劳顿之余,偶尔借字舒心,偶尔落笔心情,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在意是否独自吟唱,如有人凝神静品,我自当莞尔。
时光荏苒,曾有过的记忆或许会走远,曾有过的回忆会浅淡到看不见。那些人,那些事,终究在日子的交替更迭中于流年里渐至稀薄,淡然成灰。而最终余下的一丝尘埃,透过文字,在生命的脉络里游离,便已是上苍的垂怜。
春夏秋冬依旧肆意地漫来,春色三分的温情在夕阳如画的落霞里渐渐染上了初夏的流金。秋意冷寂的萧瑟,在阵阵寒风中徐徐恋上了冬的希冀。我依然静守着,书写着,不管季节交换,不管流年回环……
风再起时,我又听到了散落在心底的字字句句于梦里轻唤,是如此的牵动我心。这让我为之一生依恋的呼唤,时而穿云裂锦,时而渡水越帆,注定要我一生一世将你书写。
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吟者留其名。漫漫长夜中,千年的时光总是如流星般陨落,只愿我浅薄的文字能静静写尽被掩埋的流年。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世俗里,红尘中,思想穿过草木丛生的山野,变奏着离奇而淳朴的符号。我像一只远行的夜莺,饥饿而惶恐地探视着苍穹,或滑翔着大地,痛并快乐地陶醉着。一串串光怪陆离的碰撞,刺激着曾经伤痕累累的神经,在夜的屏幕中泛起泡沫的光斑。这光斑,像绽放在天际的烟花,也像晃动在海浪的月色,影踪烁烁,气韵依依,牟然瞬息万变,或稍纵即逝,我无法捕捉,更难以辨认。这是上苍的礼物,还是人间的罂粟?
于是,云翻雾涌的激情就产生了。就像有了爱,就要分担痛苦、迷茫与责任一样。可惜,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生命从痛苦开始的一瞬,又以痛苦结束的永久。短暂的过程间隙,才允许偶然巧遇些快乐的花瓣。只是,你还来不及细品,就时被时光之流席卷而去。悲壮的情绪从来都没在人类的头颅消停过。我们好像从一个迷宫走向另一个迷宫,每天在自设或别人制造的圈套中横冲直撞地突破着,最后在身心交瘁中消沉而去。人生就这么奇妙,很简单也很复杂。
思想愈是简单,行为愈是复杂。结果本来简单,过程却很复杂。我常常眼望天际风起云涌,坐看庭前落花流水,感慨万千;也曾为面临山重水复而扼腕顿足,也曾为惊现柳暗花明而欣喜若狂……不知不觉中,便诞生了这本《激情碰撞》。
这是黑夜送给白天的礼物吗?这是精神赋予肉体的价值吗?
心中有爱,天下无敌。此刻,我希望她什么都是。因为,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我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是在那个叫“社旗”的地方度过的。那里留着我童年的笑声,也留着我青春的足迹;那里留着我梦想的羽毛,也留着我眺望的眼泪;那里有我尽情陶冶的沃土,也有那一堆堆黄土下长眠着的亲人……我怀念故乡,怀念的一草一木,那是深埋在心底的梦,其语境的展延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畴。文字,在这里只是一个承载思想的工具。
站在岁月的边缘,曾经年少的我们,将渐渐老去。而故乡,却在时光的洗涤下变化着另一番模样。当我们有一天,我们走出母亲的视线时,蓦然回首,才瞬间真切地领悟到一些高远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就像心底一股柔软的潜流,永远都不是一本书能写得出、写得完的?!
现在,作为这本书的作者,我也无可避免地要“照例”在出版程序的尾部罗嗦一些所谓的“感言”,算是给读者一个补充性的交代吧。而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于无声处听惊雷。
首先感谢艰难困苦的日子,那些帮助过我、支持过我的老师和朋友,尤其是为这本书倾情题写书名的 陈忠实 先生,为这本书热诚作序的周同宾、 刘炜评 老师,为我作品发出由衷感言的章子、南阳子、李勇钢、张敏洁、曹桢等兄弟,以及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批评过我、伤害过我的认识的或不认识的朋友们!
这是我的心声。亲爱的朋友,你听到了吗?你听到了那来自茫茫天际的、那幽幽心海的风雨雷鸣了吗?听吧,我们都在无声地歌唱。一直,永远。二十多年的文字守候,我一直在静静地歌唱。歌唱那一份美好,还有那些零落在人生旅程的梦。
《激情碰撞》,故作梦中拾遗吧。或,一种心情的补偿。时间是最好的裁判,且听 诸 君嬉笑怒骂。夜色正浓,隔窗望去,万家灯火,一如满纸烟霞。感叹中,手握书香,静静入眠……
辛卯年二月十五日夜于长安书香居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长安邢小利
- 下一篇:(散文)纸上的乡愁—兼读郑长春的散文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