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山西闻喜县 “宰相村”寻踪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途经山西省闻喜县,在距闻喜县城25公里的礼元镇裴柏村,一座古式房屋的大墙上由当地文化名人题写的“宰相村”、“天下无二裴”的字样,遂即引起了我的注意。
山西省闻喜县,春秋战国时为古曲沃地,秦为左邑,属河东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汉武帝刘彻巡幸河南,路经河东左邑桐乡,闻平南越大捷,进改桐乡为闻喜。历代县城虽有变迁,其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裴柏村三面翠岭围抱,四周绿树环绕。全村人不足千口,房不过数百,其中四分之一姓裴。
问起有关裴氏家族的古迹,村里人不约而同地说“老墙”。这堵老墙就是裴氏宗祠,始建于唐代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的一部分。
在裴柏村,一位老人告诉笔者,不要小看裴柏村,她虽然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子,但却是一个绝一无二的名望家族---河东(秦汉有河东郡,大致相当于今临汾、运城两个地区)裴氏。在裴氏家族中:正史立传与载列600多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多位。历数其间裴家先后出过59位宰相,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刺史11人、融史211人,太守77人,郡守以下不计其数。裴家还多次与皇室联姻,出过皇后3人,太子妃3人,驸马21人,历史上有117人考取进士,其中,11人高中头名状元。这些数字简直让人惊奇,堪称世界奇迹。
针对裴柏村如此引人注目的历史背景,笔者翻阅了许多资料和历史文献。从秦汉、魏晋直到隋唐,中原都是富庶之地,尤其是山西,位于黄河之滨、群山环绕之中,水土肥美、地产富饶,而且受到战乱的影响较小。所以山西人口一直都十分兴旺,生活也相对稳定。在这种大背景下就孕育了一批大家族的出现,他们固守着自己的家园,缓慢平稳的发展着,逐渐奠定了非常良好而坚实的经济基础,裴氏大家族自然也不例外。
裴氏家族的始祖,是位列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的后代伯益被舜帝赐姓为嬴。其后人在周僖王时开始姓裴。裴陵,就是裴氏家族公认的第一位裴姓祖先。裴陵的第27世孙裴晔,在东汉顺帝时任并州刺史、度辽将军。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经反复斟酌,终于在汉顺帝永建初年(公元126年)合族搬迁到闻喜县东50华里的地方定居。
天下之大,为何偏偏选中此处?因为裴晔看到这里群岭巍峨,松柏苍郁,紫霞萦绕,荷香弥漫,认定此处是最适宜家族繁衍人丁、哺养英才的风水宝地。因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柏树,于是起名裴柏村。
自此以后,闻喜县裴柏村就作为裴氏祖地而被裴氏后代列入家谱和被历代史家用入正史。也就是从裴晔定居裴柏村开始,裴氏家族才掀开了灿烂辉煌的家族史页,公侯将相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裴晔首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的两个儿子都当了宰相。长子裴羲,汉桓帝时任尚书令、开国公,是裴氏家族的第一位宰相。次子裴茂,从县令、郡守当起,一直官至尚书令,被汉灵帝封为阳吉平侯。
身为侯爵的裴茂生了4个儿子。这4个儿子后来分为东、西、中3支,名曰“三眷”,分别南下西迁,分居全国。近两千年过去,如今,裴氏后代遍布中华大地,不少还移居海外。但是考查其谱系家纲,追本溯源,所有裴姓子孙都出自“三眷”之后,总族根都在闻喜县裴柏村。所以才有“宗人遍天下,天下无二裴”之说。
据宋朝大思想家欧阳修在研究山西裴氏宗谱的文献资料上解释,良好的家风是裴氏兴起的重要原因。裴氏笃信儒家的伦理学,赞成孔子“不仕无义”的观点,主张有学识的人理应出来做官,认为帮助君主平定天下,是人臣义不容辞的责任。
裴氏家族虽起于春秋,源自秦国,然而历经战国、秦朝和汉初,却一直没有显山露水。直到汉武帝时裴盖做了掌管皇室财物的水衡都尉,这才打破了300年的沉寂,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两晋到隋唐、宰相、大将、侍郎、刺史,几乎有官做的地方就有裴家的人,唐朝有289年的历史,裴家有17位宰相,每隔17年就有一位裴氏新宰相入朝,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唐朝的重大事件,无不有裴氏的参与。所以胡耀邦同志说过,研究中国封建社会要研究南林北裴。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曾问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说,你是否知道裴度这个人?你们闻喜县裴家出过那么多宰相,可值得研究哇。可见一代伟人对裴氏现象的高度关注。
1999年,裴氏第74代后裔、原山西省省长、中科院党委副书记裴丽生邀请著名书画大师董寿平为裴柏村题写了“宰相村”村名。“中华宰相村”从此不胫而走,传遍中国和世界。
综观裴氏历史名人,值得大书特书的主要有以下诸位:
一 、裴盖的九世孙裴遵,曾跟随汉光武帝征战陇蜀,后任敦煌太守,《后汉书·西域传》中可见他的生平事迹。裴家还有一个敦煌太守叫裴岑,从著名的《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上,可读到他大败匈奴的丰功伟绩。
二、 裴秀(224—271)字季彦,魏晋期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学者。历官三国魏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晋光禄大夫、司空,封钜鹿郡公,作《禹贡地域图》,开创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三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皆以治史享有盛誉。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东晋史学家,为陈寿《三国志注》作注65卷,开注史先河。宋文帝称他:“裴世期为不朽矣”,他的儿子裴骃为《史记》作注,写成《史证集解》80卷,他的孙子裴子野。撰写了《宋略》20卷,名垂史册。
四 隋代名臣裴政,字德表,梁豫州刺史邃孙。初为邵陵王府法曹参军,转起部郎、枝江令。湘东王召为宣惠府记室,除通直散骑侍郎。侯景之乱,加壮武将军,封夷陵侯。徵授给事黄门侍郎,加平越中郎将、镇南府长史。入周,为员外散骑侍郎,授刑部下大夫,转少司宪。隋受禅,转率更令,加上仪同三司。进散骑常侍,转左庶子,出为襄州总管。卒年八十九。有《承圣降录》十卷。
五、大唐贤相裴度,生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中立。他完全可以与唐初的名相魏征相提并论。
裴度以功业著称,在文学上也有成就。他认为“文之异,在气格之高下,思致之浅深,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寄李翱书》)。这对于当时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的倾向,具有补偏救弊的意义。他对韩愈的才能是赞赏的,但不赞成韩愈“以文为戏”,写那些嘲讽性的杂文。晚年留守东都,筑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名士唱酬甚密。方回说:“裴晋公度累朝元老,于功名之际盛矣,而诗人出其门尤盛。”(《瀛奎律髓》)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诗情画意走户县
- 下一篇:(散文)长安邢小利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