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青春作伴写美文
友人自西安回南阳,带给我一包书稿,厚厚的,沉沉的,如重金属的份量。书稿的作者叫郑长春。
我和郑长春从未谋面,他倒想让我作序。
过去,曾多次遵命写序,或为旧雨,或为新知,都有一些来往,识其面,知其人,说及文,就顺手得多;叙叙友情,忆忆过去,透露些轶文逸事,捎带着牵扯一下作品,也就能敷演出一篇来。这次,却不好应付。
虽然参商不见,我们竟是同乡,老家都在豫西南这个小盆地的东部,他的村庄和我的村庄相距不远,几乎互闻鸡犬声。这就先有了一种亲近感。我们却不是同代人,他出生那年,我早沦为“臭老九”,正在一个家家都缺买盐钱的荒村,参与“割资本主义尾巴”。他对“文革”怕是几无印象,好似我对“万恶的旧社会”记忆恍惚。但我们都吃粗粝的农家饭长大,都尝够了贫穷的滋味,也都继承了农民的品性。故乡的黑土地,给了我们相同的生命底色,如胎记一般永难消褪。这,又使我有了认识他的根基。
我就读郑长春的作品,一篇篇读,一步步接近他。我坚信,任何真正的作家,不论用何种文体,写何种题材,其实都在写自己,写自己的思想、精神、气质、学养,或者说,都在写自己的一颗心,甚至都不经意中袒露了自己的灵魂。读作品的过程,就是认识作者的过程。进入作品,就进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渐渐地,我面前站起了郑长春的身影,由朦胧。到清晰,由单薄,到浑厚,我甚至看出了他有一腔火热的爱,却常用冷峻的目光审视人间一切。他得益于他的出身和经历。西人哈代有言:“人生里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美丽,却是人生的酸苦。”艰窘和挫折可以使人早熟,可以砥砺人的意志,滋养人的事业心。当然,这人须是强者;若是懦夫,早就蔫了。郑长春应是强者,在流浪中,在困厄里,从不向命运屈服,从不停下前进的脚步,从不弯下昂然的身躯,终于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塑造了不凡的自己。我看他,既青春,又老到;既新潮,又传统。农家本色、文人情怀、现代意识活活地融会为浑然一体。我知他,天涯漂泊,江湖闯荡,而根仍在乡村,情系苍生,走在繁华的长安道上,他脚底仍粘着故里的泥土,他身体循环着农家子的血液;城市的光怪陆离、喧嚣嘈杂,没有使他迷失本性,反倒使他更加清醒,切切地关注民瘼,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他的作品,无论述事、抒情、写景、状物、立论,都记录了他流浪途中的足迹和心迹,都是他充实人生的注解,不矫饰,不做作,美其美,丑其丑,寓褒贬,别善恶,处处显露他的率真和正直,时时显露他的才情和器识。
写到这里,忽感到,这部书稿的沉重,不单是纸和字的分量……
这就是我认识的郑长春,自觉大体不差。一经认识,我就认定,这个年轻人是值得认识,甚至值得结交的,年龄差异并不妨碍我们的沟通。又想到,还值得更多人认识,在人生的长途跋涉中,他可以成为更多人的旅伴。要认识他,就从读他的书开始吧。
(作者周同宾为当代著名散文家、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河南省南阳市作协副主席)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作家郑长春的内心有一条河
- 下一篇:(散文)豆腐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