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正月初六到十四的民俗文化
随着我们生活的不断变化,很多春节时期的民间习俗都已经被淡忘了,这可能也是多数人感觉现在过年的气氛越来越不如以前的原因之一。以下介绍些相关这方面的知识,供大家参考,无论这些习俗现今是否还在流传,多了解学习一下还是很有益处的,祝大家新春快乐!
正月初六
初六是马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在旧时,开正以来,厕所中的粪便累积,直到今天才可以清除,所以称为挹肥,不过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都住进了高楼大厦,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所以这个习俗就已经渐渐的被淡忘了。
另外,初六是清水祖师的祭日,清水祖师又称黑面祖师或落鼻祖师(因传说当地有灾祸时,清水祖师就显圣落鼻),很多地区每年正月初六还要到祖师庙举行盛大的庆典。
正月初七
初七是人日(根源于道家的说法,到汉朝已非常流行),也称为七元。东方朔的占书云:岁后八日,正月初一占鸡,二日占犬(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为谷,故初七称为人日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
到了唐代,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因此,民间相信,如果正月初一天晴,是年鸡则繁育,阴雨鸡则不旺;初二阴晴兆狗;初三日阳晴则兆猪,以此类推。
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表示人丁兴旺,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若阴晦则兆灾患。荆楚岁时记中有两汉魏晋时,人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用彩纸或金箔纸剪成人形,贴在屏风上可保人口平安,也有人把它戴在发间,既是装饰也可以避邪。
有些地区这天供奉神灵,需要在神位前点燃七支蜡烛,供奉生果三至五包,以面线为祭品,祭祖拜神,祈求一家人都能长寿,以芹菜、荠菜、菠菜、青葱、大蒜、蒿菜、芥菜等七种蔬菜在人日混食,可袪病避邪,此即所谓过七元。这种在汉以后才发展出来的七草羹仪式,并没有广泛地流传下来,到唐时可能已演变成五辛盘,选五种有辛辣味的生菜切细丝来吃;而七草的仪式传到了日本变成七草粥,到今天仍是重要的庆典。
又有传说:人日多阴。好像天穿了洞,要帮它补一补,以免天雨成灾,所以要煎些咸的或甜的(如年糕)去祀神,叫做补天穿。
正月初八
人们在年节期间的吃喝玩乐,一般而言,在正月初五就已经结束了,但还是有人一直过下去。到了初八,才算是恢復了正常,所以称为“初八完全”。
初八是祭拜星君(俗称顺星)的日子,这是北京特有的风俗,其他各地区可能均不见。依照星象学的说法,每个人每年有一位星宿值年,一年的命运如何,全操在那位值年的星君手中,而正月初八正是众星君聚会之期,在这天祭拜星君,便有可能得到星君的垂佑。
人们在家祭星(或到庙里去)大多在黄昏以后,天上星斗全部出现之时举行。祭星时使用灯盏,全家人按长幼顺序烧香向天空星宿和自己的本命星君祈祷,求其保佑,然后将所有灯盏散置于门户井灶之处,称为散花灯或散星,以辟除不祥;清朝时大年正月初八要在北京白云观举行祭拜星君大典。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指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祂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自午夜零食起一直到当天凌晨四时,都可以听到不停地鞭炮声。祭拜天公的仪式,相当隆重,在正厅天公炉下摆设祭坛,一般都是用长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纸再叠高八仙桌为顶桌,桌前并繫上吉祥图案的桌围,后面另设下桌。顶桌供奉用彩色纸製成的神座(象徵天公的宝座),前面中间为香炉,炉前有扎红纸面线三束及清茶三杯,炉旁为烛台;其后排列五果(柑、橘、苹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绿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鸡、鸭、鱼、卵、猪肉或猪肚、猪肝)、甜料(生仁、米枣、糕仔等)、红龟粿(像龟形,外染红色,打龟甲印,以象徵人之长寿)等祭玉皇大帝的从神。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初九当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内衣等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鸡、不能用母鸡。若是要还愿时,必须用全猪或全羊。有些虔诚的人以为在家中祭拜还感觉不足,会连夜赶往各地的天公庙礼敬,所以这些地方每年的农历大年初八便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在此提示大家:因为天公生当日也有“安太岁”的仪式,如果你是在2011兔年犯、冲、刑、害太岁等,便可以到庙中,在符纸上写清楚个人的姓名、年岁,再添一点香油钱,自己或委由庙里方丈负责供奉即可。
正月初十
初十是天公生的翌日,家家户户还剩有昨日祭拜天公所流下的丰富佳肴,可以饱食,所以民歌称为“初十有食食”。
正月十一
十一是在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民歌称为十二漏屎,意思是说人们自除夕开始,一直到今天,每天都是吃一些油腻的东西,吃坏了肚子。另外广东一带的民歌说十二搭灯棚,意思是说从即日起人们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准备庆祝元宵佳节。
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民歌称:十三食稀饭配芥菜,是说自除夕开始到今天,所有的美味佳肴都已经吃完,只好喝稀饭吃芥菜。另外,古时的人们也在这天晚上,在厨房点灯,称为“点灶灯”,一连五夜,到元宵节为止;人们也在这一天开始磨糯米,制作汤圆。
正月十四
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佳节,民间和庙宇都会在这天搭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称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市面上早就有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供选择,这称为“灯市”。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戴春鸡”“佩燕子”等独具特色的立春风俗
- 下一篇:关于春节文化走向的思考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